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时代晋朝的介子推。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文学家屈原有关。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杀菌防病。
七夕———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喜鹊搭成鹊桥,他们才能相见。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等活动,人们还会仰望明月,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故而叫重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包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