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中的手机是一个道具,也是一个广告;是一个通讯工具,也是一个寓意众多的载体,诸如是“手雷”。手机是咋变成手雷的?责任不全在“机”上,更多是使用“机”的“人”———是人的内心有鬼。人对“鬼”既爱又怕,于是有了用来掩饰的谎言,于是有了不断扩散的恐惧,于是有了危机,危机感使得手机变成了一颗手雷,时时刻刻悬在人的头上。
[ 网易调查 ]
看完《手机》你的反应是:

赶快删除通话纪录、短信
马上停机,换个新号码
把手机扔了,再也不用
心里没鬼,无所谓了
   
 [ 最具"杀伤力"四大情节]

  第一个:严守一把手机意外地落在家里,妻子于文娟听到手机铃声便接听电话,谁想到武月一句“你干吗不接我电话”,而严守一假装轻松的解释更增加了于文娟的怀疑。

  第二个:严守一和武月约会回来,疯狂地删除了手机里的短信和通话记录。电影院里的女人看后会冒出一个想法:这小子肯定也这么干了。

  第三个:妻子于文娟接到费老的电话后发现严守一的手机奇怪地关机了,等严守一回家后,夺过手机便看见了武月发来的短信。妻子们看到此大都做咬牙切齿状,恨不得哪天自己也这样戳穿老公在外面的勾当。

  第四个:严守一和同事们一起开会,严守一学手机那边的谈话:“你干什么呢,开会哪?”“啊!”“……我等你啊!”“哎”!看到此的妻子和女朋友们全都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看似漫不经心的电话背后还藏着这么多门道哪!


编辑:欢快狗熊
news@corp.netease.com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一直都是让人开怀大笑,并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开心的谈资。但这部《手机》不仅不逗,而且让不少高高兴兴来看电影的夫妻当场反目。据报道,一对夫妻看完《手机》后,妻子非要查看丈夫的手机,丈夫不肯,妻子上前去抢,丈夫大怒,拿起手机将妻子砸昏……>>>>

  看完《手机》之后:出轨的胆儿吓没了 后悔翻看老公的手机 不再使用暖昧称呼

  影片场景:李燕和沈雪在移动营业厅凭自己的身份证就把费默和严守一的话费详单打印了出来,严守一的侄女牛彩云查询自己手机的位置,居然可以精确到房间号。

  这也许就是最令人恐慌的一幕了,好在中国移动通信的运营商马上出来表态,个人隐私并不会这么容易泄露,《手机》的一幕仅仅是剧情的需要。

  定心丸手机泄露个人隐私? 中国移动质疑《手机》硬伤

  程序上无法轻易实现,但法律上对于手机上的信息却缺乏有效保护。

  在我国有关民事法律规定了保护公民隐私的问题,包括信件在内的私人物品,如果没有得到本人的同意,任何人无权私自查阅。而手机短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包括手机通话记录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夫妻之间的财产虽然共有,仍然有自己交往的自由,需要尊重对方的隐私。>>>>

  兵来将挡:片中严将开机状态下的手机电池卸掉,立马就让手机离开了服务区。“用了手机休息袋,您决不会像严守一那么倒霉!” 现实中的商家马上趁势推销起新“发明”。剧本总是取材于生活,手机休息袋无疑存在着市场。


  张国立扮演的费墨,一口四川话引来笑声无数,他在影片中所说的“农耕社会多好,交通不方便,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你说什么什么都是真的”。>>>>

  而最后,惹事生非的手机让严守一给扔了。 这个结尾,完全是一个迁怒于手机的结尾。前现代的葬礼能埋葬后现代的手机吗?手机犯了什么错?错的只是人的有限,人的无奈,以及人的不愿面对。>>>>

  技术进步为祸根?故事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不可靠。好男人已不多见,情人之间也得相互提防着;有什么样的真品就有什么样的假货,连人都快要被克隆出来了;人类手中的能量甚至可以毁灭自己成百上千次。有人视技术进步为祸根之一,就象《手机》里所说的那样。>>>>

  也可以认为我们的社会作为整体变得愈来愈强大,然而,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却变得越来越脆弱。以前没有电的时候,点上煤油灯一样过日子;没有电话手机的时候,通过书信或者其他方式也可以得到交流的乐趣。而如今部分地区电荒便引得全国上下成片担忧,人们掌中少了手机仿佛就已失魂落魄。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之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手机本来是用来沟通的,但它却使人们变得心怀鬼胎,这时手机就不再是手机了,手机变成了手雷,反过来控制了它的使用者。


网友评论:
游客: 我说啊,电影就是反映的现实,不是女人盯梢,是男人做的事情太卑贱了。其实,现实里的男人比电影里的严守一更会撒谎,技术更高明,傻女人们!>>>
游客: 我可倒霉了,这两天我老婆看了(手机),老说我有婚外恋,天天查我的手机,好惨哪!>>>
游客: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游客:咳~~~ 为什么都害怕阿?是不是都有隐私了? 道德的沦陷更让我感觉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