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名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再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学校的“名牌效应”给这些“名门之后”带来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忧虑。 |
|
|
·观点一:挂着"名牌"甚为烦恼 |
北大毕业生王小舟,没找到工作,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北京大学的牌子太沉重。到一些不知名的公司工作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详情] |
·观点二:有金字招牌能顺利就业 |
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北大的这块金字招牌能让他们顺利就业。有招聘单位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更相信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样,她胜出了,所以说名牌也有名牌的好处。[详情] |
|
·少数企业:北大清华毕业生免谈 |
记者对国内50家企业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显示,对北大毕业生表示印象非常好的只有28%,表示坚决不招聘北大毕业生的企业却达到了34%。北大毕业生受到北大学术风气的影响,强调个人的主张,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北大毕业生个性一般比较自傲,呆在企业也不安分。[详情] |
·名校培养出来的一定是英雄? |
难道名校培养出来的就一定是英雄吗?其实正是很多有都有如此的想法,才使得那些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没有进入所谓的名校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从事工作的时候形成了不少阴影!是英雄还是窝囊废,或许只有更大的程度上在自身![评论] |
|
|
|
社会的过度关注让学校和学生都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名校不仅要在各方面起到楷模的作用,甚至一些常规性的日常事务也会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这样的结果无疑会令它们如履薄冰,缩手缩脚。 |
|
|
·过度关注影响名校发展 |
由于北大的特殊地位,几乎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甚至它的动态成为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的风向标。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震宇举例说,比如学校在进行一些实验性的改革措施时,本身就还在摸索中,但因为地位特殊、关注过度,可能发展成全国都要以它作为榜样,毫无疑问不利于学校的改革。
[详情] |
|
·北大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
“北大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赵老师所指的“好的环境”,是希望媒体和社会对学校的事务能关注少一点,为北大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过度关注让学校不能很好地发展教育,我们希望不要动不动就拿北大说事。”他告诉记者,北大现在已经刻意低调,他们希望能务实、稳妥、扎实地进行一系列工作。
[评论] |
·社会是否对名校期望过高? |
企业和学生双方的过高期望是造成名校毕业生成为“废物”的重要原因。企业往往以为名校毕业生每方面都很强,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也自视甚高而忽略了实际能力,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评论] |
|
|
面对越来大的就业压力,名校毕业生路在何方?重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是走出“迷茫”的最有效方法。 |
|
|
·名校毕业生要保持平和心态 |
名校的学生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地评价自己。名校毕业,只能说明你曾经在某个阶段和某个方面取得优势,但同时你必须看到在其他方面和以后的工作阶段你不仅可能不能领先,甚至可能会落后。[评论] |
·改变择业观是关键 |
北大许校长希望大学生们改变择业观念,自己的期望必须符合国情。”全往大城市挤,这在哪个国家也是不现实的”,他说。[详情] |
|
·名校发展需适应时代要求 |
高校的制度设计要进行深层反思。高校应当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偏重学术、理论;教学型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生,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学院,培养职业性、岗位性的操作型人才。
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重新树立就业观。 [详情] |
·应注重传统人文精神的培养 |
北大精神是北大之魂。北大精神不能丢,没有精神,也就没有生存的意义。北大精神下缔造的结果,有英才,也有庸才甚至蠢才。[评论] |
|
|
|
|
|
背景: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策 |
教育部于1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新出台并采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并就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就业率达到83%。2004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28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实现9月份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
详情<<<
今年高校毕业生需求四大特点
1、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2、不同地区对毕业生需求数量差距较大。
3、需求专业相对比较集中。
4、东西部地区对专业需求有差异。 详情<<<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四大"利好"因素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2、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增长的势头。
3、今年的就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4、单位用人计划可能有所增加。 详情<<<
|
|
“原贴”再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