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瞧不起在乎几块钱的人,真的是穷怕了

2017-09-20 19:59:32
0

真正的贫穷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经授权转载,每天更新。

在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对贫穷有着一种约定俗成的偏见。

穷人被描述成时而懒惰、时而懦弱、时而愤怒、时而顺从又时而上进的一类人,他们之所以陷入困境都是因为自身不够努力,没有想办法改变现状。

但其实,他们的天赋和期望,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遗憾的是他们面对选择只能小心谨慎。

生活面前,贫穷也会把你变成一个精打细算的金钱奴隶。

知乎上有个引起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那么在乎几块钱的人?

抛出这个话题的人,是一位刚满18岁正踏入大学校门的女生,她出生农村,父亲开黑摩的,母亲开小旅馆。

开学报道那天,他们到了一个陌生城市,女孩在网上订了旅馆,提议出站后打车到住处,省时省力。

但是父亲死活不同意,非要拿着地址走哪问哪,拖着大包小包饶一大圈,本来十几分钟的路程结果耗了两个多小时。

那些奉行所谓“富人思维”的人,肯定会跳出来说:“你看,你之所以穷,还不是因为你不把时间当钱。”

女生自己也很疑惑,父母为什么那么在乎几块钱,宁愿折腾自己,也非要选择走路,自己是不是正在养成“穷人思维”,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会不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自卑。

但她父母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家穷,钱不好挣。

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切身感受过贫穷的人,是不会懂的。

贫穷让人来不及摆出优雅姿态,就已被生活弄得精疲力尽

在“富人思维”眼里,穷人之所以穷都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穷人目光短浅,拒绝计划,更讨厌规划;

穷人的首要选择永远都是:怎么把眼前的窘况搪塞过去;

穷人往往会把钱花在昂贵的医疗上面,而不注重日常的预防;

穷人爱贪小便宜,可能为了几块钱撕得头破血流。

……

是穷人们不够努力吗?

当然不是。

他们很努力地活着,只是一天不上班,他们就可能会吃不起饭,付不起房租。

每天都在为基本生存而挣扎,醒着的时间都在辛苦地工作,穷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哪里会有更好的出路。

因为没有更多钱,所以只能租离公司很远的房子,每天仅有的一点时间全浪费在上下班途中。

更不用说,挤出时间学习,提升自我。

《深渊的居民》(The People of the Abyss,1903)是杰克·伦敦描写1902年伦敦东区人民生活的一部著作。

他深入英国伦敦民间,化装成流落英国的美国穷水手,调查贫困和苦难,在伦敦东区与穷人共同生活了80多天。

伦敦东区,是当地救济院、临时收容所、游民食堂等地方的代名词。

游民夜里只能在街头睡觉,在令人谈之色变的血汗工厂里卖命,拿着极低的薪资,有钱就酗酒,没钱就挨饿,最后走向自杀。

他在书中写道:“贫民区小孩也拥有那种可以成为高贵人类的特质;但是贫民窟就像一只被激怒的母老虎,对自己的小老虎张牙舞爪,把那些特质全都毁掉了,夺走他们的希望与笑声,那些没有被它杀掉的,也会变成凄凉的酒鬼,粗鲁而堕落,比原野上的野兽还要悲惨。

贫穷,意味着你来不及考虑“理想、人生、追求”这些事情,在巨大的体力劳动压榨下,活着就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

穷人,可能连最基本的安全、教育、医疗,甚至是生育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在TED演讲《贫穷的根源》中,演讲者提到一个叫Venus的穷困妇女,她的邻居在她的丈夫死后的第二天,将她和她的孩子赶出家门,掠走所有本属于她的土地,抢走她的东西,以至于Venus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去。

还有一位危地马拉的姑娘,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她被社区里的几个大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暴了。

令人心痛的是,她并不是社区唯一受害的女孩。

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让原本就贫穷的人变得更加潦倒,甚至永无翻身之日。

无论血汗工厂还是建筑工地,无论保安大哥还是保洁阿姨,大部分底层人民正从事一些报酬极低、福利缺失、没有保障的工作。

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仅占38%,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16.7%。

知乎社区也有很多类似于“穷人生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吗”、“穷人生几个孩子才是道德的”、“穷人适不适合生孩子”的偏激观点。

就因为穷,不仅没有资格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连生育的权利都遭到质疑。

就像刘慈欣在《赡养人类》中写道的:

“富人和穷人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就像穷人和狗不是同一个物种一样,穷人不再是人了。”

真正的贫穷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在一位出身于国家级贫困县网友的分享中,悲凉随处可见。

十几年前,村里一个孤儿,脑袋被倒下来的土墙砸到,去医院看,医生说骨头碎了,做手术需要几万块。

他没钱,那只能简单处理一下,回家等死。

几年前,村里一个老人,得了重病,可能要花很多钱,他知道子女治不起,就索性上吊自杀,还算走得体面一些。

大学时,校医院里一个骨瘦嶙峋的人,得了腹水,肚子涨得跟篮球一样大。

但没钱住院治疗,只能挺着大肚子又回去,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人命,在金钱面前可以变得如此不堪。

一说起贫穷有多可怕,我就会想起台风“天鸽”袭击广东时,那位54岁广东中山市的男子。

视频中,狂风暴雨,树都被连根拔起,他却只身一人去撑扶自己摇摇晃晃的货车,结果货车翻倒,压在男子身上,男子当场身亡。



若不是花光积蓄,出事两周前才买到这辆货车,他怎么会“要钱不要命”。

天灾到来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撤离,而是去保住自己讨生活的饭碗。

我会想起安徽宣城那位70岁老人,深陷淤泥12小时只是为了捡一个矿泉水瓶子卖钱。

等民警发现并赶到现场时,老人只有一双手和一个脑袋在淤泥上面了。民警赶紧脱掉衣物,走到距离岸边20多米的泥沼,徒手挖泥,最终将老人救出。

70岁,本该安享晚年,却还要出来讨生活,着实让人心酸。

蜘蛛在《十宗罪》里说,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真正的贫穷来不及考虑出路,真正的贫穷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定的贫困线,按照人均年收入2300元以下计算,还有将近一亿的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年收入2300元是什么概念?

你手里一部最普通的国产手机,有将近一亿人,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买到。

这部分人口的体量是如此庞大,可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他们的声音掩埋在八卦热点和花边新闻之中,并不响亮。

孩子,别怪父母在乎那几块钱,真的是穷怕了

我曾在超市见过一个老爷爷,因为收银员少找了他一毛钱,他又折回收银台,一直站在旁边等收银员打开抽屉,把这一毛钱找给他。

我曾见过一个卖菜的老奶奶,因为收到一张百元假钞,焦急又无助地在地上哭起来,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还见过邻居阿姨,为了省几毛钱,会绕到菜市场最里面买最便宜的蔬菜。

大人们之所以把钱看得这么重,实在是穷怕了。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近十亿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这些人被称为“玻璃人”。

因为在面对危机和灾难时,他们的抵御能力比富人差太多。

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爱尔兰的饥荒就是这样。马铃薯枯萎病虽使得粮食产量下降,但爱尔兰其实有很多存量。

造成饥荒的真正原因,是穷人没有钱去买粮食。

贫困的人毫无抵抗风险的能力,遇上经济波动,饥荒一下子就被扩散开来。

金融危机一来,即便是那些体面的中产家庭也可能一夜之间遭遇破产,流离失所,变得和穷人一样窘迫。

正如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贫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电影《小鞋子》中,家境贫寒的哥哥阿里不小心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为躲过父母的责骂,兄妹俩替换着穿阿里的鞋子上学。

哥哥本想用进城打工挣的钱帮妹妹买双新鞋,可惜父亲的意外受伤打消了他的念头。

当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阿里决定参加比赛。

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每一步都晃动着妹妹的新鞋子,他要赢,要拿到第三名。

可是后来,他跌倒了。

他极度疲劳,为了赢,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来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

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

他得了第一名,但奖品却不是他想要的鞋子。

美国哈佛大学Mullainathan团队在印度农村进行了两项田野调查,检测同一群农民在丰年和饥年时的智商,结果显著地表明,农民们在饥年时的逻辑思维能力,相较于丰年明显下降。

另一个类似的实验是调查1191个家庭年收入在四万美金以下的美国贫困家庭。相较于发工资之前,发工资之后这些人的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贫穷对人心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穷人的判断力,导致认知失调。

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著有《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他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发现穷人的焦虑是缺钱。

对于穷人来说,钱是稀缺资源。

贫穷可以轻易地俘获他们的大脑,使注意力集中在钱上,带来管窥效应,陷入短视。

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

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就像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依旧无法高效一样。

穷人没有原罪,有罪的是贫困,而不是穷人

著名的马太效应,描述的就是一个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越来越穷的事实。而真正应该消除的是贫困,而不是穷人。

《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的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把自己放在社会底层中,试图发现穷人之所以贫穷,或许是自身不够努力。

但实验证明她错了,贫穷犹如一个深渊。她微薄的工资除了吃喝住用,每月只能剩下22美元,而这22美元还要用于自己的医疗花销。

糟糕的住宿环境、低劣的食品、被压榨的工作时间,所有种种都使贫困在穷人身上恶性循环。

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在《被驱逐者:美国城市中的贫穷与利益》一书中,记录了8个在美国密尔沃基最贫穷地区苦苦挣扎家庭的故事,其中包括单亲妈妈、残疾人、吸毒人员等,他们将收入的70%甚至是80%用来缴纳房租,而他们租的这些房子客观地说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

因入不敷出,有的家庭面临驱逐、进入收容所生活,有的蜗居于危楼之中。

他们在现实漩涡中挣扎与被驱逐,使贫困在代际间循环。

以前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经常见到有个老人跪在路边,为生病的儿子乞讨,我并不知真假,只是见得久了,看他跪得辛苦,兜里有零钱也习惯性给一点儿。 

昨天我又见到他,刚准备掏出零钱,他说,不用了,我儿子死了,明天收拾东西带他回老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触及底层的悲哀,但或许可以多一点点理解。 

这几年社会发展得很快,可是我觉得,好像还有什么东西没有跟上来。 

我想要的社会,不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交通。 

更想要有畅通无阻的盲道,公共交通的轮椅升降机; 

想要有永远为有需要人士空着的爱心专座,底层收入水平的提升; 

想要写字楼下有外卖等候的专区,想要有更多平等友善的眼光。 

电影《哈佛风雨路》中有句台词,“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 。

不论贫富贵贱,你我都是在努力地活着。

谈心社,这是20多岁年轻人深夜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