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叫停?!"
  一个戴着华丽面罩的女子,忧愁地诉说着自己的性故事。这是明年1月1日将在全国50家以上电视台播出的深夜节目《面罩》的一个场景。然而,广电总局的一声令下,《面罩》胎死腹中。
  “安全套”、“外遇后的性冷淡”、“艾滋病”等等国人眼中的敏感字眼,将首次被作为公开的话题进行谈论——我国首个以谈论“性”为内容的访谈节目《面罩》在即将与观众见面之际被紧急叫停。评论>>
·《面罩》号称中国第一档深夜节目
  据推出该栏目的北京世熙传媒董事长刘熙成介绍,《面罩》播出时间是从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1时。每个性故事的当事人都将戴着一个面罩出现在电视中。他说,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所有有性问题的人,能够走出来,讲出来,在专家的指点下,解决一些困惑和压抑。这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性电视节目。[详情]
·性教育吃螃蟹第一节目《生命之源》
  早在今年初,上海教育电视台在夜间12点档就吃了“第一只螃蟹”。冒着“下流”的骂名,我国荧屏第一档性访谈节目《生命之源》开播已近一年。节目制片人沈圣道表示,很多人一旦得知节目的定位,先是吃惊,然后大笑,甚至张口就说:“怎么这么下流。”谈“性”色变目前依然是该类节目的一大拦路虎。[详情]


  号称“中国第一档性节目”的《面罩》还未播出,原想以“性”赚取收视率,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在阻挡中国性节目的开化呢?评论>>

·《面罩》叫停是因为无许可证
  多家媒体报道了叫停《面罩》的消息,桌面上的原因是出品单位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没有制作经营广播电视节目的资格,除了命令电视台“一律暂缓播出”外,还要对出品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广电总局一纸禁播令让《面罩》胎死腹中。[详情]
·总策划人《面罩》不是性节目
  刘熙晨认为,《面罩》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希望能够给观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因而单纯称为“性节目”不够准确:“我们对《面罩》的定位,是对成年人的性教育节目。”《面罩》更多的是在中国传统性观念的背景下,探讨现代人所共同的性的困惑,解答一些具有共同关注度的性问题。[详情]
·业内人士谈《面罩》被禁播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按照业界惯例,《面罩》的播出无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只要采取制作方和电视台合作的模式,由电视台委托制作方进行就可以了。所以在“禁播理由”有悬念的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性教育之路何时才能越走越宽广?[详情]
·《面罩》突破禁区且如履薄冰
  “找遍现有法规政策,并没有不允许电视节目谈论性的规定。”刘熙晨说。形势的发展,使他相信突破“禁区”的时机已经来临。即便有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的支持,刘熙晨还是用如履薄冰形容自己制作节目的心态。每一期节目,除了内部经过3次审查外,还要送到电视台听取他们的意见。[详情]

  当电视上出现性行为时,对于长期受到性困扰的国人来说,开开眼界,看看性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揭开性行为神秘盖头,让谈论性问题不再羞羞答答。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性电视节目《面罩》的开播让这种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评论>>

·电视用户众多 受众普及面广
  利用电视对全民进行性知识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与简单。比起那些不太普及的性知识讲座来,无论在受众量上,还是在教育的普及面上都是无法比较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坐在自己的床头上、客厅里观看,不要花费专门时间,也无需抽出休息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就能实现接受性知识的教育,能够大大提高性知识受众的普及面。[详情]
·可避免面面相觑的尴尬和难堪
  利用电视节目对百姓进行性教育,人们观看性教育的小环境相对安静,人们在一个相对自我的环境内接受教育,不再为面面相觑的尴尬而苦恼,也不会因见到熟人同听性知识讲座而难堪,大大减少了人们在通过其它方法接受性知识教育的窘境。这对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性教育无疑是一个极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法。[详情]
·减少开支为人们寻求“性福”
  通过电视向百姓传授性知识,并能过典型事例对人们进行性知识的解疑释惑,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全面了解性知识,避免不正当性行为对人的危害和防病治病的知识,帮助人们消除性困惑、性压抑等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人们寻求“性福”生活创造了条件,也为性知识全民普及创造了机会。何乐而不为呢?[详情]
·为教育下一代打下了思想基础
  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阻碍了上一代与下一代人在性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导致了少数处于性朦胧期的孩子缺乏性知识的教育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导致家庭生活和孩子发展的困境。现在,性电视节目先让家长接受性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性知识的认识能力与水平,为全社会帮助未成年人过好青春期性困惑关创造了条件。”[详情]

  如果将这一事件放到中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当前生存的大环境中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面罩》在弘扬“性福权”的口号之下,是一次中国电视栏目制作公司陷入谷底后如履薄冰的市场突破。评论>>

·教育和色情的区别仅一线之差
  《面罩》的主持人,著名性话题电台节目《今夜私语时》的主播孙岩,是防止话题“越界”的重要一关。在她看来,“善意”是一个最好的防护层:善意地引导当事人,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给观众启发。她举例说,“在节目中,可以讲性知识,却不可以讲性技巧,这就是教育和色情的区别”。[详情]
·《面罩叫停》与电影分级制度
  性节目并非洪水猛兽,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媒体满足观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传媒分级不应只考虑到电影,电视、杂志等其他媒体也应考虑进来,虽然目前看来似乎为时尚早,但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政府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早作应对。[详情]
·避免不法商家利用性来博利益
  一档以性为主题,以当事人访谈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同步日播的电视栏目,通过讲述个体的“性”故事,以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揭示中国公众普遍存在的性心理和性社会问题。试想,这样的节目能不精彩?如果有人“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总不能怪罪观众理解上出了偏差。[详情]
·专家认为性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先生说,“我对《面罩》叫停不觉得意外,但如果因为内容原因,要求‘窄带’进入,那么就是消极的防范措施,就好像鲧的治水方法一样,哪儿出问题就堵哪儿。“作为媒体,既要勇敢,还要负责任,不要因为《面罩》停播,性健康教育就跟着转入低潮。”[详情]
中国性信息的遮遮掩掩50年


  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性息空间并未完全封闭。公开出版了一些性教育书籍,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与此同时,地下流传着解放前的一些裸体画册。

  1955年版的《性的知识》,是建国后第一本有关性知识的书籍。最早的一版内容十分详实,比如,有男女生殖器官交合状态时的剖面图,还介绍避孕套的戴法。

  文革期间,性从所有的传媒中一扫而空,公开的性信息等于零。惟一接近于文化生活的是八个样板戏,然而即便在八个样板戏中,人们都找不到丝毫性的影子:江水英丈夫是烈士,阿庆嫂丈夫去跑单帮,《红灯记》三代人都是战友托孤……文革末期,极少与性有关的书籍又重新出版,然而不但标题不能谈到性,内容也早已面目全非。详情>>

相关热点

广州性文化节火爆
  500余件性文物、性学专家公开谈性,向残疾人、村民等派发100万只安全套……这些都是于11月6日到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州)性文化节的活动内容。详情>>
早恋:忧思的性教育
  张女士没想到,16岁的儿子竟然和陌生女子在床上搂抱亲热。而当她得知,这个女子是儿子从一家娱乐城“请来”的小姐,差点没当场昏倒。专家认为: 现在的孩子成熟早,有性需求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学校和家庭应及时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详情>>

防艾,需不需要带面罩?


吹避孕套说自慰观,就是性教育?

<责任编辑:小麦>

如对本专题有任何看法.欢迎与编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