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iqiang

以色列安全隔离墙计划

生存在墙壁之后

 

一个人的战斗

 2月19日,一名巴勒斯坦人骑着小毛驴路过盖勒吉利耶地区的“电子隔离墙”。当天,以色列组织了30多名外国记者采访盖勒吉利耶周围地区的“电子隔离墙”。

 2月19日,一辆以色列军车沿着盖勒吉利耶地区的“电子隔离墙”巡逻。

 2月19日,在盖勒吉利耶地区的“电子隔离墙”旁,一名以色列女兵称:“这不是墙,是篱笆。”

 
 2月19日,一群巴勒斯坦学生在盖勒吉利耶地区的“电子隔离墙”外等候以军放行。




责任编辑:3214

 
  [第五节:此墙非彼墙,以色列“隔离墙”是电子墙
  阿拉法特指责“隔离墙”是种族主义,是对巴勒斯坦领土侵略合法化的新“柏林墙”。在媒体报道中,似乎它真是一堵类似柏林墙的钢筋水泥墙,高3-4米,长360多公里。有的报道甚至说它高8米,总长约1000公里。

  “隔离墙”的英语名称是“Security Fence”,意为“安全栅栏、篱笆”,其实它是以色列对其存在已久的边界电子警戒系统的简称。无论英语还是当地语言,它既无隔离,亦无水泥墙的意思。把它称为“隔离墙”,是根据其隔离巴控区的作用而引伸。如果以为它是类似柏林墙的水泥界墙,则就是误解和讹传了。

  实际上,这个称为“隔离墙”的电子警戒系统的绝大部分是铁丝网、巡逻道等,和水泥墙概念相差甚远。当然,这个系统的一些敏感地段也建有钢筋水泥墙,然而其主要目的是阻挡视线和流弹,防范冷枪袭击。在耶路撒冷南部吉鲁等山城定居区,为了防范冷枪,有的防护墙甚至建到3层楼高,这恐怕就是有的报道称墙高8米的由来。

  以色列人对“安全栅栏”并不陌生。尽管以色列议会去年6月23日才批准建360公里的“安全栅栏”,但实际上,它几乎伴随着犹太人在以色列定居、建国而存在,至少有一个世纪了。最初只是简单的边界铁丝网,后来发展成防范潜入、保障安全的高科技电子警戒系统。
--------------------------------------------

  [第六节:“好篱笆”“坏篱笆”]
  以色列的国土狭小,建国后把军事威慑和先发制人作为安全战略的后盾。随着阿以开始和平进程,其安全战略重点转向防范现代游击战和暴力袭击。其中,边界电子警戒系统无疑有重要作用,有效保护着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的边界,防范越境、走私。黎巴嫩劳工出入的边界区因长期平安被称为“好篱笆”(Good Fence)。

  这套安全警戒系统一般宽约30-40米,由铁丝网、铁丝栅栏、电子监视、软土隔离带、巡逻道、哨所、检查站等组成,居民区危险地段建钢筋水泥墙防范冷枪,每公里造价约100万美元。

  以色列和邻国边界多年来较平安,除了政治原因,这套电子警戒系统功不可没,令越境者望而生畏。在约旦边界,越境者大都改为从死海、红海偷渡、走私。在埃及边界,主要方式是挖地道穿越边界。在黎巴嫩边界,以军撤出前,真主党游击队主要用卡秋莎、迫击炮等空中袭击。真正穿越电子警戒边界的,极为罕见。

  巴以暴力冲突近3年来,以色列遭自杀爆炸近百次,所有的案犯都来自约旦河西岸巴控区,没有一人从加沙潜入。其原因,就是因为加沙边界被电子栅栏团团围住,以及加沙南、北、中3个边检站的严格检查。尽管加沙每天数万巴民工进入以色列境内打工,但这套安全系统有效减少着暴力袭击。
  
  记者曾多次赴加沙采访阿拉法特和巴官员,采访定居点。安全栅栏围住的360平方公里的加沙,被16个定居点分割的七零八落,定居点又被安全栅栏围住。仅这些安全栅栏和公路警戒区,就占去加沙面积的10%。巴以冲突爆发后,原来双方共用的公路中间,不得不树起2米高的钢筋水泥隔离墙,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以色列岗哨当然优先放行犹太人的车辆,墙缝中,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犹太人一边是惊弓之鸟般的紧张、戒备,巴方一边是敌意和仇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