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图片中心 图片周刊 图片故事 老照片 图片专题 图集汇总

上期回顾SHANGQIHUIGU


寻找井坑口的半小时

  位于河南新密和登封两市交界处的大平煤矿,2004年10月20日夜,两声巨响过后,煤矿井底的148名矿工就再也没有上来过。

中英街一隅。

中英街街景。

  百年前清廷的失败为今天的中英街埋下伏笔。
  解放后,由于这道界限,界碑两侧的乡民们需要赶着耕牛,扛着犁耙去界碑另一侧“过境耕作”;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这道界限,一些急于购物而跨越界限的游客,当即会被值勤哨兵拉回来界限进行教育批评,甚至还要检验身份证明;
  香港回归祖国后,因为这道界限,国内游客不仅可以放心跨过界碑另一侧,还用手机兴致勃勃地拨通家人电话,兴高采烈地说“我已经到香港了”。

新闻贴图 XINWENTIETU


吞噬生命的血色矿洞


政府办公楼 越穷越漂亮

精彩图集推荐 北京举办首届人造美女大赛 影像见证2004 美联社2004新闻图片回顾 一座建了三个世纪的教堂 动物“恐怖”分子

 下期预告

非常的起跑线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老师的愿望是希望500多个孩子都能在这里顺利起跑,而孩子们,则会继续守着属于他们的特殊的快乐。

编辑:芝士蛋糕

  当年中英两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合影。

文革时期,我方士兵在界碑旁站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英街被誉为购物天堂。

香港回归第一天,中英街上聚集庆祝的人群。


  风雨百年,罗湖铁路桥历经几毁几建,又迎来一次重生。
  1906年,詹天佑督建这短短几十米的铁路桥时,不知曾否想到,罗湖桥会成为一个标志,甚至符号。它牵起的是香港与内地间休憩相关的情谊。
  短短的罗湖桥外表很普通,但是历史将它定格成了一个符号,它也就成了我们心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标志。

  5月10日,罗湖铁路新桥迁移安装就位,施工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铁路工程接驳工作,预计新桥将于下月中旬投入运行使用。

  2003年9月28日,罗湖老铁路桥正式“退休”。现在的它,静卧在香港梧桐河畔,有绿地蓝天相陪“贻养天年”。

  1906年,由詹天佑担任顾问修建的罗湖铁路正式通车。罗湖桥从那时起,成为香港与内地间联系的象征。

  在封锁大陆时期,罗湖海关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口岸。中国当时要从西方进口的物资,必经此输入内地。

  回归前,大量香港人通过罗湖桥到内地探亲、经商。现在走在罗湖桥上的大部分是去香港购物的内地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罗湖桥上赶回香港参加回归仪式的人们。

  2003年9月,国内部分城市开通“港澳自由行”,居民凭个人身份证申办赴港旅游,一时深圳罗湖口岸人潮涌动。

  2003年9月28日,罗湖老桥成功搬迁。220多吨重的罗湖桥被迁到与铁路桥平行18米处的平移轨道上。

  -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