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楼将击碎社会焊接点
 在贫富差距已经开始拉大,社会上“不要仇富”的呼吁和对“为富不仁”的控诉交替上升的大背景下,大学几乎成了惟一能敉平贫富对立的地方了,说它是防止社会断裂的焊接点也不为过。因为只有在大学,财富才不会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人的才华、能力、道德水平和奋斗精神,才是他能不能受到尊重的主要原因。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穷人的子弟和富家子弟才能平等交流,加深对对方的理解,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真挚的友谊,为他们日后进行沟通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特权阶层不能逾越计划生育国策

  难道这些演艺界的名人和私营企业主的作用,就真的比那些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还要大吗?难道他们的智商和创造能力,真的能遗传给他们多超生出来的子女,可以提高新出生人口的生育质量?名人就是特权阶层,就是可以在普通人不能涉足的地方,运用影响和金钱自由的作为。只是这特权阶层,在事关中华民族命运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问题上,也享有特权,就让人想不明白了 

不必过于担心校园贫富差距
 教育工作者还是应当以引导贫困学生正确面对,而不应把试图将贫富差距现象阻击于校园以外作为工作重点。那将会是无力且没有必要的。教育不能将学生视作温室中的花朵,只知一味地护着、哄着,那样只会使学生更加脆弱,缺乏免疫力,以至于一旦失去了护卫,需要独立面对时,就变得惊慌失措、无从承受。提前让学生们适应、思考,学会应对,学会转化,可能会更加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情商,有益于他们成长。 
理想主义苦行僧不是教育之幸
 公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事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公平;教育不公平,从长远来看,是所有社会不公平的渊源之一。仅靠个别满怀理想主义激情和勇气的堂吉诃德式英雄的全力付出,不能保证为数众多的乡村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他们更需要的是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从资源配置角度说,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必须遵循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倾斜,以大致确保各阶层教育权利的相对平等。     
美军死亡逾千影响几何
 我们当然已经知晓,大学是要生产科学的,而中小学,则是要为这科学的生产做普及常识的准备。教师职业处境的长期低微与艰难,正在于中国长期存在着不容科学,也所以要遮蔽常识的专制政治。在欧洲,即便是在黑暗的中世纪,由于精神生活与世俗权力的相对独立,其时承载教师之职的教士,反倒是地位崇高,待遇颇优,及至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与教师正式登台,此后无论是和平盛世,还是战乱频仍,欧洲社会普遍都能维持这样一项共识——教师理当获得一个中等水平以上的体面生活。      
中小学补课复辟是教育倒退
  所有的努力都被实打实的高考升学率在顷刻之间击垮。尽管执掌该市教育的官员在相关会议上仍坚称,这不是素质教育的错。但园丁们仍然认定:这都是不让补课惹的祸。因为南京周边所有的城市都在“补”,就南京“大萝卜”自作多情,实在是大大地上了素质教育的当。因为高考方式没有变,高考内容没有变,唯你独变岂不变成空心大萝卜?对教师们的指责和抱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似乎有点硬不起来,毕竟素质教育不那么看得见摸得着,毕竟末位的高考成绩已让我们脸上无光。       
公务员读书就该政府埋单?
 广州市为公务员读书埋单,这笔费用算什么项目的开支?设立这样一个项目的开支,人大点头了,还是召开过相应的纳税人听证会?纳税人如果不同意将自己缴纳的税款拿出一些给公务员读书当学费,政府凭啥能擅自决策?在审计风暴遍及全国的时候,是否经得起审计,还是个未知数。广州市的规定好比一支催化剂,使公务员中的文凭攀比风愈演愈烈。只是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与文凭的提升有多大关系,实在不好检测。公务员的素质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靠建立竞争机制来实现     
本期编辑:Simon
十个最具升直辖市潜力的城市:升为直辖市对各大城市无疑具有诱惑力
无法确定的喧嚣的大多数:他们可能被“引导”,也可能被“利用”――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车臣,俄罗斯别无选择:只有彻底解决车臣问题,车臣恐怖主义行为才能得到根本的制止。    
天价月饼已远非商业问题:这些天价月饼可能摆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吗?不可能。因为普通百姓都知道,购买超过百元的月饼就不是为了自用,而是送礼。
中国名牌,究竟应该由什么人来认定: 协会和企业们似乎忘了,消费者的认可是名牌存在的惟一前提,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是由消费者认可的。    
中国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7300万人
“野蛮有奖竞猜”与“人性关怀”:: 同类的哀号之中,竟有人如此冷漠 
中国青年报评论: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这种差异带到大学里,必然导致学生中出现贫富差距、优越感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