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死因之迷:他杀?自杀?</td
张纯如死因之迷:他杀?自杀?
张纯如死因之迷:他杀?自杀?

   [编者]:11月9日,张纯如结束了自己36岁的生命。在人们想象里,这个写下《南京大屠杀》的女子,应是战士一般坚强的;在亲朋挚友的记忆中,她是充满热情、沉稳而美丽的。他们不能相信张纯如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去的,就像他们不能相信她已永远离去。当人们无法想象这个公认“充满热情、沉稳、安静”的美丽女子会突然走上绝路时候,更多人在不停追问和探究: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离去的其中到底有没有更多的原因?她的生活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呢?[《南京大屠杀》作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吞枪身亡] [发表评论]

 
亿万富翁买凶杀人
[年轻貌美却红颜薄命]
[是张纯如,发现了《拉贝日记》]
  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擅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九三七年南京浩劫》、《在美国的华人》等作品。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九三七年南京浩劫》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详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打听到拉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译)还活着,联系上莱因哈特后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张纯如很快找到了《拉贝日记》。据日记记载,日本军人对南京大肆屠杀、强暴妇女,连在南京的纳粹头头拉贝也无法忍受,他拯救了25万南京居民。如今这份珍贵的材料已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详细]
[张纯如夫婿垂泪忆爱妻]
[张纯如的死震动华人世界]
  她曾经那么悠游于调查研究写作的生活。张纯如丈夫道格拉斯说,妻子写作的前六年,显得无忧无虑,她先完成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的传记,然后著手南京大屠杀题材,出书之后,声名鹊起,演讲邀约多了,她想保有私生活,选择较为隐遁下来。他们搬到离思科科技很近的新家,道格拉斯上班近,张纯如每天“上班”就是从卧房走到书房。“RapeofNanking会是以后大家记得IrisChang的一本书,”道格拉斯说,这本书以后,卖逾40万册,并且很多人找上张纯如,给她故事,希望她把故事写出来,“她擅于保存整理史料,她有好多题材等著她去写…”。想到爱妻毅然抛下的人生,道格拉斯哭了……[详细]   在美国张纯如与“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最令人瞩目的3位华裔青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学家,她的自杀身亡,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吴天威,在知悉张纯如不幸去世的消息后难过地表示,“太可惜了”,他并感激张纯如,“因为她写了一本让全球和美国开始知晓、同时被日本政府抹杀歪曲而差点被人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美国百人会11月14日发表讣闻,称张纯如是美国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之一,对她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张纯如生前是美国百人会的成员,经常参加该组织的活动并发表演讲。[详细]

  人物档案:

  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著名报人,父母是早年的台湾留学生。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应聘到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任物理学教授,1988年发表的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张纯如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曾经义务担任过3年中文学校校长。

  张纯如恐怕是家人和亲戚中第一个离开理工路的。张纯如1968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斯州的大学城长大,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新闻系。之后在芝加哥当了一年记者,就往东岸走,到约翰霍普京斯读硕士,然后展开写书的生涯。长期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著名报刊撰文。
[评论]

 

---- 他杀?图书出版后被人恐吓 频繁换电话住址保密 ----

写南京大屠杀让日本人很注意她
好友透露:张纯如曾遭威胁
  “我第一时间听到她自杀的时候不太相信。因为,去年我在美国采访杰出华人,全部都去他们家中采访,惟独她不让我去。她向我解释,写南京大屠杀让日本人很注意她,她希望尽可能不要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住址。”女作家叶鸿在谈到张纯如的自杀时,仍然感到不能理解,不明白这位美丽聪慧的女子为什么会自杀。
  和叶鸿女士类似,人们普遍产生了对日本右翼人士的怀疑,美国很多华人也认为热情的张纯如不会自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市长陈李婉若女士打来越洋电话告诉叶鸿,他们是如此悲痛,以至于宁愿相信她不是自杀。[详情]  [评论]
  与张纯如一家有着多年深交的华裔电影导演崔明慧应邀到场,和与会者共同回忆她与张纯如相识、相交的情景。崔明慧透露,张纯如生前曾多次对她说,《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后,她让全球和美国开始知晓得,同时被日本政府抹杀歪曲而差点被人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她接到不少匿名信函和电话,不断骚扰及威胁她,并言称要对她的家人和孩子进行报复。
  的确,在《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张纯如不断收到怀疑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吓信和电话。这些恐吓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打电话,只用电子邮件联络,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访。[详情] [评论]
---- 自杀?死前调查二战虐俘史 揭露真相患上抑郁症 ----
揭露惨剧的工作是抑郁的根源?
“她很阳光,对生活充满热望”
  张纯如写作的题材都是一些涉足人性恐怖、让她内心震荡的事件。从《南京大屠杀》到近来她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题材。
  张纯如虽然在公开场合表现伶俐、口齿清晰,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很少谈及自己的情绪和个人事情。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她其实曾经因为因为工作而患上抑郁症而住院接受治疗。在她的遗书中,她希望家人能够记得她发病以前的样子。张纯如的性格十分刚强,她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SusanRabiner表示即使在出院以后,张纯如的病情也没有稳定。[详情]  [评论]
  当记者试图想从抑郁角度探讨张纯如的死因时,叶鸿女士一再强调,她看不出来张纯如的抑郁,她所见的张纯如是一个充满生命热望的女子。
  “不,当时,我根本看不出她患有抑郁症。相反,她是个很阳光的人,非常注重仪表,采访时还提醒摄影师注意拍摄的角度,非常有涵养。后来,我回到中国,我们一直保护电话、E—MAIL联系,也没有发现她有抑郁症。而且她去世前3天我们还互通过邮件,我们对她正在写作的内容进行充满激情的探讨。一个厌世的人不会那么有热情。你看她笑的如此灿烂!所以,朋友包括她身边的亲友,对她的死亡感到非常意外。[详情]  [评论]
---- 过劳?工作太认真几近偏执 生活疲惫将自己逼疯 ----

忙碌的生活把自己逼向疯狂?

具爆破性的思维,但性格绝不怪异
  凡是认识张纯如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认真到甚至让人觉得她偏执。
  在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张纯如的活动日程表,据说那样忙碌的生活,她一过就是好几年。网友们在回帖中感叹道,一个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如何不把自己逼向疯狂?面对这样忙碌充实的生活,也许张纯如的死,我们更可以把她看作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过于执着而献出了生命。 [详情]  [评论]
  张纯如曾经那么悠游于调查研究写作的生活。道格拉斯说,妻子写作的前六年,显得无忧无虑。当他们搬到离思科科技很近的新家,张纯如每天“上班”就是从卧房走到书房。张纯如始终保持热爱的态度,对自己的写作工作并未来感疲惫。
  叶鸿女士也称“她不是奔放开朗型的女人,我觉得她对生活充满热望,性格沉稳。她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比我们常人考虑的更多更深,对这个世界也可能会产生一种爆破性的思维,但她性格绝不怪异。” [详情]  [评论]
[相关图片]
公开场合表现伶俐、口齿清晰
张纯如的《华人在美国》与《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5岁生日时许愿:
祝愿全世界的小朋友和她一样吃到最美味的蛋糕
年幼的张纯如与母亲的合影
2003年,张纯如在美国洛杉矶接受采访

[热点案件]

取保候审 怪案连连
苏州儿童被砍案
校园江湖暴力惨案

  纵然,美国警方尚不能找到张纯如更多自杀之外的证据,她的家人暂时也接受了她的死亡原因。美国华人以及更多关心张纯如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她并不是自愿离去,毕竟她曾经那么热情,那么真挚地爱过眼前的世界。无限唏嘘化为一句结语:“她来这个世上,就是来表达一种真实的声音。”
编辑: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