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简称全国政协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此职务的担任者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由重要的高层领导人担任。自第八届全国政协开始,主席一职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

全国政协礼堂

毛泽东与政协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

组织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毛泽东与1948年致信北平(现北京)市委书记刘仁,确定中共准备邀请北平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会议,“会议的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此后经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通过了三个重要法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通过了4个重要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人民政协成立后,毛泽东先后担任5年主席和22年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至1954“一大”(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行人大职权,此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讨论国号曾一度坚持沿用“中华民国”

在国号的讨论中,毛泽东曾一度坚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后来有何香凝解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中山先生一身为共和奋斗,这国自然就是“共和国”了。毛泽东听了觉得有理,就没有作声了。

确定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956年,在社会主义完成改造之际,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据此,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确定了今后将“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周恩来与政协

1954年12月-1976年1月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

全国人大出现后 周恩来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1954年12月21日至25日,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会上作政治报告,指出: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政权机关的作用已经消失,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作用仍然存在。会议选举周恩来为主席,通过了相关章程。

亲派夫人赴上海接宋庆龄参加首届政协会议

为了邀请宋庆龄出席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周恩来还派出其夫人邓颖超亲自前往上海邀请。1949年8月28日,宋庆龄由邓颖超等陪同从上海抵达北平。宋庆龄下车后对周恩来说:“感谢你派你的夫人来接我。

此前,邓颖超亲带毛泽东及周恩来亲笔信赴上海邀宋庆龄北上,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庆龄先生:沪滨告别,瞬近3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专上。敬颂大安!”邓颖超为此在上海驻留2个月。

邓小平与政协

1978年3月-1983年6月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全国政协由民主统一战线转变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978年3月8日出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对原章程的总纲部分进行了重新改写,组织部分作了必要的修改,增写了工作总则一章。

针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因此,“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也就是说,人民政协已经由具有不同阶级联盟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转变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这意味着,人民 政协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转型。

明确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重要定位

在1989年1月2日,邓小平还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根据这个批示,中共中央经过研究,明确了中国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一重要定位,并在1989年12月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邓颖超与政协

1983年6月-1988年4月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

首位女政协主席 提出党员“要放下架子”

1983年6月出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致辞,重申要坚定地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谈及政协工作改革从何入手的问题,她指出,有的共产党员活动范围、联系面非常狭窄,很少同别人协商事情,这样,就不容易发扬民主。我希望全国政协机关的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架子放下来,主动地、积极地跟党内外的同志,尤其跟党外的朋友接近,要使人家觉得你平易近人,总想找你谈谈心,说说话。

“文革”后助民主人士找回住房及财产

当时,十年动乱刚过,“文革”中“造反派”抄了许多政协委员、民主人士和工商界人士的家,没收了许多贵重财物,占了他们的房子。如今,他们纷纷要求退赔。但许多物品已经散失,有的人占了房子不肯退出。

邓颖超听取汇报后坚定地说,不论谁的地位多高,权势多大,没收的财物一定要退赔,占了房子的,一定要交出来。这事影响到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要提高到党的干部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真正有党性问题。这件事一定要抓紧抓好,一抓到底,这是开展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李先念与政协

1988年4月-1992年6月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

卒于政协主席任上 系首位访美国家主席

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重新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当选时为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在任职期间,他曾在1985年7月22日至31日访问美国。这是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访美国。

1988年4月,李先念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其职务由杨尚昆接替。但同时他又被安排出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6月21日病逝于全国政协主席任上,享年83岁。

李瑞环与政协

1993年3月-2003年3月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主席

政协工作新思路: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

1989年6月,主持天津工作的李瑞环和上海的江泽民同时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3月的两会上,李瑞环59岁年龄出任全国政协主席;并于1998年3月连任。李瑞环主掌全国政协工作后,他积极鼓励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并提出了“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政协工作新思路。

媒体:李瑞环政协十年打造“言官”大本营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是李瑞环以主席身份出席的最后一次政协会议,他在会上指出,人民政协人才荟萃、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建言立论条件很好,大有可为,我们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

对于李瑞环出任政协主席的十年,有《环球人物》杂志评论指出,李瑞环在任期间将原本是政治养老院的政协打造成了颇有不同意见表达的“言官”大本营。

贾庆林与政协

2003年3月-2013年3月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

任内先后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

会见连战形成5点共识,连战见贾庆林针对“一中框架”指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九二共识”由此产生,这是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必须加以维护。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

贾庆林最后政协报告: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

贾庆林任内十届和十一届政协,关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提案数量一直高居不下。他在任内的最后一次政协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人民政协来自人民,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常想一想群众需要政协做什么,政协能够为群众做什么,政协为群众做了什么,自觉做到政为民所议,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