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油国家出新标准,商家厂家积极应战;抽检不合格有关商家特别是几个知名品牌反应激烈,想出浑身解数应对信用危机;而本应密切关注的消费者却相对来讲反应平淡,似乎要当这场危机的看客?[详情]
|
|
·嘉里积极回应抽检不合格 |
金龙鱼生产商嘉里公司就抽检不合格发表声明,在第一时间着手对全国八家生产企业的金龙鱼产品进行全面复检,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不合格的产品批次;迅速查明了“被卫生部抽检判定酸价超标”的产品批次的去向。事件未查清之前,先将尚留存于渠道、卖场等零售点以及被消费者购买的此批次产品全部回收。[详情] |
|
·金龙鱼福临门齐喊冤 |
卫生部公布的食用油不合格名单中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知名品牌一事,昨天经媒体披露后,金龙鱼的制造商嘉里粮油和福临门食品公司不约而同地喊冤,都称自己的产品酸价指标大大低于0.3的国家标准。记者从这两家企业了解到,“黑名单”中的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都没有销往北京。如果有问题肯定回收。[详情] |
|
·福临门:抽检程序不合法 |
国内食用油老大金龙鱼与排名第二的福临门一起登上国家卫生部抽检黑名单。对卫生部的当头棒喝,金龙鱼、福临门态度迥异,前者立即公开对外宣称,自查自纠,全部召回市场问题油;而后者则叫嚣着“抽检程序不合法”,要与国家卫生部对簿公堂。[详情] |
|
·超市清查 顾客反应平淡 |
在食用油货架上,并没有发现被曝光的几种批次油类产品。几名正在选购食用油的消费者,并不回避金龙鱼、福临门、金象等产品。现场部分顾客表示,无论最终检验结果如何,他们目前不会选购这三个品牌的油。相当部分人不识食用油国家标准。[详情] |
|
|
中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用油,让我们心寒的是,一些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用油却不能让我们放心!造假者想尽办法造出黑心油,以坑害我们的身体为代价,赚取昧心钱。
色拉油+棉籽油=香油?
|
|
·浆糊+自来水+少许油 |
这种方法无疑算是非常文明,对人的伤害有限,手段不至于太恶心。成本低廉,方法简单,个体商户常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效用太小,容易识破,很难长期蒙混过关。[详情] |
|
·精炼油掺入各种廉价油 |
精炼油中掺入棕榈油、棉子油甚至是工业油等廉价油,对人体伤害极大。不但可能引起中毒,甚至能引发肝癌。商家异常黑心,连矿物油等非常有害的油都用上了。[详情] |
|
·用猪肉边角油料和病死猪 |
·残油剩渣提炼成"地沟油" |
用猪肉的边角油料如猪皮、肠油等和病死猪的油脂炼油,不但非常恶心,而且对人伤害极大。容易引起疾病传播,并且不大容易分辨。[详情] |
|
|
从餐馆、下水道里捞出残油剩渣再加工提炼成“地沟油”。猪狗不食的东西刚好对人可以用上。太过黑心,卫生安全根本无从谈起。[详情] |
|
食品油的安全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假油、有毒油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人们的问责对象,是黑心商贩?是政府?亦或是食品卫生监管部门?还是我们自己那需要吃东西的身体?[讨论]
应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
|
·食用油安全该问责谁? |
食用油造假猖獗:一是有不法商贩见利忘义,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二是有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不尽职,助长了制假贩假不法行为。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将近100个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百万之众。这么多执法部门管不住食品造假,特别是像食用油这种老百姓天天要吃的必需品呢?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何时不再为难我们脆弱的生命?[详情] |
·食品安全问题引人深思 |
调研表明,各地就保障食品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多头监管难成合力:部门多,扯皮的事自然不会少,尤其是没有收益只有责任的事情就不愿管,导致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有空子可钻。食品检测能力不强,罚款过低无关痛痒,加强监管重在行动。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详情] |
|
·9执法部门管不住食品安全 |
目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多达9个:卫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粮食、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教育、质监。食品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食品监管难到位无疑使问题更加复杂。法律法规不配套,是食品安全执法首要障碍;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则削弱了执法的力度;部分场所执法受行政干预过多;监管队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使执法不能完全到位。应加大力度建立起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详情] |
·食品安全问题为何频发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首先是因为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生产、销售问题食品;其次,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种养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链条长、范围广,监管难度大;第三,食品消费场所硬件条件缺乏,去年湖北食品卫生监督检查4462所学校食堂基本不具备提供饮食就餐条件;部分食品标准存在争议为有毒食品开了方便之门。一些毒面粉就是过量添加面粉增白剂造成的。[详情] |
|
|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你我身心健康;怎样从根本上解决生产、销售、监管问题,就需要在问题中找答案。必须充分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找出首要问题从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暴露种种问题无疑给我们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指明了道路。并且这些毫无疑问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也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关,必须在相关方面积极推进改革、深化改革! |
|
|
|
![](http://cimg.163.com/news/pics/moban_t3.gif) |
相关资料 |
|
|
|
|
|
·被卫生部责令收回的色拉油品牌 |
·金龙鱼大豆色拉油
·福临门纯正大豆色拉油
·金象大豆色拉油 |
·食用油:食用油不能再叫色拉油 |
国家食用油新标准将从10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将把食用油划分为一、二、三、四4个等级(四级为低等级)。曾经流行使用的“色拉油”、“烹调油”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必须按原料标注,如“大豆油”或“花生油”等。 |
·酸价超标易食物中毒 |
酸价超标容易引起食用油变质,使人对食物营养利用不够,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过氧化值超标可引起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进而损害肝脏;同时也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有促进作用。油溶剂残留量超标时,不同残留物的不良反应不同,总而言之,残留的苯等会对神经系统、脏器带来伤害。 |
·大豆油酸价国家标准值 |
等级 新标准 旧标准
一级(色拉) 0.2 mgKOH/g 0.3 mgKOH/g
二级(高烹) 0.3 mgKOH/g 0.5 mgKOH/g
三级(一级) 1.0 mgKOH/g 1.0 mgKOH/g
四级(二级) 3.0 mgKOH/g 4.0 mgKOH/g |
|
![](http://cimg.163.com/news/pics/moban_t3.gif) |
相关新闻 |
|
他山之石
|
教你鉴别植物油优劣 |
正常油色泽应是黄色、透明,不应有沉淀物,没有刺激性气味;油贮存时间长了或贮存条件不好,容易产生酸败,所以千万不能购买有哈味油;油在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如果油变得黑黑的看不到锅底,这种油磷脂含量偏高,建议不要食用。好的植物油,经静置二十四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
食用植物油出现酸价超标原因 |
一是过了保质期,二是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储存不当。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并尽量大超市购买,按照说明方法进行储存。 |
教你几招帮你鉴别食用油 |
一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
二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若有分层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芝麻油掺假较多)。
五闻: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异味。
六查: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商标,特别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不要上当! |
|
|
|
20世纪最严重食物中毒事件罪魁祸首就是有毒食用油。一万多摩洛哥人吃下有毒食用油烹调食品后,几乎马上得了麻痹症。日本曾经发生过一万三千多人在食用米糠油后发生中毒的事件。而在我们身边,食用油难道就安全吗?尽管有多个监管部门层层把关,可是问题食用油就是堂而皇之地摆上货架进入饭店进入我们家里,最终钻进我们肚子里。关于吃,我们还能相信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