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处境尴尬的美国英雄
“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职(国务卿),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然而当鲍威尔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却发现他已经被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架空了。 |
发言人:布什总统 时间:2000年12月16日 地点:美国德州 |
|
“台湾没有‘国家主权’”
“只有一个中国。这仍然是我们坚定的政策。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我再次重申:我们不支持‘台独’。”--是鲍卿的又一次宣示?还是会在布什连任后,成为美国正式政策?一个让中国人无比关心的问题。
|
发言人:鲍威尔 时间:2004年10月27日 地点:中国北京 |
|
白宫发言人:鲍卿是“大嘴巴”
“鲍威尔不止一次地重复他听到的建议,然后将其公开,那是他的特权。”--在2002年6月鲍卿发表了“成立临时巴勒斯坦国”的讲话之后,白宫新闻秘书弗莱舍毫不客气地说:“那只是一个没有经过明确认可的建议。” |
发言人:弗莱舍 时间:2002年6月 地点:美国白宫 |
|
巴勒斯坦:你给我的蛋糕太小了
“应当专注于实际发生的事情:结束以色列的入侵行动...我们不能再接受任何临时政府的建议了,我们需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对于鲍卿提出的“临时巴勒斯坦国建议”,巴方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当即表示“毫无兴趣”。 |
发言人:埃雷卡特 时间:2002年6月 地点:巴勒斯坦 |
|
对于巴勒斯坦国,我们有个新想法
“布什总统不会放弃其目标,但他知道要达到目标,必须建立临时巴勒斯坦国作为过渡。”--可怜的鲍威尔将军,他不知道仅仅在他说完这句话后的数小时,秃脑门的弗莱舍就将唾沫吐在了他的脸上。 |
|
这是衡量我们与美国战略关系的一个标尺
“安全线不会是以色列国家的永久边界。但是当我们重新执行路线图计划时,军事力量沿安全线进行部署。那些将被拆除的定居点将是在以色列国土之外的定居点。”--对于力量在握的沙龙而言,承诺建立一个临时巴勒斯坦国只是被迫屈从来自于美国的压力。 |
发言人:沙龙 时间:2003年12月 地点:特拉维夫 |
理想主义者鲍威尔
这位布什政府中惟一的“鸽派人物”,似乎永远都这样笼罩在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之中,但是,他可能不会知道,构成领袖们和君子们致命硬伤的往往就是理想主义,正是理想主义使无数英雄解甲归田,并构成他们最终的墓志铭。 |
|
|
“鹰派”“鸽派”的区别
“鹰派”代表感性的美国,崇尚武力打击。只要美国处于强势地位,“鹰派”就一定能够处于主导内政与外交的领导地位。“鸽派”代表理性的美国,主张和平演变。当美国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鸽派”才会退到幕后。 |
|
|
鲍威尔主义
一是先确定明确的政治目标;二是准备一支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部队;三是制定好进攻方案。美国媒体把鲍威尔这一理论的实质归纳为“在没有明显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理由和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不应干涉外部冲突”,即“鲍威尔主义”。 |
|
|
鲍威尔生平
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美国历史上首位军阶最高的黑人;首位黑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他的《我的美国旅程》自传中,他对自己的看法是一个财政保守主者、一个社会良知者。在我看来,他是个拥有6890万美元、一枚象征最高荣誉的紫心勋章的浸信会基督徒 |
|
|
|
鲍威尔:“鹰爪鸽”飞去?
正当美国国内为总统大选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国务卿鲍威尔却在遥远的东亚访问,以“台湾无主权”论掀起轩然大波。因此有人把鲍威尔此行称为他的“告别访问”——根据华盛顿的惯例,总统留任,国务卿不留任。 |
|
|
|
鲍威尔自传:《我的美国之路》
杰斐逊曾经写道:“每一个人都有为国效劳的义务,这种义务与自然和命运给他的赠予成正比。”我受国家恩惠如此之多,深感义务之重,而且永远难以完全还清。作为幸运的美国人,我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携手并肩继续我们的美国旅程中,尽力报答国家的恩情。 |
|
|
|
鲍威尔曾“假传圣旨”:巴有必要建国!
自从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包括伊拉克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不断与其他内阁成员产生重大分歧。伦敦出版的《生活报》2002年6月12日曾捅出鲍卿在中东问题上的“另类”观点———巴勒斯坦有必要成立临时国家!此言一出,白宫大惊。 |
|
|
|
鸽派鹰派大翻脸 鲍威尔骂切尼“狗娘养的”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将披露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将布什政府的切尼等新保守主义分子描述成“狗娘养的疯子”。这本书名为《意外的美国人:托尼.布莱尔及其任期》,作者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员詹姆斯.诺蒂。 |
|
|
|
奇思妙想 鲍威尔和曾国藩的相似之处
把鲍威尔和曾国藩放在一起显得非常不协调——对于当下的领导者来说,《鲍威尔领导秘诀》要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而《曾国藩十二招治人手段》只能放在家中的卫生间里。不过,如果把“治人手段”中的“治”改成“领导”,品味高下之分就不再那么明显。 |
|
|
|
大逆转 911前后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九一一后,一夜之间美国的最主要威胁成为以伊斯兰逊尼派极端主义运动为基础的国际恐怖主义,迫使美国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来应付这一挑战。于是鲍威尔的国际合作经历、海内外威望、稳重和温和形象,以致军事实战经验,无不远远超过布什内阁的所有其他成员,成为当今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中心角色。 |
|
|
|
在鲍卿时期,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中已然是单边主义盛行,持保守立场的强硬派人物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要职,温和的多边主义者鲍威尔处在众“鹰”环伺之中,在这最后一个鸽派人士离开白宫以后的日子里,美国将走向何方?世界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
|
|
|
离任前的中国北京行
|
|
无意助乔治布什连任总统
|
十大最受争议的新闻人物:争议不可怕这恰恰是中国的幸事。 |
|
对“清史肯定清兵入关”现象的几点看法:对编纂者来说,一个起码的标竿便是忠实于历史 |
|
从脱裤献血看教育亟待从物化走向人化:营造一种风清日朗、广博优雅的人文环境“麻地”,应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 |
|
中国为反恐劫持流下第一滴血:反恐的领域里,显然只有支持与反对,中立则意味着另一种背叛 |
|
警惕台独言行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这种危险的游戏最后确要台湾民众“买单”和承受代价,这才是台湾社会的悲哀 |
|
开明和亲民的政治家: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 |
|
警察权究竟是被过度使用还是被过度限制:“以恶制恶”又如何能够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