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再次开始局部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如今成了武汉的一个“堵患”。新华社CFP供图 谢绝转载
屡修屡坏,屡坏屡修成了武汉长江三桥的“常例”(9月26日摄)。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对桥本身和维修的质量担忧。图/新华社
正在维修的武汉长江三桥(9月26日摄)。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如同“牛皮癣”一样,所以不得不大修。图/新华社
施工人员在武汉长江三桥上维修(9月26日摄)。当时负责大桥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图/新华社
车辆从正在维修的武汉长江三桥上缓慢通过(9月26日摄)。这种“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难免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每次大桥维修动辄数十天几个月,封闭、打围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怨声载道。图/新华社
车辆从正在维修的武汉长江三桥上缓慢通过(9月26日摄)。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图/新华社
原本缓解交通压力的武汉长江三桥如今成了武汉的一个“堵患”(9月26日摄)。据了解,关于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白沙洲大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环节的调查。民众期望能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说法。图/新华社
车辆在武汉长江三桥上缓慢移动(9月26日摄)。图/新华社
图为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资料照片)。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图/新华社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2002年,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该桥的寿命至少在100年以上。图/CFP