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海该不该绑“安全带”

  推动一批机关干部和各方面优秀人才“下海”创业,加入民营企业家的行列,成为民营企业家创新队伍的新生代。这已是战略决策者们的一项共识。如何推动?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客观环境下如何鼓励优秀人才离开“温室”,投身经济大潮?单靠个人觉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使许多人宁肯忍受长期的机关人事浮动而不愿另辟他径,这同时也给政府机构精简带来了难度。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公务员下海的优惠政策,“带薪下海”所展示出的激励和示范意义无疑是积极的。 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红顶商人”们下海后“权力期权”“黑钱洗白”的担忧。实际上,从长远来说,令人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公务员下海后的薪水那点小利益,而是怎样在充实经济第一线力量这个大利益的前提下真正杜绝因此而产生的丑恶现象...    
 从道德层面上讲,这件事情的确让人生气,为什么便宜都让公务员占了。有一种很有力的质问就是“既去职、何来薪”,这听起来没有错,但是“既去职、又有薪”的现象就算是不合常理,却非就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解决一个问题,没有最优办法的时候只能选择次优的办法。那些指责这种做法的人,大可商榷3年的时间期限是长是短,但是千万不要“骂杀”了一个地方政府尝试改革的机会。         
  “地方上的公务员队伍太过臃肿,人浮于事者多,财政实在难以负担。”我想对于山西省政府而言,这一点才是他们要考虑的第一要素,第二位的才是让更多的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如果非常规的办法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让几个地方上先行尝试呢?
  人都是理性的动物,你不要简单地接受了市场经济好,就要所有人就下海,尤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保险市场还不健全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下海没有保险买,他下不下海的选择就会谨慎的多,哪怕他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人,他也不一定有决心往下跳。
  用经济学家、社会政治学家哈耶克的观点,没有一个人为设计出来的完美制度,有的只能是用“试错”的方法证明在一个阶段行之有效的渐进式改革。如果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留一种允许人们自由尝试的制度。文人学者们,可不要逞一时之口快。把新事物都标上道德标签,因而扼杀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最近,《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加坡:公务员和创业者的天平”的文章,说新加坡的李光耀正在想办法让优秀人才到企业去。李光耀认为,在面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时,要维持这一城市国家的地位,必须采取深刻的变革。不能把人才、动力和活力过多集中在了公共领域。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创办企业,不仅有风险,还会低人一等,等于被发配。正是这种观念,才使许多人才想方设法挤入早已人满为患的党政机关,社会也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唯今之计,首先是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简化和规范其职能,让当官的不能再“混日子”,也不能利用非法手段捞取额外的好处。而不是把一部分干部发配出去,党政机关仍一切照旧,让“下海”者拉住“安全带”不放,有朝一日还能回来当“太平官”
  干部“下海”还要系上“安全带”,说明了创业环境的恶劣。许多干部不愿“下海”,除了畏惧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风险,更惧怕政府部门的不法侵害。对此,政府部门关键是要尽量减少行政干预的范围,切实营造一个有利于有志者创业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把干部推出去了事
  市场里多了这样一些身系“安全带”的人,对其他创业者是否公平?况且,5年后这些干部是否有可能回机关也有疑问。既然现在党政机关已不需要他们,难道随着政府职能转换、机构日益精简,反而会“单位同意且有编制”,让他们“重温旧梦”?
  这种“安全带”可能会给权力寻租、腐败提供了土壤。机关干部可以在“下海”后回到机关,“下海”事实上不过是一种镀金,这样的干部特别是有实权的干部或在要害部门的干部就会成为民企眼中的“香馍馍”。民企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关系,寻找“钱权交易”的途径,利用其今后回去以后行使的权力进行期货交易
  那些虽离职但系着“安全带”的“下海”机关干部,其完全有能力利用权力介入市场,事实上无异于“红顶商人”,是“红顶商人”的变种而已,当然也是应该为我们大力清理的。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帖、优惠贷款等等。
责任编辑:Simon
发达国家192人供养一个公务员,而中国的现状是30人供养一个公务员.带薪下海这种激励和保障无疑会给公务员离职下海创造更多的选择
中国奥运史上十大号召力统帅:数十年来无数健儿为祖国忘我拼搏,请选出你心目中最杰出的奥运健儿  
坏人之死:66年“红八月”风潮快平息时,我从姐姐那里得知了黄伯母的死讯,她的死在我意料中。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果强权已经无法避免,自由开始向秩序妥协。这样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民网评论:鸟巢瘦身,我们该反思什么   
教育公平是正常社会流动的前提: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只能是普及教育
奥运工程:掀去盖子的“鸟巢”: 不但用钢指标惊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何厚铧:99%委员支持的唯一候选人      
教育部对大学生校外租房说不:按照《通知》精神,各高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