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
   城市化、工业化的铺开,使财富和机会集中于城市,农村一步步遭受劫掠,特别是以都市文明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破坏了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这一中华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以西化为目标的现代化给农村造成苦难这一事实证明,一味仿效西方都市化、工业化文明无济于事,中国只能复兴“以农立国”的中华文明,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
   失去土地这条生存底线的农民希望能和城市人一样获得工作机会、社会保障来支撑起未来的生活,但却屡屡失望;他们处于弱势的生存、面对未来的无助,令我们忧虑,更激起我们的深思。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城市化掀开新篇章
众多土地被征用
于是诞生了
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失地农民


说是农民,
却没有土地;
说不是农民,
却在城市边缘徘徊…
为了生存 他们进城务工 勤勤恳恳工作

   进城农民以打工仔为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进城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挣钱。他们不具备到城里生活、最终变成市民的物质条件。土地仍然是这些进城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农村仍然是他们生存的根基。他们不会轻易的放弃农业户口,到城市中固定下来转化为市民,整个过程中要承担的风险太大。非户籍改变型的流动是这种类型进城农民的特征。是整个进城农民的主体。

  这类进城农民向城市的流动是暂时的、不彻底的。他们进入城市后,只能在一些非正规的部门找到工作,即使可以在正规部门就业也只能从事些非正式的工作。与当地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干的都是些脏活、累活、苦活和险活,工时长、工资低、风险大。他们很难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长期工作下来,更谈不上获得提升的机会。他们勤勤恳恳,却很难彻底融入城市转化为市民。由于工作的暂时性和无序性,他们对于城市的冲击也是最大。  
推荐阅读:苦难的现代小“包身工”

工作之余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能干什么?

   他们不能象一般人一样,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可以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琳琅满目的报摊上找不着以他们为对象的报刊,形形色色的培训和讲座没有他们听得懂、上得起的……工作之余农民工的消遣方式十分单一,其中67%的男性农民工业余时间无所事事。除了睡觉以外,要么打台球要么看录像,而看录像是大多数人的娱乐方式。

  他们也不能象一般人一样,晚上可以搂着温柔的老婆,过着正常人的性生活。因为,他们大都是背井离乡,与妻子远隔千山万水。对于生理处于性欲旺盛期的年轻农民工来说,性压抑已经成了他们感情生活的一大痛楚。

  是到了该重视农民工精神生活的时候了!

左:打扑克
   百无聊赖

右:打麻将
   酿成悲剧
左:看电视
  广告多多

右:看黄碟
  跌入粪池
反思:我们一直都缺乏对农民作为“人”的终极关怀
变化:农民进城打工热悄然降温 中国城里人下乡务农
欣喜:办剧团 放电影 京郊农民出资千万办文化
调查农民工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提供保障制度状况
呼吁:让农民从"脸朝黄土"转向"面向市场"
分析什么“农民”什么“问题”
深圳 流水线
讨薪未成服药自杀
免费安全套成抢手货
熊德明为农民工维权
失学农民工子女
责任编辑:文武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