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不值得”这个热搜

2020-08-12 19:08:16
0

综艺而已。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中餐厅》第四季,终于播了。

上一季,节目贡献出了让观众玩上一年也不腻的“明学”热梗;这一季,《中餐厅》依然话题不断。

赵丽颖作为新的常驻嘉宾,这季的几个主要槽点,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除了她在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性格问题,最近让大家争论不休的,是“赵丽颖扒拉菜”。

起因是节目中一段吃晚饭的镜头:赵丽颖在夹冒菜的时候,用自己的筷子在碗中翻了几下。

短短两三秒,赵丽颖被盖章认证:“真没家教”。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更是吵得热火朝天。

有人认为赵丽颖实惨,吃个饭也能被骂;有人觉得“细节说明一切”,扒拉菜的行为既不礼貌,也不卫生......



部分网友的评价

社长觉得,因为扒拉菜受争议的赵丽颖,倒也没必要被骂得如此激烈,这样的热搜,不值得。


01

放大镜下的明星们

赵丽颖本人大概不会想到,一个吃饭时的小动作,能从餐桌礼仪,一直扯到家庭教育、人际关系、传统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让观众在网上撕出好几百层楼。



网上有人开始从传统民俗的角度讨论“赵丽颖扒菜”的行为

更有甚者,直接化身福尔摩斯,考古了她各个时间段,在综艺节目、电视剧里的吃饭镜头。

洋洋洒洒一篇长文,只为证明赵丽颖如他们所说一样,“没素质”。


帖子下的高赞评论:“她以前就爱扒拉菜”

倒也不是刻意针对赵丽颖,在拿着放大镜的网友面前,真人秀里的明星人人平等。

就连自带喜剧感,向来观众缘极佳的杨迪,前几天也因为“不尊重女性”被骂上热搜。



“让女生模仿爬行动作”,乍听之下确实不妥。

也有些看了完整视频的人出来解释:连女生做平板支撑时,杨迪都特意绕开,站到了一边。说他不尊重女性,着实有点冤。

更何况,游戏本来就是为了用有难度的动作来淘汰人,要是一直你好我好地玩常规动作,估计得玩到明年。

随后,杨迪本人下场评论,表示要和污蔑自己的人“杠到底”,节目的其他嘉宾也接连发声。

风波逐渐平息,有人却品出了不对来。

“没素质”“心机重”“公主病”……似乎每一个爆火的综艺背后,都有那么几个槽点多多的明星,来承担各路网友的“怒火”。

很难想象,在这么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还会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小细节、分析微表情,只为了给自给明星贴上一个个主观性极强的标签:

“看,我就说ta是这种人。”


02

疯狂反转的标签

娱乐圈里,人设和标签是很难持久的东西。

被捧上天和被全网嘲,有时就是几个镜头的事儿。

就算是观众自己贴上去的标签,同样也会面对“打脸”和“真香”的戏剧性反转。

这段时间最有讨论度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如此。

从官宣阵容后的全网期待,到现在口碑下跌;

从众人呼唤“撕起来”,到姐妹情深上热搜;

从一开始各有人设吸粉,到每周一个人设翻车……

反转之多之快,甚至由此衍生出了一门新学问:“浪学”。


兴风作浪的姐姐们

可现实中,最兴风作浪的,并不是这些成名已久的女艺人,而是各位“浪学家”们。

第一次公演时,张萌为自己的节目拉票,因为语涉竞争者《大碗宽面》,被群嘲“拉踩”(饭圈术语,意思是夸一个贬一个)。

刚惹怒观众没多久的张萌,没想到三公表演时,因为自己一个“撩”黄晓明的镜头重新圈粉:

几期节目下来,她因为说话好笑、表情有趣让人改观。

再次拉票,没人嘲笑她“像女企业家”“用力过猛”,反而把这种表现当成了真性情,夸她“长在了自己的笑点上”。


一句话、一个动作,浪学家们已经编出了一台大戏。

姐姐们的“人设”不仅轮流翻车、还总是翻了又翻:

第一期的“学霸”蓝盈莹,后期成了“低情商”代表,更有人借此分析她演戏为什么一直不火:没有共情能力。


蓝盈莹让吴昕速成贝斯的事件,成为了她被群嘲的转折点

“不争不抢”“人淡如菊”的万茜,在节目初期人气、口碑爆棚。

因为一个采访,被质疑“说自己不想红也太虚伪了吧。”

思念女儿落泪的伊能静,成了黑历史满天飞还“爱当别人妈”的“作女”,屡次被嘲上热搜;又因为自己教金莎谈恋爱,重新博回好感……

因为节目每周都会有位姐姐被黑,还有网友搞起了“无奖竞猜”:猜猜下周谁被黑?

那节目里一直口碑不错,还没反转的宁静和张雨绮呢?

她们早就被“黑”过了。

《花儿与少年》里,宁静因为倒时差情绪很差,又不愿意跟着大部队去景点,立刻衍生出耍大牌、欺负后辈等传言;

后面的旅行也一直被剪辑成充满火药味,几年后都还有人在逐帧研究。


两年后,宁静吐槽节目“装”

《各位游客请注意》里,张雨绮因为和团员们一起联合批评了一个素人,被指责“脾气差”“搞小团体”。


张雨绮在节目中嘲讽素人话多

同样一个人,在浪姐里就显得努力又亲和,成了大家最喜欢的队长。

宁静率真可爱,收获了郑希怡这个“全网第一妈粉”;

张雨绮靠着咋咋呼呼又不失耿直的性格,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人间鹦鹉”,“笨蛋美女张小雨”。

反转来的如此之快、之密集,让人不禁想问:

通过几个小细节就忙不迭地对一个人下定义,对他们或捧或喷,是不是有点儿不靠谱?

毕竟,你所看到的,也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


03

综艺而已

说到底,看综艺,不过为了“图一乐”。

可惜的是,许多开始时画风平静的综艺,到后期都不得不走向激烈的争吵与谩骂。

《奔跑吧兄弟》每期的“撕名牌”游戏,每次有嘉宾受伤,主持人没能及时照顾,“刻意针对”的帽子就扣过来了。

《创造101》大火,随之而来的话题,不是几位选手唱跳如何,而是A有没有镜头、B是不是在排挤C,有人还据此产出了长达几千字的“分析贴”。


众人表情分析 / 豆瓣小组

去年《中餐厅》第三季播出时,“逐帧解读”“多图揭露”,也是网友们探讨“明学”时常用的关键词。


吃瓜网友的专业程度,可以写出一篇毕业论文

就连安逸闲适的慢综——《向往的生活》,也逃不开被人挑刺的怪圈。

黄老师一两句话没到位,即刻有人在社交平台提问:

“黄磊是不是不喜欢刘宪华?”



黄磊吐槽刘宪华,被网友质疑两人关系不好

每档综艺播出期间,类似的帖子和热搜都是满天飞,随之而来的,是一轮轮无休止的争论、辟谣和反转。

而这,似乎发展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人们发现,只有制造冲突、拉满“攻击值”,才能吸引来大批流量的时候,踏踏实实做正能量作品,不免成了“幼稚”的选择。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拼接剪辑",成为不少节目组的惯用手法。

有些综艺里的男女嘉宾互动暧昧,时常对视,其实是节目组将一个人所望的方向,接上另一人的画面,人为组CP。


粉丝发帖分析CP感情 / 豆瓣小组

选秀综艺里的小组成员间勾心斗角,火药味浓重,实则是后期将两句不相关的话剪在一起,生生制造冲突。

等到节目开播,明星嘉宾被骂得一脸懵,观众刷个微博都被气到手抖。

我们相信,很多综艺在开创之初,都是奔着“治愈人心”“轻松快乐”去的。

但后来,“治愈”输给了“八卦”,“温馨”败给了“互撕”;

累和生气,逐渐取代我们原本追求的快乐,成了看综艺时的最大感受。


有的网友看综艺,每期都在生气

原本的想传达的节目精神被抛诸脑后,观众在一次次舆论“狂欢”之中,愈发感到疲惫和闹心。

而这一切,抛开剪辑和炒作的因素,多少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我们自己。

不管是浪姐还是《中餐厅》,都只是一档真人秀罢了。里面的主要人物是明星、艺人,从来不是什么道德楷模。

艺人固然有责任在公众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但没必要像审视犯人一样,把他们都逼成一个个温良恭俭让的假人。

观众有评论节目的权利,对明星有自己的好恶,一味揪着某个细节上纲上线,仅靠只言片语,对从未谋面的一个人“喊打喊杀”,未免太过仓促;

单因个别经过剪辑的画面,把自己气得捶胸顿足,确实不太划算。

明明能放松休息的闲暇时刻,偏要无限放大节目中的槽点,主动咽下一肚子无名火——

看个综艺,就放过自己吧。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