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间,改革开放始终贯穿其中。从1978年开始,几乎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担纲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宏观政策的出台往往影响到相关行业,进而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改革人物。他们的面孔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生动的记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我们每届选取了一位有代表性的行业和面孔,展示这30多年来的改革记忆。

>>改革面孔之小岗村18位农民:生死状拉开改革序幕

小岗村

【人】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村18位农民:用生死状拉开改革序幕

【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议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会议公报]

【业】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序是“农村包围城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而30年伟大的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却是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安徽省小村庄——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冒着坐牢的危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改革面孔之吴仁宝:“天下第一村”当家人

【人】吴仁宝(1928年11月17日——2013年3月18日),曾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等职。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屹立潮头红旗不倒

【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会议公报]

【业】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经历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吴仁宝认为,中央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在那些长年的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壮大,没必要分。

  当了48年村官的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把华西村从一个农业小村建设成为如今工农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400亿元,村民户户有别墅,家家有1-3辆汽车,每户存款少的有100万多元,多的超过1000万元,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村容洁净、安居乐业的“中国第一村”。

>>改革面孔之年广久:中国第一商贩

小岗村

【人】年广久——早年创办"傻子瓜子"。因邓小平两次在高层提及此人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66岁的年广九对邓小平的感激之情,源于这位"大人物"对他的三次点名保护,时间分别是1983年、1984年和1992年。

  “傻子”年广久:三起三落小老板

【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会议公报]

【业】1980年,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从事个体营业的人数突然猛增到86万人,比1979年翻了一倍多。这源于1700万知青陆续返程带来的就业压力。1981年,中共中央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使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对于年广九,邓小平说过的两句话是:"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另外一句是:"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年广久命运的起承转合被认为暗合着我国个私经济的发展进程。

>>改革面孔之马胜利:企业承包第一人

马胜利

【人】马胜利,1939年出生,1984年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被称为"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1987年承包全国一 百家亏损造纸厂,组建"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改革三十年,他是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改革的标志性人物”。

  马胜利:用“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企业

【策】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决定指出,应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决定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会议公报]

【业】1984年,人们将之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这年的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突然出现一份《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反对的声浪接踵而至,最后,王葆华等市领导拍板鼓励马胜利承包。
  业务科长出身的马胜利主要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下了工夫。结果,承包第一年就为厂里盈利140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21.94倍。
  也就在这几年中,马胜利的声音响在各种场合的座谈会或讲座上。他提出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思路成为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1986年年底,马胜利获得“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和“勇于开拓的改革者”称号。

>>改革面孔之石永阶:第一个破产厂长

石永阶

【人】1986年8月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倒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已届退休的前厂长石永阶由此戴上“中国第一个破产厂长”的帽子。石永阶说,“我们这个小厂属于政策性破产,为以后大批亏损的国营企业破产垫了个底。”

  石永阶:第一个破产厂长

【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的义务的法人。[会议公报]

【业】1985年2月9日,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按照《试行规定》要求,连续亏损两年,亏损额超过资产总额80%,达到破产警戒线的企业先给予黄牌警告,经过一年整改后,仍无起色的,宣布破产。当年就有三家企业被黄牌警告,一年以后,沈阳市防爆机械厂宣布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外国媒体称之为“中国改革的一项重大实验”。然而,对于中国普通职工来说,这是来势汹涌的下岗浪潮的前奏。

  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的第二年,《企业破产法(试行)》才开始实施,它属于典型的政策性破产。破产后,大多数职工由政府安排了新的工作。

>>改革面孔之柳传志:民族IT业教父

【人】柳传志,中国著名企业家,投资家,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曾任总经理、总裁。

  柳传志:中国IT业先行者

【策】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公报]

【业】柳传志——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他40岁下海,引领联想经过20多年探索,成功实现了股份改造,培养出数位优秀领军人物。联想从一个院办企业成长为横跨PC、IT服务、风投、地产等几大领域,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旗舰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PC业第一品牌。

  1992年,中国准备扩大股份制试点。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柳传志带领联想成功实施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在他的领导下,联想高举民族计算机产业大旗,立足中国本土,不断研究摸索行业规律,在与国外强手的竞争中一举胜出,不仅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

>>改革面孔之杨怀定:股市第一人“杨百万”

马胜利

【人】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杨怀定:中国股市第一人“杨百万”

【策】十三届三中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会议公报]

【业】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

  1988年3月28日,杨怀定辞职了。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这彻底改变了杨怀定的人生。一年就赚100万,在80年代里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杨怀定发了,杨怀定这三个字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天下。

>>改革面孔之王卫:民营物流掌舵人

【人】王卫,香港人。九十年代初,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王卫有时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从父亲那里借到10万元后,24岁的王卫与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顺德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作为顺丰的总掌舵人,和他所带领的企业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2011年4月底,王卫18年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王卫:低调的快递巨头

【策】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为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会议公报]

【业】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又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物流水平的显著提高,可是当时中国物流业相当落后。为了改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物流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在起步阶段,中国物流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物流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国内市场出现了类型繁多的物流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业初具雏形。

  新世纪开始,中国现代物流大踏步进入发展期。以前前尚不为人知的物流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物流企业大量兴建,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名牌物流企业开始大批量地进驻中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极少涉足物流领域,高等院校仅有一两个物流专业,现在已达到一百多个。

>>改革面孔之王石:白手起家的中国地产教父

王石

【人】王石,原籍安徽金寨,生于广西柳州,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会主席。现兼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等职。

  王石:中国地产教父

【策】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会议公报]

【业】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中心改组发行股票,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王石历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2月辞去总经理职务。

  除了万科、华为这样白手起家的企业,蛇口系企业因脱胎于招商局系统,从而多多少少地带有官方色彩。但是招商局属下在蛇口创办的企业很少占据绝对控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引入国企股东、海外战略投资者、公众股东等,从而使得企业持股结构实现多元化。避免一股独大,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改革面孔之刘永好:中国第一家民营资本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者

【人】刘永好,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首富。1982年以后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创立了希望集团,并参股中国民生银行,现任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白手起家,依靠激情和头脑,快速造就了一个横阔多领域的大型农业企业。创业几十年,他始终专注农业。

  刘永好:传统农牧业的颠覆者

【策】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会议称,当前要紧紧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制定具体方案,采取实际步骤,取得新的突破[会议公报]

【业】刘永好的创业实践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1982年。当时他与自己的三位兄长一道,辞去其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1996年,得益于党和政府关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推动,刘永好组建了新希望集团。

  在1993年,刘永好先生作为新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与中国工商界的一批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中国民生银行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中央的支持。并在1996年初正式组成。

  刘永好至今保持简朴平和的本色,谦虚和健谈赢得了尊敬和声誉。他对农业和农村问题见解独到,立志帮农民致富,他建立合作社使企业和无数农民获得了双赢。

>>改革面孔之牟其中:从“首富”到阶下囚

小岗村

【人】牟其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风云人物,他那海阔天空的神侃、惊世骇俗的创意、天马行空的壮举,着实曾让人们敬仰过、礼赞过。然而,2000年5月30日,一则消息引来人们愕然:南德经济集团总裁牟其中因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牟其中:投机分子走向末路

【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健全市场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会议公报]

【业】改革开放后,新的经济形式在各个经济领域开展起来,相对应的是,从企业到经济法规再到企业家和民众的心态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牟其中称得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风云人物,从小商贩到倒卖飞机,从“大陆首富”到“首骗”,从北京被捕到武汉庭审,20年间,牟其中走过了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牟其中曾说过:他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家,更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四不像"——半个经济学家+半个社会活动家+半个企业家+半个理论家。这四不像其实就是他这个投机分子的自画像。而随着市场的规范、法规的健全,牟其中的投机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改革面孔之农民工:经济发展的幕后英雄

小岗村

【人】他们人数众多,被统称为“农民工”,是“中国制造”背后的力量。他们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一边远离故土,一边难以融入城市。他们干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却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烙印:农民。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都困扰着他们。

  农民工:经济发展的幕后英雄

【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会议公报]

【业】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成功起步,被城乡二元体制隔离的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越积越高的堰塞湖,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最大隐患,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急于求成,但立即开启疏导这个不断增高的堰塞湖,已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紧迫任务。

  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抓住了城乡统筹的龙头。由于城市的强势地位和现行利益结构下的自然导向,现在各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中关注的往往是城市本身的升级 和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其实,城郊农民和其他因土地征用的失地农民只是城市化的被动参加者,而农民工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动参加和主要推动者。

责任编辑: 网易新闻专题组   时间:2013-10-31 分享到:
| 新闻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