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当时的中国尚未与全球化接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石油需求不大,能为本身供给满足,故免于被当时的危机所困。如今时移势变,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石油需求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更关键的是,本国生产早已不敷所需,进口年年增长。值此之际,国际油价却持续攀升,于是一连串的相关问题迎面而来:国际油价还会继续上升吗?目前的飙涨究竟是短期因素还是长期因素所致?如果为长期因素,对中国而言,意义为何?影响为何?面对当前的国际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石油纠葛,中国的石油战略该有什么新的思维?中国能否以其他国家为他山之石借取经验?...

  “就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而言,结束的时刻快要到了。你们将要丧失一切。”——因为美国政府未能给予沙特阿拉伯积极的支持,沙特阿拉伯在它的阿拉伯朋友中有被孤立的危险。沙特国王费萨尔强调地表示他不会让这种孤立情况发生。
发言人:费萨尔    时间:1973年9月   地点:利雅得
  “我已有很长时间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这个时刻现在已经来到,我们是我们自己商品的主人了。”——沙特石油大臣亚马尼对一位西方国家代表说,在那两年,亚马尼成为西方世界里谈论最多的人物。
发言人:亚马尼    时间:1973年10月   地点:利雅得
  “我们知道这一能源对国际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的重要性,但我们也知道,对我们来说,这一财富的来源到三十年后可能就要完结了。”——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即便是亲美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回复尼克松时也是态度强硬且不留情面。
发言人:巴列维    时间:1973年11月   地点:德黑兰
  “你们依赖阿拉伯国家的只占你们消费量的1/10,但我们则要全部依赖它们。”——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直率地对基辛格说。这次中东石油危机不仅对西方世界的经济是沉重的打击,它甚至还迫使西方世界改变了他们的中东政策。
发言人:蓬皮杜    时间:1974年   地点:巴黎
  “假如你们对我们不友善,你们就休想得到我们的石油;假如你们保持中立,你们可以得到石油,但不能按照过去那样的数量;假如你们表示友好,你们就能得到如过去一样多的石油。”——亚马尼的表态简单而又直接,就这样,在石油的威胁下,日本和美国产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分歧。
发言人:亚马尼    时间:1974年   地点:利雅得
  “不必惧怕阿拉伯人,禁运不会长久下去。因为除了石油,他们一无所有。”——基辛格一语道破了中东石油危机的前景。的确,将一种资源作为武器不可能会有长期使用的效果,在政治上、经济上依旧是国家实力来说话。而这一切,仅有石油是远远不够的。
发言人:基辛格    时间:1974年   地点:华盛顿



   战略石油储备:美国
 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是美国能源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不仅由于其发达而集中的石油工业而闻名于世,更由于深藏地下的战略石油储备而广受人们关注。这是因为,一旦美国的海外石油来源发生严重中断,平时静静沉睡在地下的优质原油,将在“替补”进口原油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墨西哥湾海岸附近……
   战略石油储备:日本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订了《石油储备法》等,通过立法来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该法规定,政府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90天的石油,民间企业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70天的石油。根据相关法律,日本所有从事石油及石油制品进口的商社和从事石油提炼、批发的企业……
   战略石油储备:德国
 德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很高。为此,德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新技术等,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同时通过石油来源地多样化、积极与供应国进行对话等方式,努力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德国由于石油消费量大、石油自给率低,早在1966年,当时的西德政府就建立了一个多元化……
   战略石油储备:中国
 由于没有使国内市场产生足够信心的战略石油储备,在国家进出口政策管理部门于2004年初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放开石油进口经营权后,我国国内也不乏炒作中国石油进口依赖的商家。这种炒作的结果是,依赖现有技术水平而满足消费量成了“能源安全”的核心内容。进口量的增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
世界石油市场何以弱不禁风
  按理说,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量如此巨大,日均都在8200万桶以上,尤科斯公司区区百万桶原油的出口,本不至于对世界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冲击。但是,在目前世界原油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不安全因素挥之不去的情况下,一个本来不大的事件就会给世界油市掀起意想不到的巨浪。
经济在油价前为何如此脆弱?
  如果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过去数十年来更高,且剔除通膨因素的能源价格远远低于1980年代的高峰,那么近来石油价格的连续上涨会对我们当前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另外,如果通膨抬头,那么衰退还会远吗?因为过去30年中的每次衰退,都伴随着或紧跟着油价的大幅上涨。
油价继续升高,全球经济形势堪忧
  近期国际油价继续飙升,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分析,油价未来可能攀升至每桶65美元,未来每桶涨至100美元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令人忧心的危机是,石油价格站上每桶50美元甚至55美元大关时,全球经济同步迈向衰退的机率也随步增高。
第四次石油危机?亚洲如临大敌 美国阔佬懒理
  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第四次石油危机即将来临。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和地区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但美国政府则表示,不会动用石油储备平抑油价。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计划实施燃料价格补贴措施,分析家说,这有可能使经济受到进一步的威胁。
高油价对日本经济冲击有多大
  日本银行调查统计局局长早川英男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油价长期在每桶40美元以上徘徊,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他认为,由于日本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势头日益增强,应该能够经受得住高油价带来的冲击。因此,他认为日本央行今年4月末作出的2004年度(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经济增长3%的预测不必下调。
中国将要如何应对50美元的油价
  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的中国,油价上涨令生产和进口成本增加,而出口环境恶化。中国能够应对50美元的油价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和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石油需求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30年前的那一场石油危机制作成了一个专题,希望读者对此历史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因为21世纪的强国需有很多条件,驾驭能源必为其中之一。


本期编辑:唐岩
纽约原油价格每桶突破47美元
美国街头树立的成品油价目表
亚洲面临滞胀威胁
高油价冲击日本经济
争夺定价权燃油期货迈出第一步
燃料油期货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
十个象征中国国力强盛的标志:拥有哪些特征即可认定中国属于强国的队列呢?
自留地和看瓜人:就是不晓得,老家如今还兴不兴这套老规矩了? 
民族自尊与人类文明规则:我们还要懂得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懂得遵守人类文明的一般规则。
南方都市报评论:蜂窝煤的“下岗再就业”
小费是解决服务问题的原动力吗:这些做法是否能真正杜绝导游设置“购物回扣”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发生;实在令人怀疑。
良知经济学家:当经济学经过100年的抗争重新赢得学界统治权的时候,也是我们更需要“良知经济学家”的时候。
中国篮球是否需要“更衣室老大”?: 中国男篮开始真正诞生一个更衣室老大,一个因为热爱团队、热爱祖国而犯忌直言的男人!
今语丝第十七期:
止步,五千万光棍大军

今语丝第十八期: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语丝第十九期:
核电,中国不必因噎废食

今语丝第二十期:
“星球大战”正式开始?

今语丝第二十一期:
“韩奸”与韩式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