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 精神文明建设图集 | 历史视频 | 入选理由 | |||
![]() |
![]() |
![]() |
入选理由: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80年代后期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为此后中国精神层面的发展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
1983年8月11日,胡乔木在审查《世界工艺美术展览》时说:我们不要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国家就这样子,这不是和平演变吗?专让青年看搂搂抱抱的,或者是武打片子,或是慈禧太后古装片子,不是把青年引向歪路上去吗?我们掌握了国家机器,我们是执政党,对这样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不是太可耻了吗?” 当时对这种西方文艺思潮或者社会思潮通称为“精神污染”。在1983年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说,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精神污染的实质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对于胡乔木的说法,党内负责同志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12月14日,胡耀邦召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播电视部的领导人谈话。他说:“清除精神污染要继续搞下去,但要防止两种干扰。一种是左的思想干扰,一种是封建思想的干扰,这两种思想容易使清除精神污染扩大化。”[详细] |
精神文明决议出台前后——原中宣部副部长龚育之回忆 |
|||||
|
1987年大事记 | 1987年经济数据 |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 | 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 | |||
3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总人口:109300万人 |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第十二大关于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决策,根据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回顾讨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问题,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详细] |
1979 叶剑英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