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离中国人有多远?
诺贝尔科学奖已过百年历史,中国本土科学家竟榜上无名。这个事实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中国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远”之类话题也不时见诸于传媒!
  诺贝尔科学奖已走过百年历史,在获奖几百名科学家中,中国本土科学家竟榜上无名。这一事实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中国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远”之类话题也不时见诸于传媒。 详情 评论<<<
·“诺奖”中国有缘无缘?
  中国本土科学家诺奖榜上一直无名。这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一位著名科学家认为:中国离这个奖只有一步之遥了。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则认为:中国在20年内一定能得奖。[详情]
·“诺奖”缘何频频花落美国!
  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美元+制度+思想先进,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国家。[详情]

  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中国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设施和研究成果都已经是国际一流的。诺贝尔科学奖是奖励给那些“高、精、尖”项目的发明者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略有落后,并不妨碍中国科学家向诺贝尔科学奖攀登的愿望。

·有条件攀登诺贝尔科学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研究领域客观物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批的科研人才。
   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物理界、数学界、医学基础研究、电子计算机领域方面,中文几乎已经变成第二语言,因为目前大约有30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家活跃在国外的主流学术社会中。近年来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特别是瞄准国际尖端课题的选项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诺贝尔科学奖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也决不是唾手可得的。中国自然科学奖已经连续3届首奖都是空缺的事实,说明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缺少原始创新,缺乏自主独立科学知识产权重大发现(明)的现状吗?详情>>>
·中国科技与世界的差距
  中国科技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国家中,居于第28位。技术发展水平大致居于世界中游。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详细]

  徐冠华:创新能力低;中国科技实力尚未对世界有重大影响![详细]

·中国距诺贝尔科学奖有多远

  诺贝尔评委会主席称十年内中国人有望问鼎诺奖;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医药也是)不久将获得极大成功,但须具有充分的耐心。[详细]

  中国与诺奖差距真像人想的那样仅有“一步之遥”吗?[详细]


  诺贝尔科学奖有时可遇而不可求。机遇很重要;“诺奖”评选要受诸多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水平、文化传统等)影响,评比带有国家、民族、地区偏见,中国学者获奖要克服太多客观原因,有人提出:中国科学家需要诺贝尔科学奖吗?中国应该关注基础领域的研究,不应太在乎名利!

·“诺奖”评比中国劣势

地缘、文化:中国作为亚洲远东国家,在地缘和文化上与西方文明和欧美及其殖民地国家在都处于劣势。

语言:语言是传播和认知的重要载体,语言上劣势影响科技传播认知。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东亚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产品”总有特殊标签。

科技文化体制:政府为主导,科技文化传播认知不能充分发挥民间和主观能动性。

国家实力:美元欧元无不在科技传播认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忠尧,王淦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都与诺贝尔擦肩而过!

·中国科学家需要“诺奖”吗?

周勇:中国需要诺奖,不仅因为它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还在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乃至经济实力的高低。[详细]

网友:不要迷信诺贝尔奖!应该设立自己的奖项!诺贝尔奖不是惟一标准,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靠几个奖项来提升科技实力。

看看诺奖把我们烧的!!

·诺奖公平问题有争论!
  
最近诺贝尔奖受到不断受到质疑,科学性有待争辩;其评比有国家、民族、地区偏见,或有平衡因素;要受诸多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水平、文化传统等)影响[详细]

诺贝尔奖的纰漏!!


  传统思想的确是阻碍我们获奖的重要原因;但不容忽视,中国的教育体制、科研体制和人才选用上的问题是影响获奖的关键;科研的普遍浮躁作风影响严重当前科技进步有人说:科研体系不改,诺奖免谈;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就注定了与诺奖无缘!

·制约原因是传统思想阻碍

  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不顺从于一些过时想法的“美国梦”了。这是诺奖花常落美国的重要原因!

  传统思想的确是阻碍我们的重要原因,一直困扰科研和教学。杨振宁: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是阻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详细]

·科研体制和人才机制要改革
  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实验环境,宽松的人文、学术环境,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同样也是造就人才的必要条件。

  现行科研经费拨款体制和现行科研成果评价体制与方式,与国际相比落后太多。大锅饭,官本位,行政主导,功利主义,都严重影响中国的科技进步。应该改革中国科研体制和人才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学术界反映的问题。[详细]

·反思,中国教育
 教育缺乏人性化,应试教育影响太深!理论教育太多,但应用方面则欠缺。学产和学劳结合太差,与社会脱钩,使中国教育对社会进步推动作用大打折扣!面向新世纪,中国教育面临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教育发展战略贯彻问题;教育被行政统的太死,校园官本位思想严重的问题。这都迫切需要解决![详细]

·遏制学界浮躁、功利主义作风
  商业化倾向是导致学术、文化堕落的直接杀手。一些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把严肃的学术也当成了商业性的生产来对待。学界的商业化作风严重影响了科研和教学。学术造假、急功近利的学术研究都大大影响科研,并制造恶性的社会环境。

  要学术里掺杂了浮燥、虚假之风,不光影响学术的研究、败坏学术风气,还对人类社会的基础产生影响。一定要遏制这些作风![详细]

 

点题:中国科技进步,不能只靠国家的推动,归根结底要靠社会力量的推动,引入市场化。国家主导,行政领导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民族要进步,科技应先行,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力量对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为科技总是为民造福!诺贝尔奖,应该是我们争取的目标,但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科技发展离不开体制变革,科研应用对于企业来讲更加重要,我们乐于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出现在企业;或出现在教育科研的核心大学之中!

最新消息
相关新闻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名单主要成就

科普: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科普: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科普: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诺贝尔奖由来 

近期热点
本期编辑: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