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撞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宝马车主们
在公众眼里,宝马以其响亮的名称、高端的价位,很自然成了新兴富裕阶层身份与品味的标志。因此,凡有新闻一提到宝马,普通百姓心里头那根对富人敏感与脆弱的神经便一触即及。如果说这种触及仅只体现在经济收入差距方面,也许还不打紧,但问题在于,种种事实表明,中国富裕阶层形成过程中,其群体形象并不总是光鲜可人。所以很自然,但凡有驾宝马者,当其目无法纪、为所欲为时,公众谴责声总会响成一片;但凡有“宝马族”将马路变成“杀场”,草菅人命时,有关肇事者情况的报道,总会赢得公众最强烈的关注。
|
|
开得起宝马车的车主,都是腰缠万贯的富人。先富起来是值得祝贺的,但一旦变得为富不仁,变得骄横跋扈,把别人的生命不当回事,以为用钱可以摆平社会上的一切事情,那就很可怕也很令人厌恶了。经常有人批评说如今的穷人“仇富”,可像这样的富人,你还能尊重他吗?
... |
|
|
|
“仇富”???我看不像。盖茨够富了吧?有几个中国老百姓对他仇深似海?有谁会“仇”拿了500万发明奖的袁隆平??所以说“后富起来的”老百姓们“仇”的是那些靠权钱交易富起来的人;“仇”的是那些富了以后还要践踏平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百姓和新闻媒体“仇”的,其实是“腐”才对 |
|
宝马车的象征意义与特权阶层的嘴脸
在数量庞大但资源有限的公众心目中,宝马车首先代表着一个与他们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常常能够凌驾于普通公众之上,享受着某些不受一般社会规则约束的特权。于是,普通老百姓依据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将宝马车看成这一阶层的“形象代言人”。 |
|
为什么宝马新闻总让我们如此关注
为什么总是宝马呢?我们很有问个究竟的必要。在我看来,宝马新闻如此层出不穷,与其说是因为宝马车,倒不如说是出于公众对那些开宝马车的“宝马族”们的强烈关注。所以很自然,但凡有驾宝马者,当其目无法纪、为所欲为时,公众谴责声总会响成一片 |
|
“宝马案”呈现司法程序诸多问题
撞死1人撞伤12人的宝马车司机苏秀文被判二缓三。判决之后,两个月以来持续高涨的社会舆论掀起新的声浪,质疑不断。而公众的不满情绪与其说是来自于对苏秀文的轻判,不如说是来自于此案司法程序中呈现的诸多问题。 |
|
宝马车主们是不是都这么盛气凌人
今年3月4日,京华时报记者望京南湖东园大中电器城门前采访一起交通事故。车号为京A99736的宝马车闯红灯违章驾驶导致此次事故。但在正常采访过程中,记者遭到宝马女车主及其朋友的打骂,并遭强行删除照片 |
|
|
|
|
富有和道德低下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欧洲大陆富有教养的绅士们同样对宝马情有独钟,为什么在中国,关于宝马的正面新闻,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呢??? |
|
藏在白衣天使袍下的十个猫腻:希波克拉底的徒子徒孙们,找回你们的良知 |
|
故乡栀子花开时节:我一如回归大海的鱼儿,没有了尘嚣的荒芜 |
|
“九.一七”,海奠甲午:回顾历史,智者重新审视潜伏其中的历史规律 |
|
对什么人才能够当场击毙?:为什么讨债人已离开还要“当场击毙” |
|
“烧鞋事件”背后的全球化市场仇恨:中国人惹谁了,“中国制造”惹谁了 |
|
祖国两岸完全统一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造成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
|
卡拉什尼科夫:俄罗斯世界著名轻武器设计师 |
|
挑战同情心最终底线的中国职业乞丐:社会保障体系还无法很好地保障他们的情况下,这种同情太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