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费是解决服务问题的原动力吗  
  旅游业的导游回扣问题由来已久。近日,广东中旅在其推出的国内游“VIP系列团”中都打出这么一句提示:“如果服务满意,请支付导游小费(20元/天)。”而紧跟其后的南湖国旅则将小费在报名时就与团费一起收取。中旅方面的说法是:“此举可以规范服务质量,减少导游诱导游客在景点购物从中拿回扣的现象。”我们姑且不论这种预收“小费”的做法还能否被称之为“小费”,这些做法是否能真正杜绝导游设置“购物回扣”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发生;实在令人怀疑。            
  相 关 图 片
 "小费"挑战导游管理制度
 时代广场的蜘蛛侠靠小费养活
 没坐过出租车不知道要给小费
 导游回扣-伤的是顾客和信誉
  相 关 链 接
  在欧洲旅行该给多少小费? 德国较随意法英较高
 香港严打超低价旅游团 小费的金额要明示
 境外游警惕旅行社设陷阱索取小费猫腻多
 英国王储查尔斯第一次坐出租车不懂付小费
 希拉里吃饭不给小费 惨遭美媒体羞辱
 这家餐馆服务生:小费太少折腾你死
责 任 编 辑:Simon
    各行各业的小费给付标准与给付方法
 小费虽"小",却叫人伤透脑筋。即使是旅游经验丰富的人在旅行过程中,也常会因该不该给小费?给多少?等问题困扰得神经兮兮,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面对服务员的眼神时,那感觉简直就是"煎熬"。 其实,除了在极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接受服务"就给小费,已积习成俗地成为规矩,并演变发展成为一种礼貌。只是,付小费不独讲究时间、地点与场合,懂得"打点"的诀窃与技巧便可以让自己的旅程更舒适,更惬意,甚至备受尊宠。而"有礼、得礼"的支付小费,也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旅游行业的现存问题:一炷香800元
 “这还不算是最离谱的,四川一处风景区烧一柱香收800元。”广东中国旅行社的助理营运总监王坚透露的一个数字更令人咋舌:现在导游每月收入的70%都来自带游客到景点购物然后从商家拿到的回扣。“广东中旅”此次建议游客自愿支付导游小费的初衷,就是为了规范导游的服务。现在旅行社出团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先由组团社方面组织35人左右的旅游团,然后由风景点方面的旅行社接团,这样就出现了组团社方面负责接洽的“全陪”导游和地方旅行社陪同游客的“地陪”导游之分。 
    社会对预付小费方法的一部分声音
 针对广东中旅“国内游”引入小费机制的做法,昨天,本报和搜狐旅游频道联合做了一次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60.11%的人“不赞成国内游收小费”,仅有39.89%的人表示了支持。据了解,北京的国内社还没有一家像广东一样引进“小费制度”。但小费在北京的“出入境游”市场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业内人士透露,各旅行社都没有“出境游”给付小费的明确标准,北京游客一般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执行:港澳、东南亚线20元/天;欧美线5美元/天。在“入境游”市场,欧美游客由于走的城市多,每人给每个城市的导游10美元/天;而日韩游客则不给小费
  小费制度能让游客掌握服务质量的评判权吗
 导游商家之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协议,关键在于旅行社和导游之间的利益分配。有的旅行社是不给导游工资的,若没有其他收入,做导游这一行的人连生存也成了问题。为了谋求个人收入的最大化,他们就不惜牺牲游客的利益。在这当中,国家政策和旅行社也有一定的过失。 在目前导游工资制度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提出给导游支付小费,可能会出现导游为了片面追求小费,而使这种原本是自愿的行为变成强制性行为。个别导游可能因为旅客没有支付小费,而故意给客人脸色看。       
      小费是种文明而非制度
   试想,以中国人之重面子,加上导游表情丰富的脸色,你又是“VIP游客”,这区区20元焉敢不付?既然必须得付,那么导游也就失去了为获取小费而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动力。反过来讲,如果有游客豁出去做一次铁公鸡,导游拿不到小费,难免破罐子破摔,继续把游客当鸭子赶———要么游客增加了成本却没有获得更好的服务,要么导游多了一个给游客白眼的理由,总之都没有达到“小费制度”的预期目的。          
问题多多的高校招生规则 :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十个象征中国国力强盛的标志:哪些特征即可认定中国属于强国的队列呢?
自留地和看瓜人:就是不晓得,老家如今还兴不兴这套老规矩了?
“韩奸”与韩式爱国:我们是否该反问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有哪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日人员大量回国现象的背后:回国人员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并不都是游子报国那么动听

银牌与金牌的距离有多远:我们的许多观念距离真正的体育精神还很远
良知经济学家 :当经济学经过100年的抗争重新赢得学界统治权的时候,也是我们更需要“良知经济学家”的时候。    
问题多多的高校招生规则: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篮球是否需要“更衣室老大”?:一个因为热爱祖国而犯忌直言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