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国《卫报》偷偷换下错误配图,但仍未道歉

0
分享至

(原标题:英国《卫报》偷偷换下错误配图,但仍未道歉)

(观察者网讯)报道波音747货机故障,配图却用中国国货航的飞机。对于英国《卫报》在报道中“移花接木”的操作,今天(2月24日),我国驻英使馆要求其立即更正并道歉。

目前,《卫报》已经悄悄更换了原报道中的图片,但并未就此事进行道歉。

观察者网还注意到,截至发稿,《卫报》也未对其官方账号在推特上发布的内容做出修改,配图仍然是国货航飞机。

更正前与更正后

当地时间20日,一架隶属于百慕大长尾航空公司(Longtail Aviation)的波音747-400型货机,原计划将飞往美国纽约。但该货机在起飞不久后发动机出现问题,在荷兰空域发生零件掉落事故。

该事故造成多辆汽车、房子受损,一名女子头部被砸伤。

就这么一件波音货机故障事件,英国《卫报》却强行将其同中国扯上关系:在22日的新闻报道中,尽管《卫报》在图说中指明涉事飞机为波音747-400货机,但配图中出现的却是一架中国国际货运航空(Air China Cargo)的飞机。

《卫报》在报道中图文不符、“移花接木”的操作,被一些眼尖的读者第一时间识破。

有读者在《卫报》推特评论区留言称,该报道中的插图并不属于涉事飞机,他只能另花时间自己去查;

一名读者讽刺道,虽然主流媒体经常这么干,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你们这些人毫无底线。“丢人,卫报!”

还有网友则质疑,《卫报》都无法做到配一张正确的插图,又怎么能报道“严肃的新闻”。

社交媒体截图,下同

一名中国网友在推特发文称,即便是波音飞机出问题,《卫报》也要用中国飞机的图片加以说明。“只要是坏事,就必须要有中国元素?”

2月24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就《卫报》相关新闻错误配发涉华图片一事表示严重关切、强烈不满。

使馆发言人称,对中国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对读者造成误导,是典型的不负责任、失实报道,要求相关媒体给出解释并立即作出更正,向“假新闻图片”的受害者道歉。

观察者网注意到,目前,《卫报》已经悄悄将原报道中的国货航飞机图片撤下,更换成真正的涉事飞机——波音747-400货机的图片。

然而,《卫报》并未就此事向“假新闻图片”的受害者道歉;截至发稿,《卫报》也未对其官方账号在推特上发布的内容做出修改,配图仍然是国货航飞机。

截止发稿,《卫报》未对推特发布的内容做出更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BBC纪录片抹黑中国:武汉的天空 为何总灰的脸?

        

一栋建筑至少有22个角度可以拍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来,其中必然有一个角度可以让它看起来摇摇欲坠

最近,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重返湖北》在中国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网友质疑BBC纪录片里的武汉郊区,天空总是“雾霾灰”:

而刀哥朋友随手拍的武汉天空是这样的:

BBC在纪录片中使用了各种移花接木、闪转腾挪的拍摄和剪辑手法,比如一段“警方用网蒙头拘捕民众”的画面,实际上剪自去年疫情期间的一次高速反恐演习。

有一些自媒体就此总结了BBC拍摄记录片的手法,比如“阴间滤镜”,故意把明暗对比调的跟“阴间”一样:

或是故意使用不正常的拍摄角度造成“偷拍”效果:

或是有意引导问题和剪辑,当采访素材不满意的时候,就加画外音:

或是故意选取一些场景:


        

应该说,这些自媒体的视频都拍得不错,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关注。

不过,刀哥还想给他们“挑个刺”,他们造成了一个“错误”印象:BBC的纪录片=“阴间滤镜”+“移花接木”,只要会PS,就能拍好BBC纪录片。

1

BBC拍不好纪录片吗?

到明年,BBC就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由国家成立的广播机构,第一家电视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媒体,除新闻报道外,纪录片也是其王牌产品。

BBC的纪录片题材广泛、制作精良,上至浩瀚宇宙,下至深海地心,很多画面定格后也是非常漂亮的摄影佳作。豆瓣评分排名前15位的纪录片,除了演唱会外,大多数是BBC拍摄的。

那么,BBC纪录片是只能拍动物星球,拍不好人文社会题材吗?

这个答案首先就被我们自己人给否了,有“国内资深纪录片从业者”直言:BBC纪录片通过个体命运描述宏大题材,“国内纪录片是幼儿园级别的”,是国内教育多年灌输“中心思想”的结果,不像国外父母都是睡前给孩子讲故事。

那么实际情况呢?

BBC曾拍摄过一部经典纪录片《英国铁路纪行》系列,由前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波蒂略所主持,坐着各式各样的火车,游览英伦群岛。片中的英格兰城市乡间风景秀丽、生机盎然,一点也不“阴间”。

尽管英国的天气出了名的阴雨绵绵,但BBC里的英国永远是晴天。

即便是这样明显的阴天,画面的对比度也非常高,看起来一点也没有灰蒙蒙的感觉。

资本主义的建筑工地美美的。

社会主义的建筑工地大家自己品。

后来,BBC摄制组还远渡重洋踏上盟友土地拍摄《美国铁路纪行》,同样风景如画,随便截一张图都可以做桌面。

所以,刀哥在此要给BBC“辟谣”“正名”:

BBC纪录片并不是只有“阴间滤镜”+“移花接木”,BBC并不总是歪着脖子斜着眼扛摄像机,并不是拍不了“正常”纪录片,你们不要再“抹黑”它!

2

有网友用一张图说明神奇的BBC“滤镜”是怎么用一个镜头表现五大洲四大洋的:

事实上,通过影像来进行情感操纵,甚至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在影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个场景,采取不同的角度拍摄,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

一个画面在拍摄时的时间会影响其光照和对比度;使用的镜头焦段会对观众造成不同观察视角的心理暗示;而后期处理可以在色温、色相、饱和度、伽玛曲线等参数上做手脚,使画面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甚至可以通过剪辑加入一些无法单独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即蒙太奇欺诈。这些都是影视专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基本知识。

举例来说,降低整个画面的色饱和度,然后让亮度映射整体偏向暗部调整,再将白平衡的标准色温设低一点,你可以让任何画面看起来都像是寒冬中遭纳粹围城的斯大林格勒;而压低红蓝色饱和度、将整个画面的亮度提那么一点点,你就能得到一个核战后植物欣欣向荣、动物苟延残喘的末世。

再有,导演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像《重返武汉》有可能采用的,上午8点至10点是最佳拍摄时间,大家就凌晨5点出工;阳光明媚的日子镜头漂亮,摄制组就坐在宾馆等下雨。

除去BBC这种国有意识形态机构,很多商业公司其实也发现了这种“滤镜”的好处,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所有的网红SNS都掺合过滤镜买卖——让博主出产一批具有自己风格的影像,再帮助博主将这些影像的后期参数打包变现。

在付费知识平台上搜索,也可以发现大把教程来让你通过后期制作实现某种特定的美术风格。但是这方面执牛耳者,还要数好莱坞的影业公司或是BBC这种老牌意识形态战将。

(同一部影片里根据不同部分的需要,在焦段、美术配色、饱和度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可以高效精准灌输意识形态。这玩意可比文字效率高多了)

而BBC在冷战时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使得其制作人员可以在策划阶段,就可以根据每部分素材的情感需要,来挑选拍摄器材和统筹摄制时间。对于想要美化的拍摄对象,自然要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调整——如何把画面拍好看,是摄影部门的基本功。

(就算时间不够,紧急情况下拍下来的素材,也要在后期加一吨特效,哪怕画面整体出现了偏色和明显的加工痕迹)

而相应的,有多少种办法把一个画面拍好看,就有多少种办法毁掉一个画面。在BBC针对盟友以外的世界拍摄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知识的反向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然,这些用着“繁体英文”的帝国遗老依然觉得,大众应该按照他们给定的视角来认识这个世界。

3

作为公营机构,BBC在全球媒体行业中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几乎没有商业广告收入,收视费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依据英国法律,未缴纳收视费却收看电视节目将构成刑事犯罪,违法者将被起诉,须出庭受审,并面临最高1000英镑的罚款。因此,收视费也被称为“BBC税”。

我们可以从其特殊制度当中,窥见老牌英帝国遗存的色彩:富人读《泰晤士报》,穷人读《每日邮报》。中世纪留下的“贵族德性”决定了,一些人与另一些人相比有“特殊天赋”,能够准确地看世界,其他人需要通过他们的眼睛才能清晰地认识世界。

这种精英政治思维,混合“西方中心论”+自由主义,构成了BBC等一些西方媒体特殊的意识形态。当它们自身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权力来源,并通过操控信息牟取利益,用艺术化手法牟取特权时,它们既是特定集团利益的喉舌,特定意识形态的喉舌,也是西方自由世界的喉舌。

冷战结束后,与其他知名西方媒体一样,BBC也有了神话。这套神话,建立在西方世界曾经客观上表现出的优势,以及凭借优势掌握的传播学标准上。在这种优势的加持下,欧美媒体实践被正当化,变成了规律,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能挑战。

然而我们发现,依靠滤镜赢得冷战的BBC,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滤镜。中国的天必须是“雾霾灰”,南美的天必须是“沙漠黄”,当现实世界一日千里超出BBC的理解,BBC就要用滤镜把“世界”给调回来,把自己的心理巧饰回来。

所以,刀哥在这里要为BBC“正名”:

它有时是个“骗子”不假,但更多是在自欺欺人,不透过滤镜看到的现实世界,已经没办法为它所接受,它不仅仅停留在诋毁它国,也是在麻醉自己的受众:“你们看,外面的世界还是那个乱糟糟的样”。

所以,BBC的滤镜是一剂“精神鸦片”。

那世界越变越快怎么办?

那滤镜就再调它个两档!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临时世界排名:丁俊晖存争第一理论可能 斯佳辉进半决赛将进前16

临时世界排名:丁俊晖存争第一理论可能 斯佳辉进半决赛将进前16

元爸体育
2024-04-24 12:59:38
003航母核动力实锤正在吊装核燃料棒、尾部换热管?真是想太多

003航母核动力实锤正在吊装核燃料棒、尾部换热管?真是想太多

早日发达
2024-04-24 11:35:03
华为正式发布新品牌“乾崑” ADS 3.0登场 采用全新架构

华为正式发布新品牌“乾崑” ADS 3.0登场 采用全新架构

手机中国
2024-04-24 10:54:07
蹊跷!马英九到大陆,台湾花莲地震,洪秀柱到大陆,台湾花莲又地震?

蹊跷!马英九到大陆,台湾花莲地震,洪秀柱到大陆,台湾花莲又地震?

解筱文
2024-04-24 00:07:27
G2快船93-96不敌独行侠 球员评分:1人良好,3人及格,5人崩盘

G2快船93-96不敌独行侠 球员评分:1人良好,3人及格,5人崩盘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4-24 13:42:34
韩国人知道自己国家有多小吗?网友的评论让我笑得肚子疼,太真实

韩国人知道自己国家有多小吗?网友的评论让我笑得肚子疼,太真实

影视解说阿相
2024-04-24 10:39:14
震惊!浙江一总工会副主席被指突然失联,正接受江西警方调查…

震惊!浙江一总工会副主席被指突然失联,正接受江西警方调查…

火山诗话
2024-04-24 06:30:42
为证明“努力就能成功”,富豪净身出户挑战一年赚百万!结果哈哈哈哈哈哈....

为证明“努力就能成功”,富豪净身出户挑战一年赚百万!结果哈哈哈哈哈哈....

英国那些事儿
2024-04-23 23:07:49
上了个假985吗?海洋大学被学生吐槽:老师上课太水,就业没出路

上了个假985吗?海洋大学被学生吐槽:老师上课太水,就业没出路

东东趣谈
2024-04-23 14:12:13
确认了!上海这家40多年老店暂停营业,居民不舍,阿姨们几次落泪

确认了!上海这家40多年老店暂停营业,居民不舍,阿姨们几次落泪

上观新闻
2024-04-23 21:24:50
回顾一男子带相亲女子爬山,回家后火速提亲,网友:节奏太快了吧

回顾一男子带相亲女子爬山,回家后火速提亲,网友:节奏太快了吧

深月望城
2024-04-23 19:04:43
杨幂新的挑战

杨幂新的挑战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4-24 11:18:28
为什么自媒体在普遍唱衰美国呢?核心原因有四点!

为什么自媒体在普遍唱衰美国呢?核心原因有四点!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4-23 16:23:02
拳击湖人球迷!约基奇哥哥太暴力了!NBA紧急宣布介入调查……

拳击湖人球迷!约基奇哥哥太暴力了!NBA紧急宣布介入调查……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4-24 06:45:49
陈梦家真有钱啊,陈梦一从澳门回到北京 就被爸爸开豪华车接回了家

陈梦家真有钱啊,陈梦一从澳门回到北京 就被爸爸开豪华车接回了家

阿芒娱乐说
2024-04-24 11:13:35
24岁孙颖莎风评转变:高菡被网暴,王曼昱被网暴,陈梦发球被干扰

24岁孙颖莎风评转变:高菡被网暴,王曼昱被网暴,陈梦发球被干扰

阿芒娱乐说
2024-04-24 15:28:49
1967年中英双方在香港发生冲突,我军击毙42名英军,后来如何

1967年中英双方在香港发生冲突,我军击毙42名英军,后来如何

为什么有冬天夏天
2024-04-22 23:09:04
招商银行,“苦日子”来了……

招商银行,“苦日子”来了……

包不同
2024-04-23 15:04:42
李隼点评队员:3人不达标,王曼昱立功不输冠军,林高远功亏一篑

李隼点评队员:3人不达标,王曼昱立功不输冠军,林高远功亏一篑

开心体育站
2024-04-24 15:45:27
沉默了两天后,普京表示:俄罗斯的核武库比美国先进得多!

沉默了两天后,普京表示:俄罗斯的核武库比美国先进得多!

娱宙观
2024-04-23 20:45:46
2024-04-24 16:32:49

头条要闻

二十大后首个落马的正部级被公诉 官方披露其敛财首站

头条要闻

二十大后首个落马的正部级被公诉 官方披露其敛财首站

体育要闻

足智多谋的哈姆,温水里的青蛙

娱乐要闻

方媛带两女儿参加婚礼,当花童超可爱

财经要闻

周鸿祎雷军大和解,为了拯救哪吒?

科技要闻

特斯拉财报差劲 但马斯克做出一个重磅表态

汽车要闻

升级L2+级驾辅系统 2024款猛龙售16.58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健康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整治与教学无关活动随意进校园情况 #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教育

房产要闻

大手笔收购!华润入局三亚城市更新!

这2种水果可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

艺术要闻

艺术名画︱爱尔兰画家大卫·科因的刀画作品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