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失学,在公众的印象里似乎只是发生在贫困地区的现象。然而,这样的群体其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北京统计局和中国人口网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参照北京最低生活标准,全市约50万外来人口家庭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占1/4以上。在京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外来工子女不到20%。2003年底,北京农民工子女达到24万,其中失学儿童的数量达7万左右。家庭贫苦,姊妹太多,公立学校没名额,而私立学校学费太高上不起,是他们最主要的失学原因。
  今年1月,中国青基会正式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开展资助活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6市进行试点。 详情>>
给农民工子女一张稳定课桌
给农民工子女一张稳定课桌

姐妹上学我干活

女孩卖发交学费
  [关注失学农民工子女·我在北京,我要上学 “希望工程——寻找京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引起广泛反响,每日向中国青基会提出申请助学的农民工子女逾百名,农民工子女的生存和教育现状引起极大关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对上学的渴望。每个孩子的故事,其实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详情>>
  失学农民工子女故事一:“每天早上6点多钟,姐姐背着书包去上学,我要拔草,就在地里看着她走”,刘妮这样对记者说自己每天看着姐姐上学的情景,但不肯说出当时的感受。详情>>
  失学农民工子女故事二:王红方说自己不能每天读书就浪费了学费,她的哥哥考上大学却没钱上。哥哥今年考上大学了,我真替他高兴。不过他好像只高兴了一会儿。后来我才知道,哥哥的学费每年要一万块,家里没钱,他想自己贷款,但不知道银行给不给。详情>>
         
← 与拾荒者祖父母生活的赢赢
← 交不起学费天天被罚站的李文涛
← 每天爬山一个半小时去读书的李蓉蓉
         

 
  左图:胜利了。8月14日晚上,来北京参加生存实践的30名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队旗上签名,庆祝顺利完成生存实践。他们尝试了“50元在京生活15天”的挑战,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并将赚来的钱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右图:那滋味。在15天的生存实践后,同学们再一次啃着馒头,回味半个月来生存的艰辛。一些同学在刚到北京时,为了节省生活费,一天甚至只吃一个馒头。
 
 
一年级的学生
孩子们在课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张生国老师又敲响了上课的钟声
 
张生国老师在窑洞里给孩子们上课
在教学点吃自带的午餐
三年级的学生
张生国老师和22名学生窑洞前合影
 

  [关注失学农民工子女·对话]
  如何来帮助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我们的政府还需要做些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传义: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是发挥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不能因为存在大量民办学校,就把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尽量让民办学校尽可能多地办下去,孩子们能先读上书是最要紧的。 详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社会工作学教授史柏年:在转轨的这么一段时间内,打工子弟学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说过:别管办学者的动机是什么,我们难以想像,如果没有他们,公立学校有能力解决这些孩子的入学问题吗?不管怎样,毕竟是他们使得上万名孩子免于失学。 详情>>

--------------------- 拥挤不堪的学生宿舍 ------------------- --------------------- 无休止农家女扫盲路 -------------------
---------- 编辑: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