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12月14日《郑州晚报》发表了一组题为《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的长篇报道。报道的内文中,有对邻近城市群的贬低性评价。有人说,因为外省人普遍存在着对河南人的误解甚至妖魔化,河南的媒体开始打起一场“河南保卫战”。“拒绝妖魔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保卫”的愿望能以贬损他人为代价吗?

 
河南人
[探访河南“艾滋病村”]
[河南造假情结与历史根源]
  十年前,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许多农民以卖血为业,血头们为了牟取暴利,采血不择手段,草菅人命,导致艾滋病大规模爆发。上蔡县某村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1.9%,该村被当地人称为“艾滋病村”。1999年他们村有42人去世,2000年是44人,其中青壮年占到30%,几乎都是死于艾滋病。 [详细]   2000年1月,首都15家新闻单位评选“2000年中国十大新闻”之一是:“河南省棉花造假案和‘有毒大米’案被相继曝光。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紧急行动,有力打击造假活动。”两起假货大案轰动全国,河南市场“一假再假”引人关注,河南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一再蒙羞,代价沉重。 [详细]
[洛阳大火吞噬309人]
[为什么老拿河南人说事]
  2000年12月25日21时35分,就在焦作大火发生后不到9个月后,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正在二、三楼施工的部分民工以及四楼歌舞厅内的数百人被困在大火中。26日1时50分,大火被扑灭,截至上午10时,特大火灾已造成309人死亡,数十人被送往医院抢救。 [详细]   我亲眼看见过在雍和宫的门口有一大告示,“此地招工,河南人免谈!”那大约在1995年。再一打听,大约有这样一个说法:最早来北京的河南人,主要存在于城乡结合部,以捡破烂为生,游荡在大街小巷,也就顺带手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一概被认为都是宵小之辈。[详细]
请不要地域歧视
  不管您曾经遇见过怎样的河南人,不管您在那块中原大地有怎样的遭遇,请不要脸谱化地歧视河南人。因为人与人的骄傲并没有什么不同,灵魂面前,并无尊贵!
 

-----------------河南媒体自卫反击战-----------------

  河南媒体损邻褒己

  12月14日《郑州晚报》一组题为《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的长篇报道令我大跌眼镜。我不能接受的是该报道对于其他城市群的贬低性评价。

  “武汉最近几年发展并不慢,但对于前途仍感到一丝迷茫。”

  “长沙缺乏维持一座城市尊严的工业基础,长沙人虽然嘴里不说,但应该知道,白沙烟比电视明星更让他们自豪吧。”

  “安徽融入长三角之路并不顺畅,长三角是以制造业支撑,以安徽现有的装备技术水平显然难以有效对接。”

  “江西不同于海南、云南有着天然优势的旅游大省,万不可以将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反观郑州:“……”我实在懒得抄报了,洋洋洒洒N大段,反正全是好话你找不出一句坏评,结论自然也就是郑州老大。

   河南保卫战该怎么打才合适?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河南媒体的表现,我有一种感觉,他们似乎憋着一肚子火,决心好好打一场河南保卫战。个中原因,我想就不必罗嗦了吧,各位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个话题由于“政治正确”的顾虑,从来不曾在正规媒体上挑明,倒是民间各种说法极多,尽管都是茶余饭后那个档次的,但河南人无疑感到很受伤。[详情]

---------------河南人肯定惹谁了---------------
  作者是一位河南籍名人,此文是应邀为《河南人惹谁了》作的序言

  所以对于我们面前《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们河南人肯定是招惹谁了,不然河南人的形象不会这样。我的第二个想法是,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因为世间任何洗刷都是自己给自己洗刷,别人不会想起来为你做这些。

  后因与全书主旨有歧,未获见用。

  欲克服我们形象不佳的问题,更多应寄希望于从今天起就开始的自我反省、自我检视,因而在与外省人或同乡的交往中,我努力做到起码的守时、诚信。每一个河南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关乎河南人的形象,而形象如何直接与利益相连,每一个河南人都必须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为什么过去我们自我反省、自我检视不够呢?这与我们河南市场经济发育迟缓有关。换言之,我们还没有学会在公共区间里如何做人行事。[详情]
-------------河南人开始关注“形象” --------------

  检视自身是消除误解、改善形象的第一步

  
一段时间来,伴随着洛阳大火、尉氏假棉花案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河南形象 ”遭受极大的损害和误解。河南人痛心地说:“金杯、银杯,不如别人的口碑。”“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有什么比人家不愿同你做生意后果更为严重的呢?”

   河南的许多干部群众认为,“河南形象”受损,不应用“人多、事多”开脱自已,或简单归结成“少数害群之马所为”,而应知耻而后进,认真反思,把它变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详情]

[相关资料]
被误解和受委屈的

  他们说河南人无诚信:

   近年来,一系列的“反面报道”使河南人的名声每况日下,谈到河南,总有人鄙夷地说“河南人出骗子”,或者说什么“河南人素质差”。

  他们说河南人免谈:

  
在中关村,很多公司挂出“河南人免谈”的牌子。更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不觉得这是件很恶劣的事,竟然还津津乐道。这就是中国的硅谷?

  
小品里骗子都操河南口音:

  中央电视台律师大赛上导演的一个案件小品,两个小偷用河南话,也应该算是妖魔化河南,它把河南人脸谱化了。

  委屈的河南人:

  一次在火车上我用家乡话打了一个电话,对面两个外地人便问我,“听你口音象是山东人?”我随便的点了一下头,他们接着说“山东人好,讲义气,象凉山好汉,河南与山东相邻,但他妈的河南人就坏的很,我们在郑州被河南人骗了的......”接着边骂边讲述他的遭遇,我不知怎么回答,我只有苦笑,感到象有人给了我一耳光。

[热点回顾]
      富豪奢侈不代表中国人奢侈
个人所得税,不劫富反劫贫?
  [结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河南人的形象在外省人眼里境况不佳。当然,这里面存在着片面夸大甚至“妖魔化”的成分。如果说河南媒体打一场“河南保卫战”是必须的,那么这场战役应该如何进行呢?是从检视自身、知耻后进开始,还是一味贬损他人,弘扬自身呢?我们希望这种损人褒己的现象不再发生,我们更希望针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不再发生。
编辑: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