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四年级学生、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被母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并被推荐免试直接就读研究生,硕博连读。同时获得人民币二十万元奖励。
消息公布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中传来一片欢呼声的同时,有人质疑:高校应该以学术为本还是以名人效应为本?[详细内容]
|
|
|
|
|
|
运动员为国争光是合理回报 |
★★★★★ |
|
网友:是付出的合理回报 有助于激励竞争 |
作为一名世界顶级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为所有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刘翔是我们的英雄,但是作为英雄的背后是汗水甚至是血水,是艰辛的付出。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再流泪,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誉放弃了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对他们的合理回报和补偿。这必将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努力加强训练,勇于拼搏竞争,在国际竞技场上为国争光,为祖国争夺更多的金牌和荣誉。毕竟这个年代单纯口头上的表彰和精神上的鼓励不如一些看得见的东西实在。 |
>>> 评论 |
|
网友:高校需要自我宣传 |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不再,这样的法则对于高校来说同样适合。高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是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高校同样需要自我宣传,表达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大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高校本身。保送刘翔硕博连读,不失为高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节约成本进行宣传的好办法。一方面为冠军解决了后顾之忧,一方面又可以扩大高校的知名度。 |
>>> 评论 |
|
网友:保送冠军 高校具有自主决定权 |
高校授予学生硕博连读和保送资格,是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他人无权干涉。在华东师范大学保送刘翔之前,国内其它高校就不乏先例:前“跳水皇后”、世界冠军伏明霞就被保送至清华大学。雅典奥运冠军李婷、杨文军等也被保送。在保送冠军的问题上,高校具有自主决定权,况且本身它和学术的联系就不甚紧密。而且国家规定世界冠军是可以保送上大学的,从这点上说刘翔被保送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
|
|
|
|
违反竞争规则有失公平 |
★★★★★ |
|
京华时报:“特事特办”程序不合法 |
刘翔的公众影响力及其在体育项目上取得的成就,在“特事特办”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应十分严格的硕博连读程序,在名人效应面前变成了一纸空文。这是对本应充满浓厚学术气氛的高等学府录取研究生程序的一种嘲讽。刘翔在体育运动中取得的成就再大,也只能是体现在体育领域之中,如果将这种影响力不适当地放大到本应以学术为本的校园中,并因此置一些基本原则于不顾,恐怕就是本末倒置了。 |
>>> 评论 |
|
红网:学术不可向体育献媚 |
在现有体制之下,研究生入学资格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不是荣誉称号。而且体育是体育,学术是学术,两者泾渭分明,切不可混为一谈。学术事业是一项严肃、严谨、严格的专业化工作,“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而绝非某些个人、某些单位的一己之私。华东师范大学对刘翔的保送,实质是借奥运会冠军的光芒来自我炒作,它背离了学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牺牲学术的独立性来向体育献媚,是对学术自治的歪曲和亵渎,此举既难以保证学术的健康发展,也难以促进刘翔跨栏事业的发展。 |
>>> 评论 |
|
网友:这是另外一种招生黑幕 |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包括大学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在内的保送黑幕提出严肃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对于保送体育冠军上大学、读研究生的批评却非常鲜见于传统媒体,悉知这同样也是一种招生黑幕。毫无疑问,刘翔乃至更多的世界冠军们能够被保送上大学、上研究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体育上的成就和公众影响力,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学校增添自我炒作的筹码。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只是其它的招生黑幕大抵是以钱权交易为手段,是不敢见道德阳光的。在本质上,其实两者又有何区别呢? |
>>> 评论 |
|
学生网友: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
这显然又是一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做法。刘翔夺冠奥运其实只能算是个人在职业上的成功,与国家荣誉没有太大的干系。“为国争光”只不过是人为添加的利益标签,是被某些人看到了其价值所在而加以渲染的结果。商家的炒作无可厚非,政府甚至高校参与这样的游戏和热闹实在是不应该。刘翔们或许是有“特殊贡献”,但这并不是他们就可以保送的理由。这对其他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歧视: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就成为奢谈。
|
>>> 评论 |
|
|
|
名人效应是把双刃剑
|
★★★★★ |
|
网友:名人效应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
不能否认有的人在追求名人效应的时候头脑并不清晰甚至是盲目的追赶潮流。但名人效应之所以为众人所重视追捧,肯定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的。名人作为公众所熟悉的人物,有关于他们的事情自然能够给公众留下更多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对公众的心理产生着微妙的改变和影响。名人效应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
>>> 评论 |
|
网友:名人效应不是万能的 |
名人效应正是我们日益看重的一种效应之一,但名人效应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名人效应有的时候会逐渐减弱,也有的时候在某些方面他们会完全没有效应。名人效应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吸引人气,但是要保持这种吸引力持续旺盛,显然还需要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名人不再是名人,甚至名人的形象全毁的时候。
|
>>> 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