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有理性的,广告是体现了文化差异 |
广告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不能说就是故意的行为,是想更贴近中国受众。观众的争议主要源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广告通过美国文化表现主题,并战胜了中国“文化”,年轻人很容易被广告所吸引。但不容否认,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对中国人心理的不了解,导致广告没有尊重中国文化,没有尊重中国的民族形象。我们有理由反对,但也不能太小题大做,应该有度。
|
>>>
评论 |
|
日常行为体现惯常思维,中国崛起值得西方世界思考 |
不要忘了立邦漆刚发生过,耐克竟没吸取教训,且反应迟钝。我们的自尊心一直以来没有被重视过。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民族,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国际社会重视,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以来的歧视心理难改。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并且有广阔潜力和伟大民族报复的国家,应得国际社会尊重,这种尊重更体现在日常交往中,日常行为中!
|
>>>
评论 |
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主义?是国人不够宽容,还是原则上共识太少! |
当民族主义愤青以一种爱国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也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一道“爱国还是误国”的难题。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引导民族主义正确的发展,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加强团结,中国应该强化民族感情,特别是在相当多原则问题需要共识、需要同仇敌忾,而现实我们经常一片散沙! |
单边思维的霸道文化,体现了中国已成为美国假想敌? |
美国文化中对征服一直都很推崇,当前其全球霸主地位更助长了单边思维。特别是美国当前外交把扼杀、遏制、击败挑战者作为主题,美国当前文化也非常推崇征服击败挑战者。假想敌,经常出现在美国政府和社会中。这则广告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傲慢,更不经意间体现了美国社会把中国作为重要竞争对手的思维。广告背后的隐藏了怎样的社会心理更值得重视。 |
调查显示:看到这样的广告--70.48%的人会不舒服;无所谓,17.14%;值得欣赏,12.38%。
广告是否侮辱国人--40%认为是蓄意而为,可恶;28.57%认为是无心之失,伤害感情;11.43%认为不该上纲上线;20%认为媒体炒作。 |
广告创意:说的是如何应对外来压力,它有助于向亚洲人传递“无畏”概念!
来自耐克官方网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