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无情,是父母种下的恶果?!

2021-02-25 17:37:03
0

真正有质量的爱,是有原则和底线的,绝不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和妥协。

昨天跟朋友闲聊,她讲了一件小事。

他们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女儿胃口非常好。

一个人几乎把整条鱼都吃光了,而她和老公只夹了一小口,品尝了一下味道。

说起来,朋友眉开眼笑,为女儿的食欲大开感到满足和开心。

可是,我听完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父母说起,孩子大快朵颐,自己却“吃不上饭”的事情了。

父母辛苦准备一顿晚餐,孩子挑拣自己爱吃的吃完,放下碗筷就走,完全不考虑父母想不想吃,有没有吃。

如果父母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孩子恐怕还要挑三拣四,嫌弃一番。

对此,父母不仅不会觉得不妥,反而会因为孩子“赏脸”感到由衷地高兴,甚至还会看着桌上的残羹剩饭夸赞一句:

“宝宝真棒,妈妈下次还给你做!”

毋庸置疑,这是父母伟大的爱,且如此炙热忘我,毫无保留。

可是孩子呢?

仿佛早已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

他们越是心安理得地享用,就越是忘了感恩,忘了关爱和心疼父母。

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幕,揭示出一个非常残酷的教育现实:

父母倾其所有地爱孩子,孩子贪得无厌地啃噬父母。

真正地爱孩子,就是这么无底线地牺牲和付出吗?

我想,并不是的。


1

无底线的付出,偷走的是孩子感恩的心

前一阵子,参加了一个同事女儿的庆生趴。

大人们忙里忙外,布置聚会场景,铺设摆台和甜品。

同事还特意凌晨起床,亲手为女儿制作了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

当一切准备就绪,生日宴的主角——同事女儿登场时,她却一脸闷闷不乐,勉强配合吹了蜡烛,切了蛋糕。

不仅如此,在整个聚会的全程,女儿似乎总是不太满意,耷拉着头,眼神黯淡。

同事小心翼翼地询问女儿的需求,仔细地为女儿剥虾,她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还一下把母亲递过来的碗推开,非常不耐烦地转身走了。

同事叹一口气,无奈地对我说:

“这个孩子太难伺候了,怎么做她都不满意!”

同事对女儿的尽心尽力,我是知道的:

她每天不辞辛苦,为女儿忙碌,变着花样为她做营养餐、炖鱼、炒菜、包牛肉包子;

她为女儿的教育操碎了心,找老师辅导学习,报培训班发展特长,绝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

眼看着女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技能培养了不少,可是孩子的性格却越来越沉闷。

每天都苦着一张脸,挑剔父母的不是,抱怨生活中的挫折。

父母倾尽全力地付出,本想为孩子隔离生活中的烦忧,却反而成就了一个感受不到快乐的孩子。

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

他们变得麻木,无视父母的付出和爱;

他们愈加贪婪,总想不劳而获,妄图得到更多;

他们喜欢抱怨,以苛刻的态度面对生活和世界。

他们在父母日复一日、无原则、无底线的溺爱下,模糊了爱的界限,丧失了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他们不懂得关心他人,心中只有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没有心的“吸血鬼”和“白眼狼”:

快递员父亲买不起名牌球鞋,儿子把他赶出门外罚跪,并用激烈的语言羞辱:

“你给我跪好了,今晚上看不到新球鞋,你就给我当儿子!”

母亲坐错了车,女儿在地铁站狠踹亲妈,全然不顾妈妈肩上大包小裹的负重;

买房凑不齐首付款,男子不惜用电线勒死亲妈,企图骗取巨额保险;

嫌年迈的母亲给自己添麻烦,狠心的儿子将其推到窑洞活埋……

父母的卑微溺爱,与孩子们的丧心病狂,形成了刺眼的对比,令人感到一阵阵心悸胆怵。

父母爱孩子本没有错,但是爱得失去方寸,蒙蔽双眼,就会让孩子在畸形的爱中迷失。

养出一个不知感恩,不懂得爱父母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2

孩子无情,是父母亲手种下的恶果

那为什么父母如此疼爱孩子,他们却不爱父母,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呢?

因为那个被捧上天的孩子,心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父母要服务于我,父母就应该服务于我,否则就是对不起我。

而亲手将这个扭曲的观念植入孩子心中的,正是父母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阿伦森效应”。

它指的是,我们都喜欢那些奖励、赞扬、收获不断增加的事,而不喜欢看起来不断减少的事。

如果父母一味地满足孩子,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就会不断膨胀。

一旦有些事情父母完成不了,那么孩子心中就会滋生负面情绪,甚至责怪父母。

归根结底,是溺爱助长了孩子心底的贪婪。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舍得拒绝孩子,不忍心他们受委屈和吃一点苦,便会造就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深渊。

网上有一个牛肉面的故事。

奶奶常常带着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个餐馆去吃牛肉面。

每一次,奶奶都会将自己碗中的牛肉夹到孙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孙子狼吞虎咽。

后来,两人又到餐馆吃牛肉面,奶奶提前将自己碗中的牛肉,夹到了孙子碗里,再把面端到了桌子上。

孙子盯着碗,邹起眉头:

“奶奶,今天怎么没把肉都给我吃?"

奶奶说,早都已经把肉都夹到你碗里了,可是孙子却不肯相信,认定是奶奶将肉藏起来了。

最终,奶奶又点了一碗面,把牛肉都夹到孙子碗中才罢休。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折射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满到溢出来的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

他们只会疯狂索取,如果得不到满足,就成了别人的罪过。

这样的孩子,不但失去了爱人的能力,难以发展出自食其力的能力。

更无法承担责任,为自己的人生努力。

小时候的一颗糖果,一件玩具,父母能信手拈来,轻松满足孩子。

可是,有朝一日,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些早年付出的爱,就都变成了恨。


3

最好的家庭氛围是彼此关爱

教育,从来不是单一事件的叠加,而是一场漫长而久远的旅行。

父母要做的,不能只是单纯地给予,而是要建立有规则、有边界的爱,为孩子的一生定锚。

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帮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同时能关心别人、换位思考,这是送给孩子成长中的珍贵礼物。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舍得让孩子承担责任。

不久前,浙江一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了一段视频,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8岁的女儿清理猫舍,一边铲屎一边崩溃大哭:

太臭了,太难了!

妈妈说:

自己的宠物自己负责。

妈妈的做法是为了让女孩知道,原来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让孩子参与进来,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能从自己的付出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辛苦。

生活中,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房间,适当地参与家庭事务,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这对孩子并不是折磨。

而是一个锻炼能力、培养习惯的过程。

舍得用孩子,才能收获一个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也要懂得爱自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时,我指着妈妈碗中的肉说:

妈妈,把肉都给我吃!

妈妈却说:

不行啊宝贝,妈妈也要吃。

妈妈是无条件的爱我,但是却不会无条件地满足我,这其中蕴含着深深的教育智慧。

通过这件事情,她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

妈妈很爱你,但是也会爱自己。

所以,父母扮演的角色,如果是苦哈哈地为儿女服务,就会在孩子眼中变成佣人。

如果能坚定地树立一个爱自己,也爱孩子的形象,那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认知:

我也要尊重父母,爱父母。

有人说: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会爱,却是一种本领。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在用真心呵护着这个小天使的成长,免其惊扰,护其周全。

但是,真正有质量的爱,是有原则和底线的,绝不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和妥协。

从今天开始,把自己也当成宝贝,好好爱自己吧。

让孩子知道,父母值得孩子的尊敬,也需要孩子的爱来滋养。

毕竟,最好的家庭氛围,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爸爸妈妈爱孩子,孩子更爱爸爸妈妈。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