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何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公用事业领域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现象,使消费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很难了解实情,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缺乏规范化,更难由市场形成价格。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甚至是价格的上涨比成本的提高还要快。由于价格主管部门提交的定、调价方案主要以企业提供的资料为依据,以及客观存在的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往往导致制定和调整的价格受到消费者质疑。        
“禽兽教师”应终身禁教
 重新做人和重新当教师不能混为一谈。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从教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就无法完成好职责,甚至误人子弟。如果吕小介强奸、猥亵儿童的罪名成立,谁敢保证他在5年内会彻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退一步讲,即使吕小介确实能够洗心革面,他在当地也已经名声扫地,还有什么资格再次站到神圣的讲台上去教育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呢?       
立法听证是对民意的尊重
 法制委员会将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举行首次立法听证会。北京市这种立法时注意吸纳民意的做法,在当下有着十分积极的司法意义。出台地方法规和规章关乎国计民生,公众意见必须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市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的做法堪称明智之举,愿地方的立法中有更多这样的“场景”出现,如此做来,必将能大大推动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政府为何不许个人做好事?
 在已经被乡政府泼过一次冷水的百姓心中,必然会将个体老板的善行与政府漠然的不作为作一个对比,而得出的结论和由此引发的舆论显然不会是该乡乡政府所愿意看到和接受的。但对于缺乏服务意识的政府来说,他宁愿让错误继续,让大多数人因此不便,也决不会允许自己的错误“成就”别人的功劳。这必然将乡政府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仅没有被尊重,被惠及,而且在对比中被“损害”。没有好处还附带被“贬低”声誉,陡沟乡政府恼羞成怒地泼出第二次冷水便不难理解。       
“奴性心态”冲撞文明执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精神,交通系统的运政、路政、征稽人员不再统一着装。深圳市交通系统执法人员从7月5日起已率先停止统一着装,但据介绍,此举却给交通执法带来新问题。司机为何不认执法者?据深圳公路部门分析,其中有几层原因,一是不穿制服不易辨认,二是公路治安环境并不是太好。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被执法者的心态。有关人士分析,能蒙混过关,是绝大多数违章者的心态,而当强制执行力削减时,其侥幸心理会大大增强,而出现变相对抗执法的行为发生
“机动车负全责”是一种误读
  行人与机动车相比是弱者,而法律必须保护弱者。只有对强者适度地不平等,才能给弱者以平等。此论无需证明,但是随着争论深入和时间推移,人们发现这一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就像当初“撞了白撞”不是一个法律用语一样,“机动车负全责”也不是一个法律用语,它用语生动,容易流传,却不准确。就像法律法规从来就没有无条件地规定过“机动车撞了白撞”,法律法规也从来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规定过“机动车负全责”。          
老师走穴有理?
 老师补课赚钱收礼收红包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成为一种人们见怪不怪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了?这一点,无论是老师们还是家长们心里都有公论。因此说老师现在还是蜡烛奉献什么的是不精确的,他们多多少少都是有回报的,怎么能说是纯粹的奉献呢?因此,当那种老师走穴有理赚外快无错的声音发出来的时候,也请三思一下:你们真的没有为普通人家增添经济负担吗?你们真的竭尽全力教育那些孩子了吗?你们就没有给另外一些人制造另一种不公吗?
本期编辑:Simon
十条荒诞的禁令条款:人们在一纸禁令中看不到吏政的威严和有效性,看到的只是官场腐败的触目惊心
无法确定的喧嚣的大多数:他们可能被“引导”,也可能被“利用”――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曾影响世界的石油危机:中国的石油战略该有什么新的思维?     
国有垄断企业岂能如此暴利:对于个别必须由政府经营或垄断的行业,政府应该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做
中国名牌,究竟应该由什么人来认定: 协会和企业们似乎忘了,消费者的认可是名牌存在的惟一前提,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是由消费者认可的。    
朱应求:双峰原县委书记“土皇帝”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7年。    
中国篮球是否需要“更衣室老大”?: 中国男篮开始诞生一个更衣室老大
请更多的经济学家们站出来说话:很多领域都需要“郎咸平”和“张维迎”这样的人,勇于站出来质疑,勇于站出来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