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冷淡“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总想尽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今天,神州大地却出现一种怪现象:过去为少、为慢发愁,而今为快、为多发愁。
中国真正的国家实力
中国为何冷淡“世界第一”?
相关新闻:
- 中国真正的国家实力

- "中国制造"危害中国能源安全

- 中国科技实力尚未对世界有重大影响

- 矿难频繁:漠视生命盲目逐利必然代价
  中国从未放弃"追赶世界"的脚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掀起的"大跃进",是中国"追赶"的一次尝试。但失败了,毛病出在急躁冒进。然而如今中国在诸多领域的"世界第一",却不断引来阵阵批评声。评论>>
·不可乐观的电力装机世界第一
  前不久有报道,预测今年的电力将新增能力5100万千瓦,从而使全国的发电能力跃居世界首位。媒体在报道这一讯息时,不是赞扬这一创造"世界第一"的成就,相反批评这是追求"数量型增长方式","不可乐观的电力装机世界第一",不讲成本效益,"只讲装机能力,就像只讲GDP一样"。[详情]
·煤产量世界第一高兴不起来
  今年全国煤产量预计达19亿吨,比去年一下子增产2.3亿吨,无论总产量和增长规模无疑都居世界第一。但社会和舆论界对此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重大矿难不断,小煤窑乱采乱挖,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严重恶化等坏消息不绝于耳。[详情]
·钢铁增产4000万吨属"过热"
  钢铁企业协会前不久透露,今年全国钢产量将达2.6-2.65亿吨,比去年增加4000万吨。这在过去肯定作为重大好消息加以宣扬。现在人们似乎对之已不稀罕。今年增4000万吨,肯定不会作为好消息来传播,因为钢铁同汽车、房地产、电解铝等一起被列入"过热"行业,属于宏观调控对象。[详情]
·增长过猛的水泥生产世界第一
  中国从1985年以来就是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2003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44%。今年产量将进一步增长。但连业内人士都不得不承认,水泥行业存在增长过猛、盲目投资、价格下跌、大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面临淘汰的"严重危机"。[详情]
  

  中国有几百种重要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它们的发展是构成我国国力增强和维持9%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有些东西规模大、发展快是有益的,有的是喜忧参半的,有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甚至是有害的。评论>>

·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
  不少高耗能项目的主要市场在国外,我们却不惜资源、环境代价,不顾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努力为别人提供高耗能产品,实在得不偿失。盲目发展的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能源、运输等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能源产区的大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详情]
·钢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出台103号文《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意见》。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指出,国内、国际市场现有的资源、能源、运输条件均难以保证钢铁行业如此高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的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详情]
·矿难频繁:盲目逐利的代价
  最近几年,煤矿爆炸事故最为频繁。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各地发生的矿井事故至少有五起,平均六天一次,每次死亡人数都非常惊人。这些事故尤以发生在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为甚,12月1日,新闻发言人宣布,井下166名失踪矿工全部遇难。[详情]
·“拿来主义”缺乏创新
  据统计,2002年全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为12.7:1,反映出不少领域基本上对技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没有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和重点产业的成长,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民族的自主品牌。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的某些调整和变化,并没有真正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详情]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高能耗为代价取得的。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策研究室郑新立发出警告,我们正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老路上,这显然不是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评论>>

·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
  当前我国能源、水资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供给日趋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形势日益严重。最现实和可能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把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放在优先战略地位,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资源安全供给,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加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详情]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据有关资料分析,在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才、人均发明专利、信息化指数等重要指标方面,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现实国情和需求,我国科技发展将更加突出区域科技政策的差别化,尽快缩小区域之间的科技发展差距。[详情]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们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造就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际竞争前沿抢占一席之地。同时,努力推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详情]
·发展中的GDP误区
  浙江省一位主要领导说:“发展是硬道理,乱发展没道理。应该清醒地看到,浙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既有要素紧缺这类‘成长中的烦恼’,更有粗放经营这类‘发展中的误区’。因此,进一步的发展不能再以GDP论英雄,而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详情]

  "世界第一"、"世界前列"的东西,我们还是需要,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居"世界第一"、"世界前列"越多越好,自主创新的东西越多越好。评论>>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据研究统计,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详情]
·呼唤高新领域的"第一"
  社会呼唤我国在信息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学和技术、环境科学和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创造一些"世界第一"和"世界前列"的东西出来,呼唤在治理干旱、征服沙漠、攻克癌症和艾滋病和研制先进防卫武器方面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详情]
·对外技术依存度有待降低
  中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装备依靠进口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已经连续六年空缺;目前中国缺乏跻身世界科技一流行列的一流大师和世界级顶尖人物;科技投入不足,投入比较分散。[详情]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须积极实施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在适应国际竞争规则的过程中勇于和善于利用规则,争取和掌握更多的竞争主动权,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扼制各种形式的垄断、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详情]
对绿色GDP的呼唤迫在眉睫

国外高校医疗模式

  绿色GDP是从传统GDP中扣除了经济增长导致的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之后的净产值。把绿色GDP纳入经济核算,经济增长与它所付出的“生态成本”便一目了然。

  我国在5年间GDP年均增幅7.7%。但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近些年我国的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无不说明我国生态维持经济增长的负荷已达到极限。对绿色GDP的呼唤实在是刻不容缓了。

  对于绿色GDP的呼唤,并非简单地去改变经济增长测度方法,而是要改变经济行为本身,是要探索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详情>>

相关热点
高校贫困生之痛
龙永图:中国入世是主动引狼入室
  由于今天是中国入世后,零售业3年保护期届满的日子,作为世贸协议谈判的首席代表——中国对外经贸部原副部长龙永图亲临会场,指出入世是中国主动“引狼入室”的,中国各开放行业要面对强敌主动求变才是生存之道。详情>>
卡斯特: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的大试验
  中国一方面有最迅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有最大规模的人口边缘化、区域的边缘化。各国家的人都在谈论中国,因为中国成了全球化的某种梦想,它代表所有潜力和危机。到现在为止,中国非常成功地解决了主要的问题,但前景依然晦暗不明。对于世界来讲,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的大试验。这个试验最好不要失败。” 详情>>
日本对华经援 嗟来之食?
中国,愤怒大国or理性民族?
"中国制造"遭遇西班牙暴力

责任编辑:马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