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海外遇袭缘何增多?
  今年以来,多次传出中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绑架、恐怖袭击等不幸的消息。中国公民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海外最安全的外国人,也成了恐怖分子袭击的对象。
中国绝不向恐怖主义屈服
““中国制造”遭遇“西班牙暴力”
相关新闻:
- 中国援阿工地遭恐怖袭击

- 菲绑架华人风再起

- 委内瑞拉华人连遭毒手

- 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鞋风波

- 两名中国商人泰南遭枪击
  最近几个月,一次次触目惊心的恐怖袭击事件和突发事件,让我们一下子记住了世界上许多陌生的名字:英国的莫克姆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中东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和战火四起的伊拉克局势,也成了中国人密切关注的事情。评论>>
·两名中国工程师遭绑架
  据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记者塞拉卜·马苏德10日自德拉伊斯梅尔汗专区报道,两名在高摩·赞大坝工作的中国工程师,一名巴基斯坦警察和一名司机遭绑架事件牵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参与绑架的武装分子与“基地”有关。[详情]
·中国公民在美国遭殴打
  到美国进行商务考察的中国天津女子赵燕7月21日参加旅行团在尼亚加拉瀑布观光时遭到美国移民局警员无端殴打,致使赵燕的双眼浮肿,面部多处受伤。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发表声明,要求美方对侵犯人权、粗暴施虐的有关人员依法惩处。[详情]
·华人莫克姆湾采贝惨案
  英国莫克姆湾发生拾贝中国人溺毙事件,21人死亡。由此,拾贝人的悲惨生活被人关注。他们除了饱受剥削和仇视之外,黑帮工头更把狗粮给他们作食物并且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工资只有8英磅。此外就算外面滂沱大雨,拾贝者仍要外出工作。[详情]
·中国商人在南非屡遭抢劫
  旅居南非的中国上海女商人张亚丽7月16日早晨7时许在比勒陀利亚以东150公里的威特班克公寓家中遭2名歹徒武装抢劫,不幸中弹身亡。在其家中的上海商人王宪德身负重伤。中国驻南非大使馆要求南非警方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详情]
  

  中国人在海外遇袭事件和意外事件接连发生,使中国人已经不太可能独善其身。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海外遇袭缘何增多?评论>>

·出国人数激增使受袭频率上升
  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有2000万中国人走出国门,这是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未曾出现过的。中国出国人数急剧上升、基数越来越大,遇到的风险问题自然越来越突出,客观上导致中国人在海外遭受袭击侵害的频率随之上升。 [详情]
·中国与当地利益冲突促使暴力
  海外中国人的遇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经济活动与当地利益冲突造成的。随着中国在海外投资和援建、重建项目的增加,中国企业与当地的经济利益可能发生冲突,有时便会以暴力形式发生,也不排除种族歧视的因素。[详情]
·恐怖主义泛滥背景下的牺牲品
  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打破了地区格局的平衡,也使一些国家内部矛盾爆发乃至激化,反美、仇美思潮空前高涨。在恐怖和极端势力屡遭打压、活动空间不断缩小的形势下,恐怖分子只好借助非常规手段,为制造影响和捞取政治利益而不惜滥杀无辜,来达到其他途径无法达到的目的。[详情]
·当地治安恶化的结果
   漂泊海外的华人通过多年辛勤的劳动逐渐跻身于当地的中产阶层之列,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个人努力获得的财富比较引人注目。在当地治安急剧恶化时,华人接二连三遭到袭击,引起了当地侨界的深深担忧。
[详情]

  走出国门,安全第一。在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和海外人员群体安全的问题上国家和政府自然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公民个体在自我保护上更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使自己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评论>>

·要增加安全防范意识
  近期一系列恶性事件暴露出我驻外劳务人员在安全防范上存在的疏漏,工地都不设防,缺乏足够的安全条件和设备。因而参与援建的中国公司要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在海外招投标过程中应加大安全成本预算,采取更有力的安保措施,并事先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范预案。[详情]
·重视在当地宣传中国的形象
  中国所建的工程项目将为当地创造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比如,可在工程开展的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当地建些学校、医院、公路、桥梁、水渠等,让当地人从活生生的事实中感受到中国人的一片真情。[详情]
·规范海外行为 融入当地文化
  有的华人致富后没有考虑到“取之于民,回报于民”,而是将钱投到个人享乐甚至赌场上去,自然引起一些当地人的记恨。一名老华侨认为,华人华侨之所以常常成为袭击对象,原因可能是华人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忽略了自己应有的政治地位。结果是华人群体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督促当地政府进行调查
  一旦针对中国人的恐怖事件发生,则要严格督促当地政府和警方进行全面调查,必要时可考虑派遣中国的警务人员协助调查和审理,一定要对涉案的凶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详情]

  中国人海外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最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 谁来保障中国海外公民的安全?外交部新设立的涉外安全事务司,也许就是中国政府给国人的答案之一。评论>>

·加快立法保护海外人员安全
  中国正在加快立法进程,保护日益庞大的海外人员群体的安全。“目前海外人员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外交部一位官员说,“人员往来频繁,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保护我国公民人身安全已经成为我们批准国际条约和加入国际组织时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详情]
·增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中国政府面临着“应对国外恐怖事件”这一从未经历过的课题。中国已经不再与恐怖主义绝缘,在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所以中国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不向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屈服,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采取具体、得力的安全保障措施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详情]
·促进外交改革 保护海外利益
  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海外公民的安全保护问题。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的新近成立,其职责包括了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海外中国人戴上了安全帽。但保护国家及公民的海外利益,中国不仅需要一个机构,更需要机制和经验。[详情]
·“外交为民” 关注“琐事”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说:“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问题日益增多,一年中,领事司要直接指导使馆处理数百起领事保护案件,而使馆自行按规定处理的案件就更多了。”一位学者表示,中国外交部门在主舵外交大事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一些原本被认为是“琐事”与“小事”的事情,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外交为民”色彩。[详情]
出游各国风险提示
·马来西亚:小心飞车党抢劫
  游客在马来西亚逛街时,最好远离车行道;身上不要放大量现金;身份证件也要分开放。

·比利时:小心迷魂饼干
  2003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首都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诱使外国游客服用迷魂饼干,当事人食用后即神智不清,甚至丧失知觉,不法分子趁机将钱物洗劫一空。

·奥地利:小偷冒充警察行窃
  犯罪分子经常冒充成便衣警察,以各种理由接近,在佯装检查时趁机行窃。游客遇到警察要求检查证件钱包时,先要对方出示证件。

·泰国:当心南部暴力冲突
  外交部领事司近期提醒游客,泰国南部边境的也拉、北大年和宋卡府部分地区,今年上半年发生严重警匪暴力冲突,造成多人伤亡。

·俄罗斯:小心列车大盗

  俄罗斯治安情况不是很好,针对中国人的街头偷盗、抢劫案件比较多。特别是莫斯科—圣彼得堡一线列车上,针对中国公民的盗抢案件更是频发。详情>>
他山之石:美国海外公民安全对策
·使领馆提供紧急事故处理服务
  美国国务院领事司和驻外使领馆,为在国外的美国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包括预防与处理各种紧急事故。美国驻华大使馆一位高级官员对本报表示:“美国国务院将保护境外美国公民的安全与利益,作为最优先目标之一。”

·国务院提供他国的背景资料
  据了解,美国国务院为出国公民提供了大部分国家的背景资料,不仅包括这些国家的文化、历史知识,还包括最新政治局势。对于那些犯罪猖獗或者安全形势复杂的国家,国务院还提供“领事信息单”,更详细地介绍有关情况。

·网站提供应对普通犯罪措施
  美国国务院在其网站上,也向公民介绍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比如不要穿得太花哨,不要显得太富有;言谈举止不要显示自己是旅游者;不要让行李箱上的标签泄露自己的身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等。

·政府提供应对恐怖袭击建议
  为避免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对象,政府会提醒公民不要去恐怖袭击事件频繁或者绑架成风的地方。美国国务院还提供了公民在遭到绑架后应该怎么办的建议,如:不要反抗,避免与绑架者目光对视,不要逞能自救或救人,有尊严地提出改善条件的要求,等等。详情>>
“中国制造”遭遇“西班牙暴力”
反恐,中国的战场在哪里?
责任编辑:马晓慧 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