电梯业中从政府的质监局到维修的商家猫腻重重,出事故是事有必至。
中国的电梯维护保养者的资质证书能从淘宝店上网购到质监部门发的真品。官方的电梯质检机构垄断了电梯监测市场,质检人员大揩油水毫不忌讳。维修公司在保养电梯上赚不到钱,就“以修代保”,拿质次价高的部件多次重复修理电梯。 [阅读全文]
南方周末,《国内电梯“江湖”乱象》
中国的电梯安全检测是有官方机构把持垄断的,而其中或明或暗的陋规并不少。按2011年《经济观察报》与《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北京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只有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两家,“一个是(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儿子,一个是女儿。”。这两个机构在同一幢楼中办公,加起来不到200人,则垄断了特种设备行业(包括电梯)评级、检测、验收的巨大市场。每次两家机构的检测人员到了,企业都要准备红包,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送礼和平日吃喝玩乐的费用。不然,检测人员就到处挑毛病,即使你做到位,依然也会被指出各种问题。按照《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北京13万台电梯,一年正规的检测费就是1.3亿元,加上检测人员的各种“吃拿卡要”,为数估计在最少在3亿元以上。
此类情况并非只在一时一地有,按湖南电台2014年的报道,长沙20层高、1吨载重的电梯,电梯年检费用比北京的要多近一倍,还可以通过抽佣的中间人打折:“找个中间人去拉关系……可以打六折,但其中一折优惠下来的钱要给中间人。”不少物业公司还要再给电梯检测人员送点好处:“烟钱,红包钱,吃饭的钱,他们来的交通费也得报销,三千多;要给他们送点红包啊,烟啊,请吃饭之类的,算下来也得4000多块钱。”而给过钱揩过油之后的这些电梯年检,按《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称,“检完发证,电梯出事根本不负责”。。
根据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从事电梯等特种设备安装、维修的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央视与《广州日报》都报道了“特种装备操作证”在培训机构甚至网店上能直接花钱买。央视记者是在贵州的培训机构花1600块钱买了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颁发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而揽客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交钱不用培训与考试直接拿证的范畴囊括了电梯司机等三十余个特种设备操作工种。而《广州日报》的报道称:在淘宝店上“卖证”的店家表示,电梯类的作业证件只需1200元就可拿到。不管是电梯机械安装维修、电梯电气安装维修、电梯司机的证书,均可保证真实可查。店家还打包票,“我们加入淘宝消保的,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申请赔偿”。
中国电梯要满足的极限标准其实比较宽松。按2011年《南方周末》与《新京报》的报道,北京官方公布的自动扶梯荷载条件:在任何3小时间隔内,持续满负荷重载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而广州地铁站内自动扶梯的标准参考香港的要求,是在3小时的时间间隔内,持续满负荷重载时间不小于1小时。日立电梯一位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也称在中国各个城市,电梯验收标准并不统一。广州是参照香港标准,验收时要符合两小时满负荷运行,而其他很多城市的验收标准则变成了一小时满负荷运行。
从2008年到2015年,地不分南北,每当有电梯事故时,电梯维护保养公司就会在接受媒体采访为同行间恶意压价叫苦,还会对记者诉苦电梯维护保养“人工成本高、顾客压价狠、几乎赔本做生意、盼政府管起来”。但这些公司并非真是等顾客赏饭的绝对弱势,保养电梯没赚头,就在维修电梯的财路上打主意。2014年底《海峡都市报》、2015年5月《温州都市报》、2015年7月《成都商报》,都报道过现在电梯维护公司的“只修不保”或“以修代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海峡都市报》的报道中,称电梯企业趁着“电梯技术性强,外行人看不懂,就会有人变着法儿,让电梯经常修,修,修。”换梯利润一般为电梯总价的5%~10%,但维修电梯时“如果按市场价,把所有配件全换一遍,花费可买两台全新电梯。” 而《温州都市报》的报道中,提到小区业主与物业发现电梯企业维修时的零部件报价比市场价高3倍多,给了这个价有时电梯维修企业还会提供是“三无产品”的冒充品牌配件。
电梯通常使用年限为15年,但2015年7月刚通过的中国《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国家标准里,并没有关于报废年限、强制报废过旧电梯的规定。即使已经报废的电梯,经常也被重新拼装成假的新电梯出售。例如2011年新华网报道,杭州市萧山区一电梯维修工在维修一台电梯时被电梯夹死,而事故调查发现,这部电梯竟然是用报废电梯的部件违法拼装的。在当年行政部门随后的排查中发现,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萧山工作站没有走国家规定的监督检验程序,就为经过化妆的“报废电梯”出具合格报告。电梯顾客向记者称:“不知道自己买了报废电梯,质监部门的合格报告起了关键作用。”而2014年底《法治周末》报道,湖北省也发现一起用废旧翻新的电梯控制柜、轨道、主机等拼装过百部伪劣电梯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