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要将端午节申报为本国文化遗产的消息让很多中国人震惊,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发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联合国认定成别国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来历
  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是端午节活动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这一天,人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忙里偷闲,回家来看看。兄弟姐妹、父母孩子,大家欢聚一堂,包粽子、煮盐蛋,听老人追忆过去的时光,互相道一声问候,说一句祝福,一家人,尽享欢聚的温馨与幸福。详情>>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向别国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玩笑!”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可能不再是玩笑了。[发表评论]
·端午节将列入别国遗产?
  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详情]
·我国正加紧考虑对策
  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详情]
·记者追访披露来龙去脉
  曾向文化部进言的东北某大学教授乌丙安表示,事实与此前媒体报道的有出入。乌教授说,该国暂时并没有正式声明要申报,他之所以给文化部发急件,是出于一种未雨绸缪的心理。[详情]
·韩国媒体称申报确有其事
  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朝鲜日报》为此刊文指出,中国主张端午节是本国传统节日而反对韩国把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证实韩国欲申报世遗确有其事。[详情]
端午节缘为纪念屈原
粽子是端午节节日食品
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
  如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那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
·湖南打响端午节保卫战
  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是于端午这天在岳阳的汨罗江投江殉国的。惊闻端午节将遭他国“抢注”,湖南岳阳市计划借一系列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进一步加大对这一传统佳节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详情]
·专家称申报成功可能性
  端午节具有很深的民族底蕴,湖湘文化与其相互影响,是湖湘文化的亮点,其他某些亚洲国家是不大可能申请成功的。 [详情]
·不排除端午成中韩共有遗产
  民俗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单纯地认为韩国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关键是我们自己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我国这次也申报端午节,不排除端午节会成为中国和韩国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一评定结果。[详情]
  韩国方面称:中国的端午节和江陵的端午祭在内容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端午节祭拜的是屈原,而端午祭祭拜的是韩国的山神,而“山神”之一就是新罗时期在江陵打退异族侵略的金庾信将军……
·文化部官员:不要炒作
  对于“端午节之争”引起的强列反响,文化部官员说,希望媒体不要再炒作“端午节”事件,使问题复杂化,更希望公众给文化部时间,文化部一定会解决问题,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详情]
·韩国称申报2005年可见分晓
  记者采访到了韩国有关“端午节申遗”的相关部门,韩方对把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遗产一事予以证实,并表示,端午祭能否成为韩国的世界遗产在2005年就可以见分晓。[详情]
·要保卫,更要挖掘文化内涵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详情]
  吃端午粽,看赛龙舟,延绵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似乎早已成了儿时的记忆;而新新人类们念之不忘的大多是情人节和圣诞节这样日子。端午节,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吗?
·观点一:端午节怎样才不被端走
  端午节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态度决定行动。倘若本着争“颜面”这样的心态,这样的重视传统节日的指导思想,热闹一时是当然的,但效果不敢冀望。[详情]
·观点二:宽容对待“他国申遗”
  联合国宣布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鼓励各国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现在韩国的决定,正好引起了国人反思,有助于从实质上加强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详情]
·传统节日国内遭受冷落
  这些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没有不但没有发扬广大,甚至遭到严重破坏。很多海外华人发现,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例如清明节的祭祖仪式,在中国大陆已经难见踪迹,反而在海外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详情]
·专家: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详情]
节日“媚外”的冷思考
- 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复活节……这些“洋节”越来越受国人爱戴。相反国内汉民族的民俗节日,大致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这些节日人们大都还在过着,但热情已不复在,寒食节、乌饭节、乞巧节等过的人就更不多了。详细>>
媒体评论
- 红网:“端”不走的端午节
  摆出一副誓死“捍卫”端午节的姿势,这实在有点太滑稽了。我们的节日终归我们的,别人想趁机揩油可以,就像我们跟着西方人起哄过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那样,但要让这些节日更姓易名,“过继”给他国,历史会认这个账吗?

-中青报:立法对传统保持敬畏
  在傻眼和欣喜之间,表达了共同的心理期待:中国的传统节日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后人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高度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关新闻:呼吁传统节日放假

- 清明端午中秋放假?"增节"议案半年内有答案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为我国法定假日。昨天记者获悉,相关的议案已经提交到大会议案组,而增加节假日的职权属于国务院。民俗学家指出: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此举势必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也能为北京的“人文奥运”增添更多具体的内容。
日本人殴打中国女士
黄金周带来新思考
广电总局治理荧屏
美女与经济的零距离
责任编辑:锁锁
如果您对本专题有何看法或建议,欢迎到论坛和编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