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周刊
 

事件:没钱,天道不一定酬勤!

  [编者按]:自古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农家子弟跳出农门,靠勤劳智慧终于衣锦还乡一直是一段佳话,而如今,区区600人民币就可足以断送一个品学兼优的农家子弟日后的前程,学习好并不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底层向高层的路被封死,看不到希望的孩子,脆弱的理想翅膀被折断,又到盛夏,又到开学时分,又会有多少孩子因为教不起学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呢?[发表评论]

  一个贫困生因为没有学费,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其实就是社会流动不畅所造成的恶果,底层的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争取到生活的希望,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蕴藏的是更多的悲剧。[发表评论]

 


名词解释: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发表评论]

  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由上至下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市无业或失业半失业者。[发表评论]

   
情况:你知道你在哪一个阶层么?:

  过去五年来,中国的贫富悬殊进一步恶化,以至于一些研究提出,中国的社会分化比一些最贫穷的非洲国家还要严重。虽然中国有着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同时中国也几乎变成了一个最不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主要由城市居民、企业家、政府官员们享受。

  大学文凭能给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带来一个合法的城市居民身份,一份白领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养家糊口的依靠。
  
  可是在中国只有1/15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绝大部分上大学的都是城里的孩子。最好的大学只对尖子学生和本地学生开放,农村学生要上好大学需要比城里的学生取得更高的高考成绩。[详情]

中国教育公平性恶化 妨碍各社会阶层间正常流动

你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吗

关于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报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各阶层地位转移规则:

  ■先赋型规则。凭借个人先天具有的如性别、年龄、出身血统等因素的地位继承。

  ■后致型规则。基于个人后天的努力和成就等因素的地位转移规则。[发表评论]

五次社会阶层大流动:

  ■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
  ■1957年至1965年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
  ■1966年至1977年社会流动的失序。
  ■1978年至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
  ■1992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

说话:
  ■王清尚对别人说,他这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两个孩子学习太好了,而他却供不起。为此,他曾长期把捡来的破电视机的音量开到最大,有意影响姐弟俩学习,但这却丝毫不能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详情]

  ■离高考还差三天,郑清明又被他的老师张旭渡严厉训斥了:必须马上付清六百多元学费,否则不能参加高考。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脸上的羞愧渐渐变成了愤怒。
  
  “我没有钱。”郑清明吐字缓慢。但是老师不放过他,不交钱就不给准考证.[详情]


数字:
  ■按照官方划分贫困的年收入标准人民币600元,去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又有增加,增长了80万,总数达到8500万。这是中国改革二十五年来的第一次,而且发生在中国经济以每年9%递增的大背景之下。

  ■1992年以后,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而他们获得第一份工作即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65倍。

  ■各阶层子女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机会不同,父亲职业是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可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这些人的子女100个人中约有7个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农民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不到1人进入这一阶层。

  ■2003年,江苏省射阳县出台地方政策,规定竞选“村官”者须满足家庭年收入10万元的资格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射阳县258个村中有250个村的村委会主任由这些“富人”充任。

   
拷问:谁阻碍你上升?:

普通人创办私企机会越来越小:报告通过对1993年年后私营企业主阶层变迁的分析得出结论: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来源越来越以其他领域的精英为主,尤其经济精英的转化更为明显,而普通百姓创办私营企业的机会则越来越少。[详情]

新闻周刊:谁阻碍了我们上升?

社科院报告解码中国社会:干部子女更易当干部

阶层流动障碍拷问社会公正


巨变:公平的社会才更有活力:

如何促进流动合理化:消除户籍、就业、人事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努力,发挥后致性社会流动机制的作用。

  ■实行社会流动和社会评价中的绩效原则,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并实施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专家:中间阶层扩大体现社会分配公正合理

社科院报告显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酝酿巨变

未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三种结构形态  

人物
 
 
 

救助与缓冲:

跨阶层关怀“仇富”固然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对弱者权益的漠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发展为一种社会现象(我相信,较之于中华民族的长远进步,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现象)。究其利害,二者都不利于“市场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与生长。建立于上述分析,就算“先富”群体所表达的“跨阶层关怀”带有相当的功利目标和作秀的成分,它也是该予以充分肯定和“引导”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