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不喜欢你的男朋友”

2021-02-24 12:42:00
0

有些心里话,想和你说。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家,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深的眷恋。

但常年在外上学或打拼的年轻人,总会面临这样的心理矛盾:一边热烈地期盼回家,一边又害怕回家长时间面对爸妈。

“为什么不早点睡?”

“你一个女生怎么整天不收拾?”

“回来吧,外头有什么好的?”

“你每天忙到半夜,哪个公司这样啊?”

“跟他们说不清——”成了这代年轻人和长辈交流时普遍的难题。


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相互牵挂、愿意理解,但嘴硬内敛,或是预设“他们不懂”,于是有些话,打死也不肯说出口。

最后,那些错位的、游离的、模糊的对话,逐渐变成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如果当面说爱太艰难,不如换一种表达方式。

新年之初,我们邀请几对父母孩子,面对镜头,鼓励说出那些他们平时不敢说、没空说的话。

网易文创谈心社 X 广东共青团新年特辑《一封“面对面”家书》,这里,有一场关于爱和亲密关系的对话。

一封“面对面”家书 (来源:网易谈心社)

1

“我们最好的关系,是距离远一点”

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在《一封“面对面”家书》里,长辈们谈到和孩子的关系时,都提到了放手。

他们似乎清醒于自己在孩子生命中的定位,这一代年轻人比前人更早地拥有闯荡的勇气和独立的梦想,但与此同时,目送着他们远去的长辈只能停留在原地失落。

“你过好你自己,我过好我自己,但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永远在。”

“她不说,不说就不说吧,不说我也不问。”

“能影响我的,我现在都想开了。”

“其实担心也过分了,因为孩子都大了嘛……”

对于鸿翔来说,这封家书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让母亲知道自己长大了。

刚出生时,鸿翔险些窒息,打小他就身子比其他人弱。这成了母亲日后始终心疼他的理由——

在母亲心里,鸿翔成了需要时刻被特别呵护的“玻璃人”;

不能离她太远、不能不回微信、要及时接电话报备行踪。

这些爱的枷锁把鸿翔压制到喘不过气来。


可听到妈妈讲述病危通知书的那一段,谁能不为她近乎惶恐的爱而心软:

“当时都下了好几张病危通知书,最后抢救过来,抢救过来以后很心疼他的。以后有什么事我都不肯对他放手。

其实也担心孩子大了束缚他太多,可是还是想,还是担心,忍不住。

如果哪天他说要当天回来,结果没回来,我会一晚上睡不着觉。”


经历过面临失去的害怕,才会对每一次鸿翔的“消失”都恐惧到胡思乱想,但也只有放手,才能让鸿翔长成大人的模样。

2

一个人生活真的好辛苦

与鸿翔相反,单亲家庭里长大、17岁就出来一个人住的小雨,接收到母亲“自由”的讯号后,有些不可置信地反问了一遍:“如果给你和我一起住的机会,你不太愿意是吧?”

母亲犹豫地避开她的质问,眼神里是不敢面对的无措。

相比较其他的单亲家庭,小雨的妈妈显得有些“自私”。

她有了新的男朋友,组建了新的小家,对于女儿的成长和离别,她显得很坦然。

我们无法再去追溯小雨当年支持母亲离婚的心情,或许对于那时候的她而言,母亲的幸福远比她的成长要重要。

但当选择题重新回到十七岁,被问到“当初如果小雨不支持你离婚的话,会离吗?”的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会”。

也是在那个时候,小雨崩溃到当场落泪。

离家很久,无论是回到母亲身边还是接来母亲同住,对于小雨来说,都不现实。

作为女儿,她希望母亲做自己更快乐,可当她面对空无一人的房间,还是拧巴地感受到孤独、酸楚。


即使她明显地感觉到,妈妈在和新男友恋爱后,整个人的状态变得好起来,小雨内心还是本能地排斥:

“我总是把他当做一个第三者来看待。我表面上和大家其乐融融,但是内心没有办法接受。我觉得我妈对我的爱,也不算是分给他,但这种感觉,就是很奇怪。”

最后,这些情绪变成了对母亲不可名状的怨怼——“我觉得一个人生活真的好辛苦。”

这封家书的最后,母亲终于说出了内心的牵挂:

“你越说不让我去看你,或者是不让我担心你,其实说实在的,我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担心你。”


已经泪流满面的小雨连忙打断:“好了,不要再说了。”

或许她总要给自己的怨气找一个出口,所以不敢承认来自母亲那样深厚又绵密的爱;又或许是她早知道彼此的偷偷牵挂,只是长久的孤独,让她不好意思把这份真心在大庭广众下告白。

3

在我眼里,她永远长不大

所有的家书里,只有夏明明那一段,让人最是忍俊不禁。

奶奶爱唠叨又时常吃醋,小孙女活宝似的耍赖闹娇,似乎能在每一对隔代亲的关系里找到对照。

对话的结束,是两人拉勾上吊一百年之后吧唧盖章,小可爱的发卡别到老人耳边,就算是想嗔怪也是嘴角上扬。

相较于其他人,夏明明更擅长表达爱意和汲取爱意。

她会很得意地跳到奶奶面前讨一个偏爱:“我听见了,你说你最喜欢我了……你最喜欢我,我刚才听见了好吧,别小倔强了我知道,懂了。”

而面对奶奶带着沧桑的慨叹:“别跟我一样苦了几十年”,她也眉眼弯弯笑了回去:“我这不是有你吗?甜得很。”

虽然父母极少照管明明,但她是在奶奶的爱意里长大的,性格活泼,不缺爱。

长大工作后,明明与奶奶的联系变得少了。

奶奶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委屈和埋怨:“了解不了年轻人,工作什么的也没怎么和我讲。”

但在最后,她还是补了好几句:

“我知道,她还是没有长大。”

“在我眼里,她永远长不大。”


4

爸妈,也是第一次做爸妈

人们总说:“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

但某些时候,我们也会忽略一点:即便是慢慢老去的爸妈,其实也同样有再次成长的可能。

在每对父母子女说完真心话后,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这些心里话,其实一直被对方“监听”。

有人踏出监听室的一刻收获的是惊喜,也有人带着迷惘。

叛逆的白晓萌,爱上了骑重型机车。

她没想到,脾气同样“又直又冲”的母亲,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心里想着“我也再考一本子驾照”。


——父母,或许比想象中更容易、更乐意理解孩子,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并不一定能被轻易理解。

一直埋怨母亲对自己管得太紧的鸿翔,在采访最后,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妈妈:“那你觉得我作为孩子,做的合格吗?”

——孩子知道,从来都知道,爸妈对自己的爱,也会感恩,也会愧疚,只是他们的自尊,他们的内敛,常常不允许自己最先开口。

在《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从前我们心里那个无坚不摧的大英雄,会有一天提不动家里的米袋;而永远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妈妈,也会在客厅的沙发上沉沉睡去;更别提那个从我们懂事起就满头白发的老人。

他们笨拙、老派,甚至有些古板固执,但别忘了,等等Ta。

世事庸俗,但爱能为我们兜底。

它在糟糕的人世间里为我们朴素地亮一盏光,于是争执也好怨怼也好,那都是爱的另一重释义。

下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寄去你城市的新叶吧,就和这封家书一起。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