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指数必将和经济指标挂钩,但绝不仅限于收入,就业等经济指标,它还和人们的安全感,希望,生活压力,荣誉,价值,生活环境,精神快乐等密切相关。
|
 |
细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的议案、提案,人们发现,“幸福指数”被频繁提及,成为衡量地方工作的又一指标。
|
|
|
不靠谱指数之一:实际只是“国民赚钱指数” |
|
国民幸福指数的计算方法千变万化,但大体上分为两个体系。第一个体系的公式如下: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
|
这个公式的所有数据都是确定的客观数值,这有利于给出一个“客观化”的数据,但如此测算出的,其实并非“国民幸福指数”,而只是“国民赚钱指数”,所能衡量的只是国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而其它和幸福有关的,如精神生活、环境保护、个人自由、家庭幸福等等,则一概不在考虑之内,照这个标准,一些禁止电影甚至国际象棋的国家、一些实行一夫多妻、禁止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会高居排行榜前列,至少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这样的排名是颇不靠谱的。 |
|
|
不靠谱指数之二:数据完全是可控可调的 |
|
第二个指标体系的公式比较复杂: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其中a、b、c、d、e分别代表各项指数所占的权数,而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
|
这个公式看似全面而公正,实际上问题更大。首先,5大指数中除第一项,全是非客观数值,其中很容易根据调查者的喜好上下其手;其次,这原本就不太靠谱的5大指数,又要分别乘以不同百分比系数,而这一系数是完全可控可调的,这样一来,自然是加倍地不靠谱了。 |
|
|
幸福指数的提出者,往往是“常胜将军” |
|
从统计结果也可看出幸福指数体系的不靠谱来:第一个公式起源于北欧的丹麦,而基尼系数低、失业率和通胀率长期稳定的北欧福利国家显然是这一评判标准的受益者;第二个公式则源出号称“国民幸福指数发起国”的不丹王国,而这个半隔绝状态的南亚山国,正是这个由本国提出的“幸福评判”的常胜将军。 |
|
正因为各种参数人为可调,不同倾向的调查者,会拿出完全不同的幸福指数排行榜,曾经一份排行榜将太平洋岛国西萨摩亚评为第一,理由是“岛民拥有快乐心情”;英国“新经济基金”的排行榜把冠军头衔送给哥斯达黎加,理由是该国没有军队,到处都是自然保护区,人民享有“纯粹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排行榜大多出自注重环保、自然主义这些时尚理念的欧美非政府组织之手,如果是西萨摩亚或哥斯达黎加的某个组织进行类似排名,结果怕是完全两样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