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几年来始终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销售。目前我国的卫生防疫机构对流感疫苗采取逐级定购的方式,各省向国家疾控中心定购,各医院和防疫站再向省级疾控中心定购,一级一级分发下来。对于这封闭的销售体制,我最大的疑惑是:逐级定购过程中,每一级是否都有加价,加价的幅度是多少?同时,每年的流感疫苗究竟产生了多少利润,这个利润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所有的利润最后都流向了何处?只有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可能知道,推广注射流感疫苗究竟是公益行为,还是商业行为  
流感疫苗,你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

              作者:康劲 中青在线
  眼下,天气逐渐转凉。翻开报章又会看到许多疾病控制专家的提醒:为预防流感,请及时注射流感疫苗。专家的提醒,我们不敢不信。但说句心里话,对流感疫苗我还真是半信半疑。

  新华社9月21日电文讲:随着今年“新版”流感疫苗陆续投放国内市场,各大疫苗供应商进一步加紧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美国凯龙公司表示,今年他们将向中国提供140万支流感疫苗,这个数字较去年增长了一倍。英国葛兰素史克和法国安万特·巴斯德也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激烈竞争导致国内市场流感疫苗种类繁多,既有国内企业生产的第一代全病毒疫苗,也有纯进口的第二代裂解疫苗和刚刚引进的第三代亚单位疫苗,价格分别为60元以下、70元左右和80元以上,较去年略有上涨。

  记得几年前,大家刚接触到流感疫苗的时候,其价格大概是20元左右,几年时间,价格连年上涨,现在已经翻了好几倍。如果说按照正常的价格规律,第一代疫苗出来价格自然要高一点,以后随着规模化生产和研发技术的成熟,其售价应该逐渐降低才对。但让人不明白的是,流感疫苗在中国始终走的是不降反升的路线。作为一种商品,流感疫苗可以公然违背价格规律,逆向“超速”前进,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虽然百姓对流感疫苗价格的疑惑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催生一个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经过反复查找,我终于找到去年此时登载在《燕赵都市报》上的一篇报道:流感疫苗价格“揭秘”。据该报道: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的负责人解释说:“每一针疫苗里的有效成分需要从200只左右的鸡蛋中提取,所以成本很高,从给社会带来的益处等因素考虑,流感疫苗是物有所值的。”这样的解释,不但没有消除疑惑,反而增加了我的不解。就假定其所说为真,一针疫苗要用200只左右的鸡蛋,则说明生产工艺是固定的,成本也应该是固定的才对,其涨价因素应该和普遍的社会物价水平持平。但是,何故去年40元一针,今年就要翻一倍,难道今年的一针,生产工艺变了,要用400只蛋?因此我认为,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流感疫苗显然违背了商品的价格规律,其定价并不由成本和技术决定,而是存在典型的人为操纵痕迹。

  流感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几年来始终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销售。目前我国的卫生防疫机构对流感疫苗采取逐级定购的方式,各省向国家疾控中心定购,各医院和防疫站再向省级疾控中心定购,一级一级分发下来。对于这个封闭的销售体制,我最大的疑惑是:逐级定购过程中,每一级是否都有加价,加价的幅度是多少?同时,每年的流感疫苗究竟产生了多少利润,这个利润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所有的利润最后都流向了何处?只有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可能真正知道,推广注射流感疫苗究竟是公益行为,还是商业行为--因为,在一个法治社会里,百姓无法容许一个国家机构长期模糊两者的界限。

   同时,还有一点我们始终也没弄明白,流感疫苗对流感究竟有多大作用?每年到注射疫苗的时候,都有来自疾控和医学方面的专家说,要大家抓紧注射。仿佛疫苗就是针对所有流感的灵丹妙药。可结果呢,每年到流感突发季节都有注射者被流感病毒击中的消息传出。这个时候专家们又说,是病毒变异了,原来的疫苗已经失效。当然,医学上的事情百姓说不清,但道理我们还多少懂一点。既然病毒随时都有可能变异,既然一针疫苗对病毒只是一种有限抵抗,那么,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专家为何每次都要动员所有人都来注射呢?究竟是什么在鼓励着他们对流感疫苗如此热心?

  面对流感疫苗的无数疑惑,究竟要伴随我们走到何时?         

责任编辑:Simon
 
藏在白衣天使袍下的十个猫腻:希波克拉底的徒子徒孙们找回你们的良知 
夏日的水沟:自小就知道了神农架野人的故事,所以对出产野人的地方有一种
“九.一七”,海奠甲午:回顾这段历史自然是令人不快的,但智者开始重新审视潜伏其中的历史规律。

“床上戏”的票房价值及其它:之所以对床上戏乐之不疲,主要是有些导演太自作多情        

完税凭证-“我是纳税人”的资格证书 :然而,有很多纳税人并不知道可以获得完税凭证这回事儿。
“金戈铁马”:9月10日,“肝胆相照”权益版版主“金戈铁马”携带全国乙肝网友的建议赴京 
“野蛮有奖竞猜”与“人性关怀”:同类的哀号之中,竟有人如此冷漠  
愿“撞伤不如撞死”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开车的有个公开的秘密,把人撞残废比撞死还要多赔钱。”沉重、愤慨,已经无法全部代表我看到这句话时的心情。我最大的疑惑在于,在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