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孩子,都不会缺钱

2021-02-24 18:10:58
0

孩子年龄小,也许还不需要很多很多钱,但我们可以给他很多很多爱,让他没有匮乏感。

刷到一个孩子偷钱的视频,看完内心五味纷杂。

视频一开始,父子俩走到派出所门口。孩子明显不想进去,挣扎着往后撤。


无奈人小力薄,被父亲连拖带扯地拎到二楼的处警室,粗暴拖行40多米。

孩子吓得大哭,嗓子都哭哑了。

父亲犹不解气,指着孩子手上的零钱对民警说“人赃并获”,要求民警把孩子抓起来,关两天!

才8岁的孩子,能犯多大的罪?

民警一番询问才知道,孩子想买东西,就偷了爸爸的钱,爸爸连夜将他送到派出所“自首”。

民警哭笑不得,什么事都来找警察,浪费公共资源不说,吓坏孩子怎么办?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但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

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于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

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呢?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件事。


1

没有人天生会偷钱

作家三毛,上三年级时,无意中发现母亲卧室的五斗柜上放了五块钱,她的眼光就挪不开了。

当时的经济条件,五块钱可以买许许多多的彩色橡皮筋,买许许多多《红楼梦》里丫头小姐们的画片,买贴一个大玻璃窗的糖纸……

总之,五块钱可以买下一个孩子全部的快乐。

而她没有钱,唯一的收入来源——压岁钱也全部交给父母了。父母虽然明事理,但他们却忘了小孩子也是需要钱的。

所以当她看到那张静静躺着五块钱时,就再也忍不住了,几乎下意识地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虽然她后来因为害怕将钱卷成一团还了回去,可一想到再也不能买橡皮筋、画片、糖纸等,心里就酸酸的——

感觉“许多的梦想因为自己的胆小而付诸东流”。

她不无遗憾地说:“即使做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来仍然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的。”

孩子的世界虽小,但也有自己的五彩斑斓,而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是需要金钱去填充的。

在网上搜一搜孩子偷钱相关信息,发现偷钱的原因五花八门:

有的孩子为了给好朋友过生日,担心直接要妈妈不给,就偷了妈妈一百块钱。

有的孩子想买动画片周边,就陆陆续续偷了几次钱,直到凑足所需费用。

有的孩子只是想要一元钱买个玩具,妈妈不给,只好自己去妈妈的口袋偷拿。

有的孩子只是想买心仪的笔、橡皮,所以偷偷拿妈妈的钱。

连宋丹丹也自曝小时候偷过妈妈一毛钱,想买糖吃,而她只有五分钱不够买……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

孩子偷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缺。

想要的东西没钱买,父母不给钱也不给买,孩子只好想别的方法满足愿望。

没有人天生会偷钱,只是现实需要迫使孩子铤而走险。

他们偷的不是钱,而是在现实世界一点小小的快乐。

2

教育方式很重要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没钱也不能偷呀?这样下去还了得!

正是基于这个认知,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偷钱后大惊失色,轻则批评一顿,重则痛揍一顿,甚至上纲上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将孩子扭送到派出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说: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家长的过激行为,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可能让孩子一错再错。

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发现家里的钱莫名其妙会少一些,怀疑是儿子偷钱了,于是就趁儿子不注意时翻他的书包,翻出来147元。

而她平常对儿子的零钱管控比较严,不会超过5块。

妈妈就想知道儿子把钱花在哪了,送儿子上学时偷偷跟踪他,结果发现儿子也没买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是在超市买了十几块的零食而已,妈妈当场就发作了。

晚上回家后,妈妈正式教育他,让他自己交代拿了多少钱。

孩子第一次回答说:“拿了3块。”

妈妈沉着脸让他再想想,他又说:“拿了30。”

妈妈说:“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他便说:“拿了50。”

妈妈当场在他的书包里翻出了100元,儿子就大哭着“招供”了。

孩子偷钱已经够令人头疼了,偷完钱还撒谎,性质更恶劣。

孩子为什么撒谎?

不过是偷钱之后的自我保护行为。

他知道偷钱不对,如果家长疾言厉色或者惩罚过于严重,惊恐之下的孩子慌不择路,错上加错。

网上还看到一个孩子,从幼儿园时就偷个一块两块的,家长发现后就一打了事。

结果孩子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到了小学时经常偷上百上千的,现在上初一,竟然发展到偷钱上万!

孩子偷钱就打,反而消解了孩子犯错后内疚之心。

“大不了打一顿”,抱着这样的心思,孩子一偷再偷,屡教不改。

还有的孩子因为偷钱被打了几次,就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就算认错也不被原谅的痛恨和绝望”,让他变得叛逆,专门跟父母对着干。


小小的孩子能偷多少钱呢?

一块?十块?一百块?

为这么点钱跟孩子结仇,实在得不偿失。

虽然孩子应该教育,但可以有更温和的方法。

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错上加错。


3

让孩子明白道理

有调查显示,10岁左右的孩子,60%有偷拿家中财物的行为。

很多成年人小时候也偷偷拿过父母的零钱,长大成人也没出现什么品行问题。

由此可见,孩子偷钱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

所以孩子偷钱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怎样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才是我们真正该解决的问题。

(1)尊重孩子对钱的支配权

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同理,孩子兜里有钱,心里也不慌。

三毛小时候有且仅有一次偷钱经历,正是因为父母意识到孩子需要可支配的钱丰富自己的生活,从此便给孩子零花钱了。

零花钱也不多,当年每个小孩每个月一元钱,让他们自己记账花销,用完可以预支下个月的。

预支满两个月了仍然不够花,就要为自己的冲动消费买单,忍着等下一次零花钱。

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孩子对金钱的匮乏感,又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能力,一举两得。

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有钱支配生活的快乐,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2)尊重孩子对钱的消费权

我们小时候收到压岁钱之后,父母经常要没收,理由是“你会乱花,我先给你收着”,这时候收到再多的压岁钱,我们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笔钱只是名义上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无法决定自己买什么,等于没有。

而且父母的不信任会令人更沮丧。

健康的金钱教育不能靠父母控制,而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支配。

他也许一口气就花完了所有零花钱,而且将钱花在“没用”的地方,但这也是他成长的必修课,挥霍掉的钱就当是给孩子交学费。

艾德华·罗伯特·布尔沃说:“管理金钱,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自己。”

孩子只有亲自体会过“买时一时爽,买后火葬场”的教训,才会学会克制,学会理性消费。

(3)缺爱的孩子才缺钱,给钱更给爱

孩子偷钱,不仅是因为缺钱,更因为是缺爱。

世界育儿之父斯波克说:

“如果孩子偷窃,你就应该送给他一件与他所偷物品类似的礼物,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

如果父母及时发现孩子对零食的渴望,给他买下钟爱的零食,他也许不会偷钱自己买。

及时洞察跟同学聚会需要面子的儿子,给他提供社交资金,他不至于为了体面偷偷动用妈妈的钱包。

及时察觉孩子偷钱背后的原因,给那个犯错的孩子以宽容和弥补,他不至于一错再错。

亦舒说:“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

孩子年龄小,也许还不需要很多很多钱,但我们可以给他很多很多爱,让他没有匮乏感。

有爱的孩子不缺钱。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