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看客


霎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大汉填满了。………但不多久,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 鲁迅《示众》

小偷闹市行凶杀死被盗人 众人冷漠小偷逃离

产妇无钱急救车拒施援手 医生冷漠使女婴惨死

悲情男子欲跳楼犹豫4小时 冷漠看客喊跳寒人心

合肥一少年落水众人冷漠围观 民警抢救无力回天

 

 

 

 

 

 

 

责任编辑

3214

[2004-10-13]

  据居民王大姐讲,上午10时过,一名路过的大爷首先发现了这个被扔在居民院墙角外的婴儿。
  这名弃婴是个男孩,从内到外的衣服都是新的,像才出生没几天,不过婴儿的衣服已经有些湿润。
看样子被丢弃已有一段时间了。在男婴身上,找不到纸条之类的身份说明“这些当父母的太狠心。
  望着乖巧可爱的孩子一阵心酸,她本想把孩子抱回去,但转念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狠心离开。
王大姐走后,陆续有群众发现了这个孩子,但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多事”,也没人报警。
 
 

一女孩不幸掉进都江堰,DV纪录下了她在生命尽头的挣扎,眼睁睁地看着女孩消失。

  
  
鲁迅笔下的人物众多,除了阿Q,祥林嫂,润土和孔乙己等能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普遍形象以外,还有不少配角着实也让人深思许久。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看客。

“于是他背后的人们有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这是鲁迅描写看客形象的众多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篇。


所谓看客,重点字自然在于一“看”字。这些人在鲁迅的世界中没有样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看”。这可能就是爱看热闹的中国人的最突出的形象吧。
 

  鲁迅先生那段关于中国人冷眼相看自己的同胞被当街杀害的著名描述,讲述了一种残忍一种漠视一种麻木。这样的记忆,本不是我们希望拥有的。

  然而今天,当一个女孩的生命在都江堰中逐渐消失时,有意或无意间,沿河两岸的诸多看客和那位要城管人员赔凳子的老板,为我们描绘了又一种残忍又一种漠视又一种麻木!

  所以我们感叹,所以我们更应该警醒———面对这样的事件时,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做?
 

更多评论

 



民工快点跳楼



美女沐浴猎奇



少年被掐死街头

  “看客”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容易实践的一个词。当年,鲁迅先生将“看客”行为视为中国人的一大劣根性,并且因受不了“看着自己同胞被鬼子杀害而欢呼”的看客们的举动,而弃医从文。从此,在鲁迅的笔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疗救看客的主题。但不幸的是,鲁迅先生的这一宏愿至今依然没能实现,疗救看客的教化依旧在继续。

  “看客”一词又总是和勇士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歹徒行凶,究竟是当勇士见义勇为还是作看客漠然置之?这确实是一个类似“活着还是死去”的两难命题。勇士流血又流泪的悲痛现实让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看客的冷漠,至少看客的生命也是需要保全的,在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机制和公力救济制度下,莽撞的勇士和无谓的牺牲至少也是不人道和不公平的。
但看客还是需要一个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