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何频现献血争议?
  如果一所高校以这种处事方式让学生养成了权比法大的思维模式,那么当这些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时候,我们能说这个高校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高校为何频现献血争议?”
“高校为何频现献血争议?
相关新闻:
  而今秋以来,北京高校陆续因献血引发争论,据称如果学生不献血,将被取消保研资格、学位证,以至女生也被要求脱衣检查身体等等。尽管校方对争论断然否认,但他们坦承迫于献血指标而“倍感压力”,“不得不想点办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不献血拿不到学位证
  10月10日,据《天府早报》报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强迫性”组织本科生献血,否则不发给学生学位证。[详情]
·北京林业大学:取消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保研资格
  11月7日,《新京报》报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如果不献血,将被取消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保研的资格。[详情]
·首都师范大学:女生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
  11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美术学院要求对称自己“来例假”的女生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中“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和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依据义务献血法中的有关规定,献血应该是公民自己的自由。也就说,献不献血应该由公民自己说了算。而在一些高校的实际做法中,法律规定中的“提倡”、“鼓励”怎么就平添了一种浓浓的“强制”色彩?

·指标献血为何多是毕业班?
  一位首师大男生则直言不讳:“毕业班的,老师叫你去献血,你敢不去吗?必须得献。为什么?不给学位证啦,取消保研资格啦。这个时候,这些东西对毕业班很有震慑力。”采访中毕业班学生大多表示,了解献血的相关政策,但他们同时认为,组织毕业班学生去献血“有着不言而喻的含义。”[详情]
·学校为何竭力完成指标?
  一些人士对媒体表示“完不成任务,学校要受到批评”。而令一些高校“倍感压力”的则是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公民献血用血管理办法》。第12条称,市和区、县献血办公室对未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责令其限期完成,对逾期仍未完成的,按照规定收取献血补偿金。未完成年度献血任务的单位未按规定交纳献血补偿金的,其未完成的献血指标数累加到下一年度。[详情]
·强制之下的自愿是伪善
  献血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献不献全凭个人的意愿,把自愿和“义务”或“必须”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强权。献血明明是自愿,而现在却变成了强制,从而使献血法走了形,变了味。总之,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去献血,绝大多数同学肯定愿意,何必用什么不发学生学位证的手段来强制呢?强制之下的自愿是伪善。[详情]
·被动献血是变相的有偿献血
  献血者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单位任务,被动地献血,远没有充分的积极性、参与感,而且一些单位为了完成指派的献血指标,或者采取高额补贴、长休假等形式予以刺激,或者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把献血和“评先”“评优”等挂钩。很明显,这些做法不仅扭曲了义务献血应有的崇高、纯洁本义,也违背了无偿献血主动、自愿的初衷,甚至不妨说是一种变相的有偿献血。[详情]

  有关“北京高校指标献血”的话题已成网友关注的热点。一位网友说:8年前,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也献过血。当时我们也有一些同学故意逃避献血,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有些同学还想方设法挤进献血队伍。一位女同学担心身体瘦小体重达不到献血标准,她就在量体重的时候在口袋里揣了两本字典,结果体重达标,献血成功。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积极呢?动机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学院或系里的领导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象。详情>>

·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
  我觉得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义务献血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学位证不同于毕业证,获得学位不仅要求学业上达到一定的水平,个人品质上也有相应要求。试想一个符合献血要求的学生拒绝献血,拒绝履行公民的义务,那他的品质如何能达到获得学位证书的要求?[发表评论]
·100%拥护“不献血的不能入党”
  我是烟台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95届林茂东:我们学院通知献血,部分同学包括我毫不犹豫的报名,献血的同学都自愿,同时我们很鄙视身体健康血质量合格而不献血的同学。但是学院有“符合献血条件不献血的不能入党”,我们同学都是100%的拥护,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献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看看现在的人,我们还是觉得我们当时的素质是比较高,因此我们现在的收入也高。
·学校的做法跟强暴有什么区别
  学校这种做法跟强暴有什么区别啊,任何人和组织以任何方式剥夺属于个人的权利都是可耻的。制定这种政策的领导跟“血头”又有何区别?更可悲的是有人居然为学校辩护,奴性的充分体现,请你分清楚义务与责任的根本区别,也请你不要用一种恶俗的道德优越感将什么都跟个人品质联系起来。难道献一次血就能证明他的大无畏?就算屁没学会也要发给他学位证?……什么道理啊!我宁愿认为你是那学校的领导或枪手,否则跟汪汪叫的东西无区别![发表评论]
·学校是体制下的替罪羊
  理解学校的立场,就象形象工程一样!没有驱动,没有动力,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只能说鲜血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学校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但不能把这样的责任全部推到学校身上!

  如此渐行渐远的所谓“义务献血”应该尽快打住。至于如何提高公民献血的积极性,还是应该从献血与用血制度的合理建设上着手,解决用血与献血之间不平衡的因素;还是应该多从对公民加强相关教育着手。这才是正本清源之举。详情>>

·高校献血效果为何有好有坏?
  采血车进北航校园受欢迎。学生称,没有强制性,没有抵触情绪,反而更自愿。北航医院分管红十字会的索副院长介绍,该校自2002年开始施行无偿自愿献血以来,每月逢4的日子里,部分同学都会主动来到定期开进校园的采血车。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说:“采血车当初刚进校园,同学们去献血的很少。现在多多了”对于这个转变,有学生认为,不用老师逼着催,“没有强制性”,这样大家没有抵触情绪,反而更自愿。[详情]
·如何把无偿献血有效开展下去?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做法就有借鉴意义,为鼓励市民踊跃献血,宣布将在七八两个月的献血人群中抽出80名幸运者,组织参加苏州木渎一日游,得到了不少市民的响应。苏州重视在外企大规模发动组织员工参与献血,七八两个月,仅苏州高新区就有33家外企已经或将要组织员工无偿献血,看来,鼓励无偿献血也要换个思路,想个点子,做到与广大献血者真正形成互动,让献血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详情]
人,为何没有“称号”重要:
  贪官与私生活不检点之间无必然的联系
  这种强迫学生献血的行为出现在高校,正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因为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立人”,而不是为他们设置桎梏,让学生成为学校利益的牺牲品。再者,有关部门交给学校献血任务,也是导致学校强迫学生献血的另一原因。把这样一个指标交给学校,用献血衡量学校精神文明程度,这或许没有错。然而,为了这一任务改自愿为强迫,恐怕就与主管部门的想法相违背了。从这方面来看,人,没有称号重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不管怎样,人没有称号重要,总是对“人”的亵渎,是不应该让其继续存在下去的。
        [发表评论]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资料:献血公益广告

大学生体质不健康不能毕业?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洪水猛兽?
 
[责任编辑: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