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生色

  著名的安全专家加文·德·贝克尔写了一本《自卫书》,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某些安全隐患和所有人的恐惧,提出应对。其中第十二章是《危险之六:青少年暴力》,题词说:“今天,小孩在18岁之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20万件。所以,他们也回报社会各种自杀、杀人、弑亲……他们的命运,要如何改变”
  我说《猫和老鼠》是暴力童话,大概无人认同,请研究研究吧!我们身处感官暴力极盛的时代,良知都麻木了,简直是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甚至是心甘情愿地逐臭吧!媒体暴力无孔不入,而“中小学生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9月7日《中国青年报·社会报告》),视听产品的暴力伤害防不胜防。孩子们不能“自卫”,大人们该如何保护,使他们远离伤害呢? >>>详细


  看完伊拉克斩首录像 英小学生持刀要砍同学头

  国少年漠视生命现象严重 十岁孩童模仿电视自杀

  孩子以为死会复活 考试失败后模仿电视剧情自杀

  模仿电视剧桥段 绑架6岁儿童并意外致其死亡


  互联网自问世之初脑袋上就一直顶着一个些托邦式的大帽子,比如说平等、开放、自由……不一而足。但是不论怎样,互联网也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延伸。所谓乌托邦也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
  电视确实要为暴力(攻击)行为负一定的责任。其实网络的一些特征也在向我们暗示,它完全有资格成为一个未来的暴力媒介。保不奇有一天一纸诉状又会把网络推上被告席——不过可以打赌,网络精英们都盼着这一天呢。>>>详细

责任编辑:莫妮卡卡

 
  陆某两年前辍学回家后整日里无所事事,骑着摩托车四处闲逛。但常为没钱加油发愁。 今年七月21日中午,他看到电视剧中播放了一段绑架人质、勒索钱财的情节,顿受“启发”, 便打定主意模仿剧情作案,“搞点钱给自己的摩托车加油”。>>>详细
媒体暴力对未成年人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
  有学者认为,媒体的暴力镜头具有示范作用,少儿若经常观看,极易去模仿。有些看过暴力节目的儿童行为上未受影响,是因为节目中暴力常会遭到报复或惩罚,因而在表现攻击行为时有较高的焦虑,会抑制其攻击性的冲动。有的学者以宣泄理论为基础,认为电视暴力有助于宣泄少儿暴力行为,减低暴力倾向。也有极少数研究认为没有影响。>>>详细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
  电视媒体作为最近乎完整的大众传播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详细

 
   袁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到亲戚家。电梯门缓缓关闭的时候,小女儿突然侧过身子,将电梯里的一个小男孩猛地往外推。男孩往前一冲,当即俯面扑倒,右脚卡在电梯槽里。男孩母亲顿时惊叫,还没来得及拉开电梯门,男孩的小腿已经被门重重地夹住。
   回到家袁女士责问女儿,女儿笑嘻嘻地说:“电视广告里就是这样做的!”原来女儿竟是在模仿某著名快餐广告的画面:一个女生手拿一大杯饮料和薯条,与男生快步走进电梯,超载铃响,女生伸手将身边的另一位女生推了出去,电梯门顺利关上。>>>详细
 
   另一位蔡女士对电视广告也有着类似的不满。她向记者反映,9月份儿子就要读小学一年级。报名时,老师问他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他答广告。老师让他模仿一段,儿子大声念道:“泡了吗?漂了吗?泡泡漂漂……”老师和家长当场愣住,一问才知那是某品牌洗衣粉的广告用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