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5万人总结的反PUA宝典,我悟了

2020-11-04 16:52:02
0

人生漫长,不如先睡一觉。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在当代年轻人心里,一天中真正“活着”的时光,是从下班开始的。

回到缩进毛茸茸毯子里,吃垃圾食品,看肥皂剧和综艺,把满身疲惫和满心焦虑全都关在门外。

这种时候,最怕的,莫过于收到领导/亲戚/不熟的朋友发来的消息。

“这段时间工作忙吗?”

“这周能把交给你的工作完成吗?”

“来帮我砍一砍——”

对于那些不想浪费时间应付无用社交的人来说,如何不失体面地推辞,就成了一门学问。 

反PUA宝典——豆瓣“糊弄学小组”应时而生,从五月份创建至今,已经聚集了十多万的组员。


本着“万事皆可糊弄”的精神,组员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试图以最少的精力,最圆滑、敷衍地“糊弄”各种人、各种事。

包括但不仅限于:下班时间还连环call的上司、邀请你参加婚礼的老同学、非要拉着你一起冲KPI的同事......

如果说“社畜”一词的出现,是上班族们满含心酸的自我调侃;

那么“糊弄学”的发扬光大,或许代表了他们对自己的另一种成全。

他们的“丧”,更好笑,更敷衍,却也更悲凉。

1

今天,你糊弄了吗?

糊弄学小组,到底有多能糊弄?

从“申请进组”这第一步就能看得出来:

由于组员一路飙涨到十多万,原本可以一键加入的糊弄学小组,如今也需要审核才能通过。

而审核方式,也是大部分豆瓣小组所采取的,在组规中藏入组暗号。


在豆瓣平台上原本十分正常的事,到了糊弄学小组这里,立马有了争议。

“糊弄组怎么还搞暗号?这么麻烦?糊弄一下行不行?”

啊这......

将“糊弄”贯彻到底,从进组的第一步开始。

除此之外,逛糊弄学小组,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疲惫生活中的“轻松一刻”。

领导开会太能说怎么办?

没关系,只要你的眼神足够真诚,老板就看不出你脑子里想的是鱼香肉丝——     


不太熟的朋友找你“砍一刀”?

没关系,只要你的图甩得够义正言辞,再配上个无辜的表情包,他就只能默默怀疑自己——



90后们已经长到了会被催婚的年纪,一回家就会被各路亲戚逼问工作日常和婚恋情况,这时候,糊弄大法简直值得被裱起来熟读背诵。

“工作咋样?”“还行。”

“工资多少?”“能养活自己。”

“啥时候搞对象?”“快了。”

模棱两可的回答,既不需要太费心,也不至于让对方觉得太冷漠。

不知不觉中,糊弄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惯用的社交手段,甚至变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从应付负能量爆棚闺蜜的随时树洞,到搪塞多年不见的朋友,“弄弄子”们甚至总结出了一整套糊弄语,万能句式万能表情包,着实是把“糊弄”这件事儿做成了一门学问。


如果收到上述回复,你大概要小心了

别觉得他们只糊弄别人,弄弄子们狠起来,连自己都可以糊弄。

翻阅小组专区,不乏如何糊弄晚餐、糊弄自己少花钱、糊弄自己睡一觉等等的经验帖。


总之,没有你想不到,没有弄弄子们做不到。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完成的,如果有,那就糊弄一下。

2

学习糊弄也是学习如何生活

乍一看,“弄弄子”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消极怠工。

工作已经不再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反而令他们诞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乃至控诉:

“人一定要工作吗?”

“我上班到底是为了什么?”

“努力有用吗?”

也是在这种自我怀疑中,“无效率青年”应时代而生——

无效率并非低效率,只是不再以效率为行事标准。

他们不再努力争当办公室最拼命的那一群“狼性青年”,不再羡慕那些把“奋斗”当座右铭的领头人。

与其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目标奋斗,不如认清现实,在“废柴”的身份中找到新的快乐。


日子怎样都是过,不如让自己活得舒心一些。

在这种思潮下,诸多能引起“糊弄青年”们共鸣的作品迅速走红。

譬如今夏大火的五条人,充满市井气息的“塑料感”音乐讲述的都是底层透明边缘人群的故事。

一如曾经大火的“小确丧”,把玩世不恭和荒诞不经当成了人生底色。


五条人的logo

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应试教育下杀出重围的这一批年轻人们,被灌输的价值观是:

“你不行,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积极,乐观,凡事往好处看,是长辈教给我们的人生信条。

年轻人们习惯了从徒劳里熬出一点点成绩,从不可能之处找到一点点可能。

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厮杀只会带来过度的竞争,不肯向下兼容,就只能往上走,维持着看不到头的努力。

主动退出竞争,是糊弄青年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丝体面。

与其说糊弄是一门学问,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学习如何生活。

如何接受现实,如何短暂地逃离,如何与平庸相处,都是他们哭笑不得的自我妥协。

3

如果太痛苦,其实可以慢一点

从前几年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到现在的“糊弄学”,其实不难发现:

时代包容度提升的一个重要因子,就是人们终于开始接纳平庸。

在买不起房、工作 996、依靠个人努力难以实现阶层跨越的当下,年轻人已经很少会把人生幸福寄托于努力成为精英、实现阶层跨越。

转头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环境难以被个人改变的事实,由此完成自我与社会环境的逻辑自洽,认真生活,善待自己,从而轻松快乐地活下去。


当然,这些弄弄子们也不是对待每一件事都很糊弄。

说着糊弄一日三餐的人,不重口腹之欲但却会注意营养搭配,即便简单也不会亏待身体。


他们糊弄的那些任务,也大多是没有社交分寸、只会伸手的无理需求。


面对负能量朋友,他们尽心尽力地希望自己在不被卷入对方情绪的情况下“糊弄”掉对方的倾诉欲望。


小组成员总结出的如何应对抑郁症朋友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糊弄”并不只是单纯的逃避,也是当代年轻人面对职场pua、消解人生沉重的一种对抗方式。

“努力努力白努力”

“逃避可耻但有用”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内卷化剧烈的今天,我们被无尽的焦虑吞噬拉扯:

90后们成家立业成为人生赢家,95后做直播电商年入千万,而你还在打工摸鱼、被同龄人抛弃。

信息爆炸的时代,焦虑会传递焦虑,悲惨会同化悲惨。

人们总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又一个闯关任务,有太多非去不可的地方和非买不可的东西,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光鲜又上进,只有自己在痛苦。

可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泪如雨下、想要糊弄的时刻——或许,这也是糊弄小组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某些糊弄,是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并非不能坚持,只是先躺一会儿。


人生耽误一点时间没关系,做个平庸的成年人也没关系,坚持会慢慢赶上,觉得太辛苦的话,糊弄几次也无妨。

穆旦很早就说过:“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人生。”

人生漫长,不如先睡一觉。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