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广东等地提供针具吸毒这些做法意味着,中国防治毒品的战略也许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不再只是一味地打击、禁止,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吸毒者提供某些方便。其目的和免费发放安全套一样是为了遏止艾滋病的蔓延。对这一做法,政府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看待和协调的呢? |
|
·戒毒所:不妨后撤防线 |
打击吸毒应该从源头开始,对于已经吸食又难以戒断的这些人群,我们不妨把防线往后撤一步。吸毒人员愿意去交换针具,说明他们还是愿意积极配合戒毒,或者说有这个要求。我们一方面配合卫生部门逐渐地缩小以至于杜绝无限传播的管道,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多方面了解了吸毒人员的情况。
[详情]
|
·防疫站:防止吸毒染病 |
在所有艾滋病高危人群构成图中,吸毒人员比例为43%。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艾滋病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传播。如果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员中出现流行,就有波及社会其他人群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恐怕洪江会很危险。[详情]
|
|
·禁毒处:不提倡不干涉 |
既不提倡也不干涉,但法律上还需要阐明很多问题。必须认定由哪些人、哪些单位来进行针具交换工作;必须认定是否可以赦免对小剂量毒品的诉讼;在与毒品有关的刑事行动中,必须禁止将供应消毒注射针具的信息作为证据使用等等。适当开展与警察的联络,使卫生界的权威人士可以解释项目的重要性。[详情] |
·联合国防艾专家:迈出实质一步 |
对湖南等地纷纷推行清洁针具交换的试点工作,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顾问夏国美女士评价称,“中国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92年尼泊尔的一个注射针具交换项目,使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控制在2%以下,而临近国家的感染率却剧增至70%左右。”[详情]
|
|
|
社会普通的道德观念认为,吸毒是不好的事情。政府打击毒品贩卖,禁止吸食毒品。由政府部门主动为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是否有鼓励吸毒的嫌疑?不少市民表示类似忧虑:这不是让吸毒者吸得更放心、更大胆? |
|
·完全杜绝吸毒尚不可能
帮助疏导更利于社会稳定? |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副部长认为,通过一刀切的办法完全杜绝丑恶行为在目前是不可能的,我们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已经有了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人,我们要对他们提供帮助,帮助他们避免艾滋病的感染、艾滋病的侵袭。而吸毒一旦成瘾,就必须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采取这样一些措施,既能控制疾病的流行,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详情] |
|
·发放针具是否导致吸毒泛滥
针具交换过程也是干预过程? |
云南疾病控制中心闵向东认为,打击吸毒应该从源头开始,对于已经吸食又难以戒断的这些人群,我们不妨把防线往后撤一步。目前在针具交换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你来了,收你一个用过的注射器,给你一个新的注射器,并不是这样简单。我们把针具交换的过程视为我们对吸毒的干预过程,从心理上、知识上、态度上干预吸毒的行为,不断减少它的高危行为。[详情] |
|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
政府打击毒品贩卖,禁止吸食毒品,似乎天经地义。然而,艾滋病却动摇了这一天经地义的打击、禁止策略。艾滋病的出现和传播将民众、立法、执法者置于一种更为直接的两难困境中:严厉打击毒品,将使吸毒者得不到清洁的针具,从而扩散艾滋病毒,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不管怎样,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的毒品政策普遍地表现出了某种灵活性。比如,让包括大麻在内的“软”毒品市场合法化,向毒瘾复发者提供针具。[ 详情]
|
|
以简单的义愤和是非来对待“瘾君子”,让他们使用不洁的针具吸毒,任由其感染上艾滋病,这既不人道,也不利于社会。我们要治理的吸毒陋习,而不是要吸毒者的命;我们着力点在吸毒者个体,但着眼点却是全社会的利益。而免费发放针具,将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问题因吸毒而附生。
|
|
·“供针具吸毒”显社会关怀 |
些方案的实施,是社会的进步,司法的进步,社会关怀的体现和昭示。一直以来,我们对吸毒者采取的的都是强制戒毒手段。这种做法一方面有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之嫌;另一方面,它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相当一部门吸毒人员是在戒毒所里戒了毒,但一出来,又染上了毒瘾。造成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强制戒毒没有完全使吸毒者心理上摆脱毒品的诱惑。而且这种做法,使得吸毒者感觉不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使其产生深深的自卑和遗弃感,容易失去戒掉毒瘾的信心和勇气。[详情]
|
|
·值得倡导的“次道德” |
外国有句名言: "if you do it, do it safely!"(如果你要做,就安全地做)。我们有必要引进这种思想——次道德,让错误甚至不法的行为“软着陆”,最大程度地保护吸毒者,降低吸毒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次道德”很脆弱,用现行的法律和道义很容易推翻它,但是,当我们听说艾滋病人从发生到死亡要耗费27万元时,当我们听说艾滋女卖淫挣钱买毒品时,你还能说不该给吸毒者免费提供针具吗?作为防洪大堤后的一道脆弱的矮墙,毕竟延缓了洪水冲进的时间,削弱了洪水的冲击力。[详情]
|
|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推广有效干预措施
|
4月10日,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吴仪在发言中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广有效干预措施”的政策,并首次提出要坚决打击贩卖、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开展在注射吸毒人员中进行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 详情] |
|
|
 |
名词解释:美沙酮 |
美沙酮是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其本身就是毒品。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差很远,但药理作用却与吗啡非常相似。美沙酮的盐酸盐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无嗅、味苦,溶于水,常见形式有片剂,临床上用作镇痛,成瘾性较吗啡小。
|
|
|
|
 |
名词解释:次道德 |
所谓次道德,就是一个人在行使不良行为的时候,并不损害与己无益的东西,甚至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如小偷只偷钱,不拿无用的身份证、发票;抢劫者不抢老弱病残等等。 |
|
|
|
 |
网友评论 |
游客:放开毒品?那不又成了东亚病夫了吗?美国人不精明吗?他们为什么也要严历打击毒品?这些能用经济来衡量吗?倒是应该考虑一下对色情业的疏堵结合问题,因为那是源于人的本能,是堵不住的。可毒品是人与身俱来的吗?有哪一个人是因为本能而需要毒品的?对毒品只有一个字就是打。
好好活吧:我不赞成毒品合法化,有一部分网友把这个与人权相系,是极大的误解。吸毒也是的如此,受害的不仅仅是吸毒者本人,也会给社会,它人造成危害。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脑袋里长了一些什么东西。竟然有这样一些观点真是让人感到害怕,毕竟国家的经济命是拿握这些人的手里。美国比我们先进几百年,都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这样的观点,我是怕我们家再出现“大炼钢”的悲剧。
游客:面对日益复杂而无奈的社会,人们不应该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该更理性一些,无论是什么样的办法,只要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哪怕只是违背人们暂时的道德观,也应该理性的去尝试,当然凡事都应有度。
守拙者:强烈赞成合法化。吸毒是个人的爱好,自己残害自己的身体是公民的权利。嘿嘿。反正中国人多,而且,去除的都是自制力低下.知识短缺.认识浅薄的三流货色.还可拉动内需。 |
|
|
相关专题 |
|
中学生性行为调查 |
|
按摩女征税
|
|
干部进驻艾滋村 |
|
艾滋女绕过婚检防线?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