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尔冬升该骂的不止是演技

2020-11-16 18:44:10
0

尔冬升,当年也是一代大侠。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前天,社长和大家聊了聊《演员请就位》的导师们点评有多敢说。

尔冬升导演凭犀利的“毒舌”风格火爆全网,这一期对《陈情令》片段的点评,他也没有让人失望。 

一场古装仙侠戏,青年演员们站姿太过放松、眼神频闪。



尔冬升感慨万分,古装戏,他太了解了。几十年前,他出道便是演一个大侠。

作为当年邵氏武侠的门面,尔冬升拍摄时的严格程度,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单单一个眼神,就要练习许久,至少一分钟不能眨眼——

因为眼神,是表现大侠形象的重要元素。


邵氏武侠片风靡的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剪辑技术,花里胡哨的特效。

但侠气十足的服化设计,拳拳到肉的武打场面,完全不输今日。

在这一段表演中,尔冬升没有看到他期待的“侠味”。

国产剧,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优秀的武侠片了。

1

当年的武打演员,拍戏有多狠

曾经的武侠片,先有“武”,再有“侠”,武打,是展现侠味的前置条件。

五十年前,是邵氏武侠的黄金岁月。

那时的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影坛一家独大,诞生了《大醉侠》《独臂刀》等一系列经典彩色武侠电影。

最早一代“打女”郑佩佩,在1966年的电影《大醉侠》中,就以侠肝义胆的女侠金燕子形象,一战成名。


那时的郑佩佩,颇有一股英气,电影中她与山贼几番恶战,最终在大醉侠的帮助下,成功剿灭“五虎”,救回兄长。

金燕子从十几人中间杀出重围,动武的部分,畅快淋漓。


电影《大醉侠》 中郑佩佩打戏

邵氏出品的武侠片的打女们,有的有舞蹈功底,有的临时加入学习打戏,都花费了千百倍的努力,才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荧幕女侠形象。

1976年,年仅十六七的尔冬升签约了邵氏影业,《三少爷的剑》问世后,他作为武打小生成名,从此成了武侠片的常驻客。

《三少爷的剑》,原作是古龙的经典武侠小说。

尔冬升饰演了“神剑三少爷”谢晓峰,身怀绝技却厌倦江湖,隐姓埋名做一个小人物。


剑眉星目、气质忧郁,他完美诠释了隐世高手该有怎样的气质。

而被封“天下第一剑”的名号,他也不能是虚有其表,更要真刀真枪、打得厉害。


《三少爷的剑》最终决战

尔冬升在邵氏十年间所拍的20多部戏,大多是武侠剧,《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阿飞都是家喻户晓的角色。

打戏没有那么多NG的机会,动辄几十个人混战。


尔冬升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饰演阿飞

在武打电影的黄金年代,成功没有捷径,长得好看也不能当饭碗,只能埋头苦练,受伤也咬牙挺着。

功夫咖李连杰拍动作电影,新伤旧伤不断。

拍摄《少林寺》时,他曾摔断3根筋,内侧十字韧带和外侧半月板,也全摔断了。

他在医院里做了近7个小时的手术,医生说,能保证他行走,但剧烈运动今后不能做了。


《少林寺》中的打戏

甄子丹与李连杰师出同门,拍摄《叶问》,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暴瘦十几公斤。

拍摄过程中,几次鼻子被割伤,眼睛等部位险些受损,对他来说,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


《叶问》中的打戏

2000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章子怡饰演了女侠玉娇龙。

身形飘逸、灵动能打、刚柔并济,符合了观众对女侠最全面的想象。


电影《卧虎藏龙》中著名的竹林打戏 

章子怡曾说,70-80%女演员不敢做的打戏,她都敢上。

拍《卧虎藏龙》时,李安先后定了两个女主角,却都因为太苦而抗不下来,只有章子怡坚持到最后。

拍《英雄》,在内蒙古胡杨林拍和张曼玉的打戏时,章子怡由于两腿分跨程度太大,大腿内侧韧带当场撕裂,她疼得眼泪直流。

但为了不耽误剧组进度,简单处理过后她又上场拍戏了……


章子怡在《鲁豫有约》中回忆自己拍《卧虎藏龙》的经历

细数上一代的武侠影片,演员们身上几乎没有不带伤的。

但令他们自豪的,也在于“身上每一块肌肉都练过”。

打戏,是武侠片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观众爱看中国功夫,因此能打是一条捷径,但这条捷径偏偏又是最苦的。

这些敢拼的武打演员,贡献了酣畅淋漓的打戏,满足了早期观众对功夫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正因为“武”够真,武侠才足够吸引人。

2

现在的“武侠”,“武”不够劲了

如今,早一辈武打演员功成身退,在观众心中封存了那些经典的打戏记忆。

新一代武打演员,却青黄不接。

前段时间迪士尼翻拍电影《花木兰》上映,替父从军、忠孝两全的花木兰的故事,再一次被搬上荧幕。

刘亦菲在开拍前,进行封闭式训练,锻炼体能、系统学习武术,观众们都期待着下一个中国打女出现。

但上映后,电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电影中,木兰不再是那个勇于打破桎梏的平凡女子。

她变成一个“天选之女”,能掌控“气”,而“气”的设定就注定着,这一次打戏可能又要违反物理定律了。

东方武术被简化为气功,巩俐则饰演了一个能变身、能使用超能力的女巫。

《花木兰》打戏被诟病最重,归其原因——吊威亚的感觉太明显。

观众们只看到木兰在人群中踩着马背飞来飞去,敌人就都倒下了。

本期待能看到行云流水般的打斗场面,但结果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如今,观众们想看到畅快淋漓的打戏,似乎越来越难了。

现在的市面上,武侠剧日渐式微,仙侠剧成了中流砥柱。

比起武侠戏,仙侠剧“武”的成分越来越少,后期特效逐渐替代真刀真枪的武打,成了大场面打斗必不可少的要素。


仙侠剧《琉璃》中的“打戏”

另外一些标榜武侠的剧集,武打情节也在退化,只能用慢动作、定格来烘托紧张刺激感。

新版《倚天屠龙记》,所有戏都惯于用放慢的方式呈现。

江湖对战,抬抬手比个动作,就能拦住飞来的水壶。


自刎这样的镜头,也必须逐帧慢放,表现主角们内心的挣扎和复杂。


甚至连喝水这种日常镜头,也不知道怎么就慢下来了。


武侠小说里有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而成吨的慢动作,恰恰耗尽了观众们看打戏的热情。


荧幕打戏,已经被后期惯坏了,不管演的如何,总有技术手段能弥补一二。

剧里的武打片段,甚至还没有经过武术指导精密设计的动漫场景让观众过瘾。


《一人之下》第三季王道长饱受好评的一段武术

武打小生、打女们的时代过去了,演员们不再需要这么拼,追求在镜头中打得痛快,让观众看得爽快。

有技术和特效加持,只需要摆摆手,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不会差。

然而,噼里啪啦的大场面或许能“震天动地”,我们看着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场面宏大了,景色丰富了,却总让人觉得没有武侠的味道了。

3

武打不足,侠义内核也不再

如今,武侠失却了精彩的“武”,更让人遗憾的是,侠该有的气度,似乎也没有很好的作品呈现。

“侠味”该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侠是“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的气度;

也有人说,武侠的精神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是一个人到了绝路时的内心抉择。

“侠味”不一定体现在大生大死的决断,也可以在细微之处的气度。

《一代宗师》里有个细节,是叶问家道中落,要去拿人家酒席的剩菜,听上去一点也不像我们想象中“快意恩仇”的武林中人。

但是在日本人招揽他时,他只有一句话,“我从小喝珠江水,吃不惯日本米”。


叶问剧照

侠味,不在于漂亮的特效、花里胡哨的视觉效果。

而是一双拳脚闯荡江湖的途中,走过高山与低谷,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知道“孰强孰弱,孰黑孰白”。


江湖,并非方外之地。

侠客们都是生活中的凡人,而不是一个个动辄飞檐走壁、衣袂飘飘的模子。

他们会面临情劫难关,面临公序良俗的审判,也会面临家国天下的取舍。

徐克曾在《七剑》中解释侠客佩剑的意义:剑,除了是一种武器外,它还是一种身份,一种修养。

武侠虽是娱乐文化,但究其内核,还是中国人一直推崇的侠义精神:

分寸感、道德感、正义感、羞耻感。

我们怀念武打演员靓绝荧幕的时代,不仅是怀念真人武打、拳拳到肉的刺激,也怀念那些侠客们贯彻的信念和处世之道。

怀念过去的荧幕上,那个逐渐远去的、真实的江湖。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