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向我们介绍他的2013年两会提案探讨了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等问题。在沟通过程中,李书福委员也表达了他对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道路和目前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制定和实施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详细]

李书福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代表观点

  • 观点: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能有所作为

    现在继续讨论大气污染中油占比大还是车占比大没有意义,应该想办法如何防止。作为车企,完全能够有所作为,控制车内空气质量和控制尾气排放。

  • 观点:打破“民营歧视”才能公平竞争

    整个国家汽车工业管理的一套制度的问题,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想法很难自由的去展开实施。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公平的竞争氛围。

  • 观点:国家应把科技创新任务交给民企

    企业本来就应该是国家创新的主体,国家应该慢慢地把这个任务交给民营企业。因为只有让民企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是最好的创新要素。

访谈实录

嘉宾:李书福



应尽早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


问:和去年的提案有别,您今年的三份提案更多的关注民生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和提高个税起征点,为什么?

李书福:这次我来参加两会所关心的问题和大家都一样。第一个就是原来的老话题,叫“三座大山”——水资源的污染、空气资源的污染、土壤资源的污染。这个话题可能我都讲了七八年了,每一次两会我都讲这“三座大山”,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让我们的生活倍感压力。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大家都在想办法。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环保等部门也都很重视,发布了新的空气质量保护补充规定,这个是我一直关注的。大气的质量,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气体要吸到我们体内循环,品质不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大气污染治理是卸掉“三座大山”中是最为重要的。


问:前一阵子有人讲到,在造成大气污染的比例中汽车尾气占到1%,也有人说占比高达50%,你怎们看这个问题,在大气污染比重中,车占多少,油又占多少?

李书福:我觉得这种争论可以展开,但不是非常重要,很多事情越争越明,越辨越明,这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意义不是很大。现在无论是谁的问题大家都要去解决,首先汽车的问题要解决好,如何让汽车的能量消耗降低,排放降低,实现低排放,超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这是汽车排放标准要提高。另外,油品要能跟得上汽车降低排放的需要,油品也要提高,关于汽车企业来说,首先要把汽车的事情做好,而不是一直在争论。而我相信,大气雾霾不全是汽车问题,也有其他的问题。以碳为原料的燃烧品,都应提高原料质量。



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能够有所作为


问:中国的车企要发展,就要解决能耗、污染和交通拥堵度三个问题,您今年主要提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您觉得在这方面车企有什么可以做的?

李书福: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管理层也经常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国这么大,我们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土壤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我们都没有能力去解决。但是我们现在找到一个可以做的事情,尽我们的能力。比方说我们如何让坐在车子里边的人能够避免外面空气质量不好所带来的伤害,这个我们能做得到。让车子里边本身不要产生空气污染源,比方说不要产生挥发性气体,不要产生PM2.5,车子本身材料的选择要选好。

所以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车子本身不要产生污染空气的污染源,第二让车子外面的空气进到车子里边来的时候,要有一个净化系统,使PM2.5不要进来,使空气进来的时候通过空气循环和净化系统,保证进到车子里边的空气是干净的。

第二是发动机的排放要提高,我们要主动地进入,比方说欧洲Ⅴ号、欧洲Ⅵ号标准,要主动地进入油电混合或者说纯电动汽车这个领域,所以最近我们在这个方面花的精力是很大的。我们一定要下决心,使汽车的尾气排放要降低,不要给已经压力很大的空气环境增加这种排放。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一进一出”,控制车内空气质量和控制尾气排放,这是我们能做得到的。


问:刚才您有说过,车企在大气空气污染的情况下能做的就是本身不要产生污染。近年来,吉利经过多次的收购之后,是不是可以掌握到一些技术,可以应付这些问题呢?

李书福: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必须是开放的,尤其是汽车工业是技术、人才、资本高度密集、高度竞争、高度国际化的这样一个行业,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只能利用和发挥全球有可能利用和发挥的力量,所有的可能性能够合作起来的,我们都要寻求合作,包括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都在做,我们不会闭门造车。吉利汽车公司跟沃尔沃汽车公司专门签订了一个空气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协议,沃尔沃帮助吉利汽车怎么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水平,这些也都在做,安全技术怎么来进行合作,提高吉利汽车的安全水平。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做,时时刻刻都在做,但这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做成的,都是比较复杂的技术应用,我相信吉利汽车在这个方面的水平,一定会提升比较快。



国内尾气排放标准应提早制定和公布


问:不久前,北京实施了第五阶段的大气污染机动车相关排放标准,对自主品牌车型造成了很大压力。您有没有考虑过,向有关部门提案保护大气环境监管汽车尾气排放的同时,出台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自主排放标准,像美国用自己的排放标准抵制欧盟一样?

李书福: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标准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排放制定方面更加严格。总的来讲,目前的标准太低了!千万不要以为,是因为自主品牌汽车的能力上不来,所以国家在制定时候故意放低了标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是坚决支持国家尽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可以比欧洲、比美国还高。空气早一天净化,对整个汽车消费也是有帮助的。


问:国5标准发布后,对吉利的市场影响有多大?

李书福:中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现在都是跟在欧洲或者美国后面,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应该搞自己国家的标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现在的标准定得很随意,没有一个长久的时间节点。这样的话就给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说,明年几月开始实施什么标准,后年几月份又实施什么标准;两三年后实施什么标准,五年后又是什么标准。如果提前公布就好办了,这对自主品牌是公平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今天说这样,明天又不是了,又换了标准,我们永远是跟在屁股后面的,这样对外国公司很有利,因为他们都有这些东西,自主品牌没有啊。但是又让两个月后就实现,这怎么可能。少说也要一年时间去做准备,长了也要两三年。什么样的技术标准就要什么样的研发,是需要时间的。

我觉得国家应该提前公布排放标准的时间节点,提前公布执行年份,这样对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来讲是平等竞争的,现在是伤害。成本增加不要紧,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一个标准就没问题。



打破“民营歧视”才能公平竞争


问:每年两会期间,自主品牌都是聚焦的话题,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导人,您怎么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之路?我们知道前不久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成立研发中心,您希望政府给予哪些支持?

李书福:相关部门能够同意吉利进入汽车研究和制造这个领域,我是很开心的。原来是不允许的,就是说民营企业不可以搞汽车的研究和制造,现在已经同意民营企业可以搞汽车的研究和制造,我已经谢天谢地了,就这一点而言我已经感觉到很幸福了。

但是当你看到同行的挑战,当你看到同行的发展,当你看到市场竞争的无情,当你看到中国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汽车,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按捺不住的澎湃和痛苦。确实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需要提高竞争力,但为什么还不如外国的同行呢?你说中国的人就是那么笨吗?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就是那么无能吗?我真的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是整个国家汽车工业管理的一套制度的问题,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想法很难自由的去展开实施。

现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你们去研究分析就会发现,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到底有多么艰难。我们不会因此而泄气、气馁,怨天怨地找借口。我们发现了问题,要想办法来争取有关部门也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发展是多么的不利。所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还是要有创新型的制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公平的竞争氛围的形成,这个很重要。


问:汽车行业发展面临很大问题,吉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吉利如何最终找到问题,提升竞争力并可持续?

李书福:吉利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汽车这样一个比较大的领域里要取得生存和发展,本身这个成分就与其他的经济成分不一样,虽然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不同的人在执行党的正确战略的过程中,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使吉利在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以及十八大精神的贯彻和落实,这个方面的问题一定能够很快得到解决,我们非常有信心。



国家应把科技创新任务交给民企


问:今年两会势必又会讨论公车改革,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先者,吉利是否也会考虑在产品库中为公车采购设计和制造对应产品?沃尔沃时候会承担制造呢?

李书福:沃尔沃进入中国的公车采购必须要进入结构目录,我认为沃尔沃是中国旗下的汽车品牌,但有关方面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沃尔沃就是外国的品牌,所以在这方面还得不到支持。吉利是中国自主品牌,完全可以进入政府采购,并且很多都已经进入了。


问:那您觉得公车采购改革会对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李书福:现在国家公车改革方向非常正确,在中国有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3%,无论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要根据政策来做应该做的工作,我相信这个政策一定会为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汽车企业带来帮助。


问:国家提出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您怎么看?

李书福:企业本来就应该是国家创新的主体,而且国家应该慢慢地把这个任务交给民营企业。因为民企充满生机和活力,是最好的创新要素。现在国家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想办法支持。吉利就是其中一个。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性制度配合,尤其是有一些制约创新的制度,应尽快取消掉。我相信新的国家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一定会解决企业面临制约创新的问题。

(详细)


分享到:
| 新闻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