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逾万亿信贷资金流入楼市股市,对此,央行已经采取预警性的行动,回笼货币资金。
|
 |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50%,使日本遭遇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低迷。房产价格跌幅超过75%。图为10000示威者因此在东京集结进行抗议。
|
 |
通货膨胀预期愈演愈烈,买楼买股已在民间变得急吼吼。但恶性通胀对购房者来说是把“双刃剑”。
|
|
|
金融风险叠加,抑制经济复苏步伐 |
叶檀近期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表示,目前贷款的利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是还是比较低。另外,由于房地产上涨的预期比较明显,投资者认为,以较低的成本来贷款去购买住宅,可以得到理想的投资收益,这将促成越来越多的购买。整个的房地产如果形成恐慌性的抢购,是有非常大的危险的。首先是银行有风险。因为开发贷款和房贷会大量增加,如果政府到时候为了给楼市降温,采用加息等紧缩银根政策,银行坏账的可能性比较高。其次,房地产跟实体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在投资消费领域都有拉动,如果房地产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急剧上升,那么整个经济复苏的周期就会变得不平稳,会急上急下,就像过山车一样,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预期不是好事。 |
|
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投机资金,是由产业资金转化而来。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条件下,大量产业资金已经向楼市集中,这无疑将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些制造业企业主,甚至放弃实业转向资产领域,炒楼炒股,试图赚取“快钱”。这样的情形,一方面,很有可能抑制实体经济复苏的步伐,另一方面,产业资本进入楼市,同时也往往会大量融资,亦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详细) |
|
|
倒逼信贷进一步放宽,形成超级资产泡沫 |
|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为了应对危机影响,中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虽然我们非常支持刺激政策,但目前看来,这一政策的规模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计划,尤其是宽信贷和低利率的政策刺激投资性需求释放。现在,投机购房重现市场,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在呈现。”他预期,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并且此轮泡沫还有可能超过2007年的规模。 |
|
孙明春还警告说,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经济复苏和未来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政策执行不及时还将引发新风险。今年到目前为止,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强于预期,再加上近期房地产销售的骤升,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动能继续增加。令人担心的是,目前仍有很多房地产项目正在进行,这些项目在明后两年将面临进一步融资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可能会被迫在2010-2011年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大量烂尾工程和银行坏账的出现。如果投资项目在年内继续大幅度增加,有可能会倒逼货币政策在明后两年继续采取宽松的政策,从而为一个超级资产泡沫的滋生和膨胀提供温床。(详细) |
挤占居民消费空间,并有可能造成社会问题 |
|
楼市中疯狂的投机行为,负面作用清晰呈现。投机者在拉抬房价之时,或会倒逼具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追涨楼市,或会使得部分刚性需求者望而却步。即便普通消费者为满足住房需求,倾囊购房,也自然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占其他商品的消费空间。(详细)若以房价收入比论,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房价已步入世界房价最贵的城市行列。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住房,得200万—300万元人民币,而北京、上海居民户均年收入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房价收入比高达25-30多倍,远远超过国际上6-8倍的正常房价收入比水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要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得把收入的60%以上的大头用于供房,这将紧缩其他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
|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楼市不可能永远保值,所谓“人多地少所以楼市只涨不跌”完全是一个站不住脚的错误理论。日本和香港的人地矛盾比中国内地更突出,但也不可能出现只涨不跌的楼市神话,相反,他们都有过十分惨痛的楼市泡沫破灭的教训。保值增值的前提是房价稳定或上涨,而房价上涨的前提是有人接盘。在楼市已经畸高的情况下,这个危险的接龙游戏将难以为继。一旦泡沫破灭,倾其所有的老百姓将损失惨重,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恶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