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洪水猛兽?
  大学之大,有容乃大,容不得学生的自由发展,谈何大学?圈起来的是羊不是人。明明是人,为何却要象动物养殖场一样关在一起管理?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洪水猛兽?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洪水猛兽?
相关评论:
- 辅导班爆棚 出租房紧俏
- 学生校外租房区火灾隐患大
- 北京两名大学生出租房内被杀
- 北京两名大学生出租房内被杀
  今年6月份,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广东省教育厅7月25日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禁止高校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详情>>
·大学生校外租房成风!
  在广州,像下渡村这样位于高校周围的城中村还有与暨大、华师相邻的石牌村、与广外相邻的陈田村等。记者探访这几个地方发现,它们无一例外成了大学生们的“租房天堂”。据住在这里的学生透露,租客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高校学生。这些房子单间每月租金320元,如果是一室一厅的住房结构,月租至少要550元以上。其实在各地高校,校外租房的学生是越来越多。 [详情]
·校外租房“师出有名”!
  校外租房安全问题多,每月租金远比学校宿舍贵,学生们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地往外跑呢?总结大学生校外租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希望有更独立的个人空间。不想和其他同学们挤在一间寝室。二是恋爱中的学生情侣为租客中的“主力”。他们为了提前过二人世界而筑起了“爱的小巢”。另外,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不高也是外出租房的学生们诟病的一个方面。 [详情]

  教育部门的禁令是下了,能否落到实处是眼下各界最关心的问题。据悉,在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禁令之前,各高校已经几次重申学生不得在外租房,但这种现象仍无法杜绝。校外租房是洪水猛兽?必须“禁”而了之?详情>>

·理应不许大学生校外租房
  现在一些大学生住校外,美其名曰是要有“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但在这个空间中做了些什么呢?一男一女同住的,诚然一对“小夫妻”,这哪里来有助于学习。
  一旦学校下了禁令,马上就有人反对,说侵害了他们自由的权力。但世上又哪里有绝对的自由?“军有军纪,校有校规”,既然是学生,就要遵守学校的管理。学生自己平时却不愿意在校方的管理范围之下,又让学校如何承担管理责任呢? [详情]
·质疑强行禁止大学生校外租房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租房是属于个人私事,这并没有侵害别人的权利、损害他人的利益,当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如果明令禁止高校学生校外租房总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否则就是越俎代庖。想想,现在大学生连婚都可以结,为什么连租房的自由却能被剥夺呢?
  在对待大学生校外租房这样棘手的问题,堵不如疏,最好以理性、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去解决。[详情]

  “除了火葬场,什么都要管。”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在8月8日的中外校长论坛上这么说;中国其他的一些大学校长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还表示很羡慕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F·理查德能在晚餐之后出去散步,“我怕我散步的时候碰到一个人找我解决住房的事情”。详情>>

·"万能"的管理理念须转变
  在社会管理领域,沿用农奴制的管理理念,用土地把人困死以换取社会的安定;但是市场经济改革,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如何把这些挣脱土地捆绑的人“管”起来?于是收容遣送的恶法大展身手。使“流民”的每个举动,保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安定。而实际上,却成了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
  学生校外租房已成趋势,而“禁租令”却把学生统统捆回学校宿舍,这种政策的理念,正是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且以为自己是万能。
·"万能政府"到"大市场小政府"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都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和市场价值的全面回归,改变了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传统逻辑,明确地将政府职能的定位逻辑从“先政府、后社会、再市场”,扭转为“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
  在这个大环境下,教育部门也应该适时思考:政府也并非万能政府,不必事事亲为。学校并非万能学校,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管好;否则就是,机构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而事情越管越差。 [详情]

  中国传统的培养下一代的模式,从幼儿园到大学,像保护动物一样,把他们与社会隔绝,干预他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为他们安排好人生,策划未来。却使他们成为高分低能的牺牲品,毕业后被迫直接面对社会,缺乏自立自信,生存能力差。不少学生称“禁租令”正是这种陈旧管理模式的再一次体现。

·新角度审视大学生学外租房
  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性强,是件好事,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校外租房还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变化及实际需要的必然产物,只要严格管理和正确规范,应允许其存在。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该给他一个平台,让自己来把握,让自己来对自己负责。[详情]
·以国外大学的经验为师
  大学生的住宿选择最终也将是开放的——就像美国大学的通行做法,大一的新生被要求住校,而一俟升级,便另谋住宿,将低价的校内宿舍腾出给新生。前提是:教育产业已经发展到不再是惟利是图的层次;大学生的自我负责意识已经得到良好的体现与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详情]
·禁租返校令只宜是过渡
  计划经济管理观念下:政府管理企业,从人事、生产、销售等全部去“管”,实际上越“管”越死。转型期中的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转变这种计划经济管理观念。当然,教育部的“禁租令”,也不能再将今天大学生的自由气质塞回昨日的校园管制的瓶子里。“禁租令”客观上也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与现象。[详情]
·学校和学生如何达成双赢
  网友 林林:学校有这个管的权利,关键是怎样管才是最恰当的,一刀切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结果是学生是越反感,想方设法与学校对着干。假若真出现了有学生因这个问题被开除学籍,可能又会引发另一系列的新问题。学校纪律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权利可以无限扩大?两者矛盾难道就没有调和的余地?[详情]
·大学之大,有容乃大
  大学之大,有容乃大,容不得学生的自由发展,谈何大学?圈起来的是羊不是人,关在宿舍里长大的孩子怎么能适应外面的虎狼世界?明明是人,却要象动物养殖场一样关在一起管理,后果是什么呢?马加爵的血案在我们眼前依然清晰。马加爵虽然是个特例,但他能说明,集体宿舍也有其负面因素。
四种大学生偏爱校外租房:
  1、学生天生不喜欢被管理,学校宿舍到点关门、熄灯这些管理措施对他们来说难以忍受;

  2、有些学生大多在家养成了固定的习惯,集体生活中经常会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因而选择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生活方式;

  3、一些学习非常用功的学生,他们为了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宁肯多花点钱,找一个能看书的地方;

  4、男女情侣营造“爱的小窝”的现象逐渐增加。 详情
网友关注:
  保守的社会舆论最可恶!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考研也好同居也罢,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隐私,与别人无关。最可恶的是这种保守的社会舆论,本来住在外面没什么,就是很多人传来传去搞的好像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是一样,结果出租房的学生都偷偷摸摸的。
  
  住校或租房,我该怎么选?
  虽然学校方面有压力,但在教育产业化日趋加强的今天学校是否检讨过自己呢?我们住在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短兵相接、连保安都如室行窃的宿舍里是否就是所谓的安全呢?再加上不人性化的管理。住校或租房,我该怎么选?

  学校应在改善住宿环境下工夫!
  光说是没有用的。教育部和诸多高校得拿出实际行动来。把住宿生活环境搞得好一些。这样谁还会出去住?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但住宿条件我们不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性格。教育部和高校应该在这些方面下下功夫。
教育部对“校外租房”说不
蛮横标语该清理了
马加爵案落幕后的思考
反腐,向“高额成本”说不

责任编辑: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