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西兰政府征集新国旗方案,希望通过公投取代“米”字旗国旗。受英国影响深远的新西兰想要摆脱殖民地影子,但就换国旗过程本身而言,政府极力推销,民众未必买账,其实在不经意间展示了英国人带来的现代文明制度。
新西兰政府想通过换国旗摆脱殖民地影子,却发现让民众答应没那么容易。
新西兰政府希望更换国旗,是为了和澳大利亚国旗区分开,也是想要摆脱英国殖民地影子;新西兰政府若想成功换国旗,必须让民众参与两次公投;为了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新西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推动公投;但民调显示大多数新西兰人并不愿意更换国旗,因为他们觉得现有国旗已经受住时间考验;英联邦国家保留英国国旗的所剩无几,但换掉国旗,并不能否认英国人曾为这些国家带来了现代文明。 [阅读全文]
导语:新西兰政府征集新国旗方案,希望通过公投取代“米”字旗国旗。受英国影响深远的新西兰想要摆脱殖民地影子,但就换国旗过程本身而言,政府极力推销,民众未必买账,其实在不经意间展示了英国人带来的现代文明制度。
新西兰现在的官方国旗从1902年开始,已被使用超过百年。这面以宝蓝色(Royal Blue)作背景、左上角为英国国旗(Union Jack)、右侧为南十字星座(Southern Cross)的国旗,常常被人误认为是澳大利亚国旗,因为它们长得太像。它们本身的创作过程就存在“撞车”——这两个南半球国家的国旗都选择了南十字星座作为标志,因为南十字星座只能在南半球的夜空被看到;而国旗左上角的“米”字旗,不仅显示它们是英联邦国家成员,还显示它们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长得太像”和“殖民地”这两个特征,让新西兰政府动了换国旗的心思。已经第三次连任的总理约翰•基(John Key)表示,“我相信现在是适当时候让新西兰人民去考虑改变国旗的设计,从而更好的反映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独立国家的现状。”
作为受英国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成熟的多党制民主国家,新西兰要不要更换国旗,绝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所能决定。2014年10月,新西兰内阁决定,在2015年年底举行第一次公投,让民众从三到四个备选设计中选出一个可行设计,再于2016年4月举行第二次公投让民众从现有国旗与新设计之间选二选一。内阁规定了完整的、精确到日的公投程序时间表 ,承诺所有程序会在2017年大选前完成,并公布了详细的公投程序预算为2572.4万美元,一言一行都呈现在民众眼皮底下。
同时,内阁决定组建独立、超党派的国旗讨论小组(Flag Consideration Panel),专门负责国旗备选方案挑选事宜;而由副总理比尔•英格利希(Bill English)领导的跨党派议员小组(Cross-Party MPs’ Group),为国旗讨论小组提名不同性别、年龄、党派、种族的候选人,并且负责审核本次国旗公投的立法是否有漏洞。
为了能让民众广泛参与,新西兰政府不仅在内阁文件中指出,公投程序的原则其中两项是:“社区驱动”(国旗设计稿和建议必须来自社区)与“广泛知晓”(民众有权获取信息从而做选择),其所组建国旗讨论小组还专门设计“如何才能让民众积极参与”的具体方案。他们建立了界面友好的官方网站,安排公众比赛,组织国旗路演(例如5月18日在阿什伯顿市Ashburton、5月19在瓦纳卡市Wanaka)。他们在社交网站不断争取曝光机会(建立Twitter, Facebook & Instagram页面),并在传统媒体投放广告。
他们为“新西兰国旗的历史”制作直观的动画视频,并发布到YouTube上。在视频里,1834年毛利人齐聚一堂,投出了新西兰第一面国旗;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国旗“撞车”的原因,被诙谐地描绘成“设计者刚好在澳大利亚的皇家海军舰艇上待过几年”;视频的结束语让人激动人心,“国旗的下一段历史,就取决于你了。”
不过虽然新西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换国旗公投,虽然公开征集国旗方案第一天就吸引到了500多份设计稿,但新西兰457万民众其实并不买账。《新西兰先驱报》的民调显示,2014年3月,有52.6%的人反对更换国旗,40.6%的人支持更换;而到了2015年4月,反对比例上升到70%,支持的人则下降到25%。新西兰电视台(TVNZ)于2014年做的民调也让支持换国旗的人大失所望,其反对/支持比例:2月为72%/28%、9月为65%/35%,反对者人数依旧远大于支持者。
在过去百年内,“新西兰民众并没有仔细考虑过(换国旗)这个问题”。新西兰于1907年成为英国自治领地,1947年从英国独立,但更换国旗的声音从来没有占过主流。1973年,工党全国会议否决了致力于更换国旗的决定;1979年,当时的内政部长提议国旗应该更换,他请来一个设计师设计了带有银蕨叶的国旗,没有多少人支持它;1988年,当时的新西兰外长也喊出要更换国旗,但收效甚微;2005年,一份更换国旗公投请愿书只征集到10万民众签名而被迫撤销,根据新西兰法律,只有征集到27万份签名也就是10%的选民签名,才可以提出公投。
许多新西兰民众认为换国旗没有必要。现有国旗反映了新西兰和英国间从过去到现在的亲密关系,也并没有合适的吸引人的旗帜,来代替现有国旗。许多退伍军人组织认为,在现有国旗下,新西兰人经历过许多战争,更换国旗是对老兵和逝者的不尊重。罗托路亚(Rotorua)市西高地高中一名女学生称更换国旗是“花了大量的金钱,却没有反映我们的祖先和遗产。” 总理约翰•基个人品味是,把现有国旗换成黑色背景加上一片银蕨叶的图案,银蕨是新西兰特有的植物——结果被人嘲笑该国旗图案是向无政府主义、盗版和ISIS等元素看齐。
为了反对2005年的那场公投请愿,奥克兰律师约翰•考克斯(John Cox)创建了新西兰国旗研究院,坚持保留现有国旗,并且提供关于国旗更学术的观点。考克斯说,“现有国旗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一个国家抛弃他旧有的象征,而去追逐新时尚,是迷失内心、无视遗产的行为。”该研究所的一篇《为什么国旗不应该被改变》认为,许多设计稿都太注重毛利和太平洋元素,而事实则是新西兰大部分的遗产、文化、语言背景和政治制度都是英国人带来的。
大多数英联邦国家都已更换带有“米”字旗的本国国旗。加拿大于1965年通过新的国旗图案,南非则是1994年,他们经常被新西兰的换国旗支持者当作正面案例。在2015年2月,斐济政府宣布将把英国国旗从斐济国旗中移除,同样是为了标榜自己的“现代”和“独立”。现在只剩下新西兰、澳大利亚、图瓦卢这三个前英国殖民地还在国旗中保留“米”字旗,作为国家象征。
尽管似乎全世界都在极力摆脱英国殖民地的影子,但正如斐济等前英国殖民地的经历并不能被抹去一样,人们也许更应该记住英国统治的好处:在19世纪末英国人到来之前,斐济只是南太平洋一个孤独的、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岛屿。英国人终结了斐济岛屿上无休止的部落战争与丑陋的“食人”现象,并带来了法治、自由贸易和基督教。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就表达了对英国国旗“恋恋不舍”之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在澳大利亚,更换国旗并没有很大的需求。澳大利亚政府和反对党,并不愿意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