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事件:期待高招信息更透明
  “黑箱”的存在成为“寻租”的基础,在北航事件中看得非常清楚。在北航事件中,两位主角并非是北航招生人员,但是却与招生发生了各种古怪的联系,比如居然可以与广西招生办人员是熟面孔,可以带一些录取通知书。由此可见,所谓“信息黑箱”,仅仅是对多数普通家长而言的,而那些有关系的人,不仅仅可以自由进出这个“黑箱”,而且似乎可以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获取特别的收益。                     
媒体监督要政府出钱吗
 政府出钱请舆论监督实质上是对舆论监督的误读,把舆论监督当做了可以买卖的东西。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真的在乎“在开展舆论监督中涉及的版面费、资料费、拍摄费、奖励费等专项开支”吗?如果媒体真的在乎这笔开支,这样的媒体不是真正的媒体,也没有进行舆论监督的资格。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需要什么?需要政府部门对所采访信息的公开,而不是阻挠乃至破坏采访,更不能对记者进行威胁和恐吓。为媒体采访创造条件,才是最好的支持  
 “能官犯事儿”折射出什么
 在“能官犯事”的背后,是一种人治强权的思维在作怪。被这种思维所推崇的所谓“能人”,大多数都有敢于违法行政、越权行政、违规行政、暴力行政的所谓“魄力”,正是这种“魄力”更加强化了人治化而非法律化的官场环境,使许多官员在成为权力执行者的同时也成为权力的绝对拥有者。有许多历史经验证明:权力的绝对拥有者,不可避免的都会成为权力的腐败者。“能人”执政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下跪市长”的人生两面性也决不是个别。
以制度建设约束官员追求政绩
  在目前体制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以GDP论英雄,会造成一种不持续的、片面的、畸型的发展;政绩考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为官者创新与改革;而另一方面,又潜伏着权力的短期行为与决策失误。种种不健康的政绩打造行为,要想使政绩不掺水分,就必须加速推进政府行政改革,加强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将政绩考核逐步从传统的经济增长过渡到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等层面上来。       
限制高消费令对“老赖”的威慑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广东省第一号“限制高消费令”,34名涉及赖债金额近千万元且长期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赖债者名单被公布,限制令的用意很清楚,被执行人在没有完全履行债务的情况下,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使用高档商品并且由自己支付费用,那么就表明其有履行能力而故意不予履行。因此,限制令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解决被执行人财产难查的窘况,使恶意赖债者即使有钱也不敢花。
法庭受审能不能唱歌唱戏说快板
  法庭最后陈述的形式终究没有具体规定,受审者可不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作最后陈述,这需要法官的“裁量”。象詹东军“诵诗”行为法官就没有禁止,我觉得这种“裁量”比较合适。法官的自由裁量尺度是什么呢?更为重要的是,禁止受审者通过“诵诗”的形式充分表达意见,算不算是剥夺人家的陈述权呢?可是如果法官允许了呢,那样的话法官也没有错,惨的是法庭可能会变成“曲艺舞台”。     
北航高招丑闻仅是冰山一角
  令人遗憾的是,北航招生丑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一位经常采访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记者向本报披露了他所知道的高校招生黑幕。他说,北航在广西的招生丑闻,仅是高校招生黑幕的冰山一角。高校在招生中的违规行为主要有:通过定向招生计划变相敛财;使用机动指标降分录取,最多可降四五十分,甚至七八十分,但机动指标比定向指标更紧俏,也更昂贵,考生家长既要有过硬的关系,也要有经济实力;  
本期编辑:Simon
中国奥运史上十大统治力健儿:请选出你心目中最杰出的奥运健儿...   
和平时期救伤员:30多年前的1966年夏天,河北省的满城县武斗很厉害。
核电,中国不必因噎废食:在核能开发上,我们不必因噎废食。   
历史不能只由“活证据”来扛:只被看做是一座城市的特殊“代表”,这样的大众“视角”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快开学了,学费在哪里?: 不政府有责任来保证弱势者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以让弱势者去实现自己的权利。      
李显龙:新加坡新任总理,王朝世袭还是举贤不避亲?    
为何下跪:我的饭碗VS我的尊严: 在“顾客就是上帝”“效益就是生命”的环境下,饭碗与尊严,孰为重要?       
南方网评论:财政吃紧为啥让百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