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就业率,皇帝的新衣?
  截至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好于预期。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不少高校由于各种原因,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提高”就业率。
相关新闻:

高校“就业率神话”是怎样打造出来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3% 超过预定目标

名校就业率不如普通院校?数据惹人疑

高校毕业生明年增58万 倡无障碍就业

网友观点:给象牙塔套上皇帝的新衣?

  仅从数据看,各地就业率指标全线凯歌,似乎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高校就业率造假之风屡禁不止,使得就业率背后隐藏忧患,那么“就业率”到底有没有“水分”呢? 评论>>
·高校打造“就业率神话”

  在就业率上做手脚,一直是部分高校公开的秘密:或是直接改动数字,或将考研学生也同时找个单位挂靠,一人“贡献”两个就业名额等,不一而足。

学校劝学生签假合同  
  有些学生不想考研也不想找工作,有些学生自身有专长想做个自由职业者,但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学校就暗示学生找个单位“接收”,找个单位给开个假证明。

高校“政绩工程”
 
现在北京各高校都很重视就业率。因为每个学校每年都有一个就业率的统计,就业率越高代表学校的教学水平越高,对于招收下届生源就能很好地“现身说法”。[详情]

·就业率成部分高校数字游戏

  眼下又到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评估的时候。主管部门想要得到真实的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难,就业率正成为部分高校的数字游戏。

根本没找到用人单位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小杨透露,全班30名学生中只有7名正式签约,但学校“统计”的就业率却高达80%,大部分学生都能提供“就业意向”,都是通过关系搞的,本人根本没找到用人单位。

开假证明充数
  有些学生不想考研也不想找工作,有些学生自身有专长想做个自由职业者,但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学校就暗示学生找个单位“接收”,也算是给系里的就业率填了一个数字。[详情]


   事实上,大学生们比谁都明白:“求职”两个字好辛苦。在9月份各地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仍能看到展台前大批的04届毕业生……为什么数据跟现实的反差那么明显呢?[详情]

·虚假就业率带来虚假信息
  有的老师认为,这种造假行为本不应该发生在纯净的大学校园,也不应成为对付评估的对策,更不能成为吸引生源的办法。不准确的就业率会误导学生填写报考志愿,同时也给教育部门对高校生源科学流动带来了虚假信息。
·就业率的现行统计方法过时
  对于就业率的现行统计方法,北京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高先生认为,现行的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来就业的“质”,从这个数字里看不出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和供需比例。
·灵活就业=找个企业盖章?
  今年就业率统计当中,增加灵活方式就业一项,本意在于使就业率统计更加贴近当前就业的真实状况,不料却更给了一些学校作假可乘之机。一高校毕分办主任说,这样一来学生找“挂靠”单位容易了很多,同时真实性也难以调查。
·就业率≠就业质量
  就业率是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反映,不能完全反映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在国外,就业质量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进行统计,比较能反映就业的层次。因而,就业率并非反映就业状况和质量的惟一指标。评论>>

  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对于统计就业率的原因,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给出的解释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公布就业率就是对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督促”。但是,高校虚假就业率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详情]

·就业率失灵:隐性就业根本反映不出来
  按现行的统计办法,毕业后二次就业、自谋职业、暂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都被认为是待就业生,这些越来越多的隐性就业在就业率中根本反映不出来。而且,在计算就业率时,考研究生、出国留学的人也算在内,这显然不能反映“就业”的水平,因为这一部分人并没有进入人才市场。
·制造就业假象:欺骗性劳动合同是帮凶
  一些学校为了制造就业假象,强迫学生签定虚假的“就业合同”或者“就业保证书”。据《中国青年报》8月8日报道,为了提高就业率,江西个别高校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据该校一位应届毕业生反映,毕业前夕,学校给毕业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5月10日前把劳动合同交到学校,否则就拿不到毕业证。
·灵活就业空档:“挂靠”单位非工作单位
  一些地方规定,允许毕业生将关系在学校保留两到三年,也就是说,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在两年时间内签署就业协议。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可以强化某一方面的学习,或者先做一个临时工作,以适应社会并选择适合发展自己的职业,然后再签合适的就业协议,所以,高校就业率这时候统计的数据不能反映实际的就业情况。评论>>

  高校明道虚报毕业生就业率是违规行为,将严重影响宏观调控的力度,也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社会贡献力,使国家政策与事实出现偏差,但其为何还要猛放虚假就业率“卫星”,“自讨苦吃”呢?[详情]

·高校专业生死存亡的参考系数

  据了解,教育部门前些年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将会减少招生,对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也要控制招生规模。教育部门并且规定,将定期公布各高校的就业率状况。于是,就业率的高低不仅成为关系到高校专业生死存亡的参考系数,而且还是关系到各学校脸面的形象工程。

·关系到领导头上的乌纱帽

  为了进一步督促高校重视就业率,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还要求各高校要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就业率比较低的高校第一、二责任人,不得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由此看来,如果不在就业率中掺假,会影响学校形象和后续生源不说,还可能关系到领导头上的乌纱帽,所以,学校领导和有关系科就很可能在数字处理上下大功夫了。

·学校抢夺学生生源的金字招牌  

  在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中,在国家和社会的鼓励,资助和道义支持下,社会办学一涌而上,再加上国家对教育的支持特别是物质投入加大,各高校连年扩招,各学校的生源大战如火如荼。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后进学校无法在教育质量上有多突破,便利用现在大学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客观形势,无端捏造或者通过其他手段编造学校的就业信息,以争求学生的青睐。评论>>



  殊不知,这种不负责任的造假行为已经发展成一种可怕的趋势,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承重负担,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必须即时刹住这股歪风。[详情]

·高校:赢得就业市场才是硬道理

  作为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理解教育主管部门引入“高校就业率”考核体系的初衷,理解高等教育的职能,注重师德文化,注重人文教育,积极塑造适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积极营造符合市场潮流的教育环境,牢牢把握住其基本的供求规律,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于高校来说,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是赢得就业市场的硬道理。

·高校学生: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正确看待自己。现代大学生必须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积极利用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积极配合学校的专业及就业培训,做到“善其身,就其位”,努力营造整个社会对自己,对自己学校,甚至对整个高等教育的信心,为前途并不明朗的就业前景的扭转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教育部门:与时俱进改变高教评估标准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与时俱进地修改或改变现在的高教评估标准,力求使考核更加立体化,科学化,人性化。同时应该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特别是统计数据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力求精准,不能给造假之风可乘之机。评论>>

实话实说: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地域:“最心仪上海”
  无论是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还是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8.4%选择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68.2%选择了上海。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取决于英语水平
  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 [详情]
求职高招 别出心裁
·“黑桃A”简历   

    
  一位姓陈的同学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简历制作成扑克牌形式,并且自己成了“黑桃A”。在美军通缉伊拉克前政权高官的扑克牌中,“黑桃A”是“一号人物”萨达姆。

·可视简历 悄然兴起 
  近日,一种区别于传统简历的多媒体可视简历在各大学悄然兴起。大学毕业生将可以通过“可视简历”寻找用人单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92.8%的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与传统文字简历相比,运用可视简历进行招聘更方便、更有效。

·书法笔写简历 彰显实力
  为了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多求职者都绞尽脑汁,尽量搞出特点。记者在交流会上看到,有人专门用书法笔写简历,彰显自己实力。


·特色名片 引人注意
  小陈拿出自己的特色名片,这张牌的正面是我的一寸彩色照片,背面则是我的个人简历,又方便携带,制作成本还低,关键是引人注意。 评论>>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马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